星期四, 10月 09, 2008

笨蛋,問題不在收納

陸續接過幾個室內設計案。屋主們不約而同地要求我規劃出足夠的收納空間。其實我常想,什麼叫「足夠」?是要依屋主現有的物品數量來估計?還是依兩年後的、十年後的物品數量來估計?如果屋主喜歡屯積雜物,個性節儉、念舊,東西永遠只進不出,那麼無論設計師精心規劃了多少收納空間,相信到頭來都不夠用。

在規劃收納空間前,清除雜物絕對是必要步驟。木作經常佔去裝修預算中最高比例的金額,而除了天花板和門片,木工師傅施作最多的大概就屬櫃體。一個八尺寬的訂製收納櫃少不了要四萬塊,費用不低。東西少了,需要的櫃子自然就少,如此一來,省下的櫃體施作費用便相當可觀。再者,雜物多半不值幾文錢,花大錢訂做櫃子去裝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怎麼說都是一件蠢事。

對我而言,棉被也屬大型雜物。若有機會和屋主的長輩們溝通,我必然會遇到「棉被要擺哪裡?」這樣的問題。老一輩的人認為棉被是嫁妝,同時也是招待留宿客人的必備禮數,因此家裡總習慣堆上幾床備用品。可是現在年輕人能負擔的房子坪數不大,留宿客人的機會也少,擺放額外的棉被來佔用有限的空間實在相當無謂。

然而有些屋主,明明沒有那麼多東西,未來也沒有增添家庭人口的打算,卻偏偏像見不得牆面空著似的,非要釘上成排的櫃子不可。而常見的情況往往是,家中一旦有了閒置的櫃子,居住者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買東西去填空,結果東西越塞越多,櫃子到最後一樣是不夠用。可以想見,下次換屋時,屋主還會要求訂製更多、更大的收納櫃。


現在「收納術」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坊間一堆教導大家聰明收納的書籍和節目。可是,我真心想說一句:「笨蛋,問題不在收納!」過度消費、不合時宜的傳統、懶惰、貪小便宜、心裡放不下、以「收藏」之名行「屯積」之實,才是使收納變成一種普遍「問題」的根源。《不浪費的奢華》的作者金子由紀子便曾在書中提及:「雖然電視或雜誌上介紹各種收納術,但是如果沒有令人傷腦筋的東西,收納技術也變得可有可無。」

金子女士在日本大力倡導「不持有的生活」。所謂「不持有的生活」指的不是省吃儉用或是搞到家徒四壁的節約生活,而是不持有「非必要物品」的生活,她認為符合以下四點的物品都不值得持有:

  一、超過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
  二、不留戀的物品。
  三、無法回歸自然或轉讓他人的物品。
  四、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風格不符的物品。

換言之,只要是可歸類於上述四點的物品,都可以用以下七種方式來克服持有:

  一、不拿。(不拿粗製濫造、自己也不需要的免費贈品。)
  二、不買。(不貪便宜買用不著的折扣品或不耐用的十元商品。)
  三、不儲存。(保鮮膜一年能用幾捲,有必要屯積嗎?)
  四、丟棄。(沒用的東西與其長年擺著佔位置,不如直接丟掉。)
  五、替代。(沒有漏斗,用塑膠薄板捲起來也能替代啊。)
  六、借用。(麵包機和縫紉機一年會用幾次?不常用的就用借的。)
  七、沒有也無所謂。(只買真正喜歡的,只是「過得去」的折扣品就免了。)

想過「不持有的生活」,必須做到物盡其用,也就是「不浪費」。金子女士認為,不浪費的意義包括「4R」,這四個R分別是:reduce(減少浪費)、recycle(回收資源)、reuse(重複使用)和repair(修理物品)。

舉例而言,十元商品店的生活用品既不耐用,又可能含有毒素(因為多半是中國製品),造型上通常也缺乏美感。自以為節約而買進便宜貨,結果卻因為東西不耐用或不值得修復,而造成用過即丟或重複購買的情形,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買讓自己心情愉快也負擔得起的優質日用品,然後長時間地使用它、儘可能地保養它,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節約。因為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委屈自己用廉價品,自然不需要花額外的錢去填補莫名的空虛感。

根據統計,居住在27坪公寓中的日本家庭,屋內平均擁有超過四千件的物品,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這不禁令我想起最近剛讀完的《遺物整理商看見了》這本書。作者吉田太一在書中問道:「你的珍藏哪天會變成『遺物』呢?」在處理往生者遺物的過程中,吉田先生見過數量龐大的A片收藏,也清除過淹沒地板、高度及膝的雜物堆,甚至還整理過惡臭撲鼻、垃圾整整堆了八年沒倒過的神秘豪宅。這些遺物,不僅反應了往生者的生活樣貌,大量的雜物與收藏更為家屬們帶來了十足的困擾。

七十七歲的曾野綾子在《晚年的美學》一書中提到,她有個朋友為了清理婆婆留下的一千多袋遺物,花了半年的時間。可是她母親生前就把所有衣服都送人,只留下兩件和服和毛衣,以及搭配和服穿的一雙夾腳拖鞋。母親往生後,他們才花半天就將遺物整理完畢。「讓任何物品都消失無蹤,是往生者對世間所表現的最高敬意,子孫們只要懷念亡者即可。…晚年的義務,即是不要強迫別人記得他。」

不重要的東西才會被稱為雜物,可是這些不重要的東西,卻在生時影響我們的居住品質,在死後影響家屬的生活品質。從收納談到清除雜物再談到遺物處理,我想表達的是,擁有龐大的收納空間或是學會收納技巧並不是解決「收納」問題的萬靈丹,重點在於調整心態並去除屯積雜物的惡習。時時考慮死亡這件事,記著自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不傷害地球、不影響他人的前題下用力享受人生,確實能幫助自己有效遠離雜物。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星期我還會再處理掉兩百多張再也不會聽的CD和一整櫃再也用不著的雜物。大家不妨一起行動吧!

相關文章
你家為什麼這麼亂?(這篇是《雜物再見啦!》的書摘)
如何做個可愛的老人?(這篇是《晚年的美學》的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