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1, 2007

超想學會的「仿飾漆法」(faux finish)

朋友剛從法國度完蜜月回台,特別帶了凡爾賽宮的2008年曆送我。去年到巴黎玩時,我和老公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放棄前往路途遙遠的凡爾賽宮,如今看到年曆裡富麗堂皇的宮殿景象,倒是有些後悔當時花了太多時間逛墓園。目前歐元對台幣約為1:46,比起去年夏天又貴上五塊錢新台幣,漲幅驚人,以後若想造訪凡爾賽宮,看來也只能花費更高昂的代價。

其實我最近碰巧也對凡爾賽宮感到好奇,原因是我讀了林督女士所寫的《創意塗漆技法全書》。這是一本凡爾賽宮的鏡廳關於花式漆法的入門書,作者原是影評人(黃建業那一輩的),旅居溫哥華時意外接觸到仿飾漆技法,進而搖身一變成了她戲稱的「油漆工」,而她現在也確實以此為業。書中提到,「巴黎凡爾賽宮的瑪麗皇后劇院,曾為了降低預算跟趕期完工,而大量用仿飾漆仿大理石來替代真的石材。因為當時大理石的產製跟運輸,都跟現在的速度無法相比,用畫的絕對快多了。」

作者繼續提到,「事實上歐洲在十九世紀仿飾漆流行的高峰期,高檔裝潢的普遍觀念就是,一般木料該用仿飾漆將它畫成稀有木材;石膏柱則用仿飾漆畫成大理石模樣。當時的工匠手藝精巧,『障眼』手法高超無比,畫上去後,一般人根本看不出真假差別。除了成本與時間因素,另一個使用仿飾漆法的原因是,有些種類的大理石已經絕種或停產了,當要用同一塊大理石搭配時,只要參考真的石材仿畫,真假參半,更不易令人起疑。下次逛凡爾賽宮時不妨仔細看,不少壁爐是用真的大理石,但踢腳板的同種大理石,卻是用仿飾漆法畫出來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仿飾漆」呢?它的原文其實是「faux finish」,faux在法文中是「假」的意思,faux finish直譯就是「假完工」,也就是運用漆料來模仿木紋、磚頭、皮革、蛇皮、金屬、布料、花崗岩、大理石…等各種材質的技法。林女士依據其屬性,特地將之譯為「仿飾漆」,不過這本書雖取名為《創意塗漆技法「全」書》,書中卻缺乏進階內容,作者說,台灣少有仿飾漆師傅,相關漆料與工具亦相形匱乏,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本地現有的材料,稍微介紹一些淺顯易學的技法。

我在好奇之餘,以「faux finish」為關鍵字上網搜尋,發現中文相關網頁少得可憐,英文網頁卻讓人看到眼花撩亂,而且大部份的漆料品牌網站,幾乎都提供了faux finish相關資料給凡事慣常自己動手作的歐美人士參考運用。一般入門的faux finish手法包括sponge on(海綿上色法)、sponge off(海綿除色法)、ragging on(滾布上色法)、ragging off(滾布除色法)、dragging(拉刷除色法)、colorwashing(水洗法)等等,而venetian plaster(威尼斯膠泥漆法)和marbleizing(仿大理石紋漆法)則是我很興趣學習的進階技巧。

根據維基百科所述,仿飾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古典時期以仿畫大理石、木紋和仿真壁畫(Trompe l'oeil)為主流,當時的學徒至少要學個十年以上才能出師。十九世紀時由於新古典風潮興起,仿飾漆再度受到矚目,而在1920年代,「裝飾藝術」(Art Deco)的盛行,也讓仿飾漆又一次成為妝點壁面的主角,只不過它大多被用於商業與公共空間。

80年代與90年代初期,由於壁紙的勢微,仿飾漆成為歐美裝修豪宅時常用的技法,但隨著工具與漆材的日新月異,仿飾漆已深入一般民宅,成了備受歡迎的DIY工程之一。熱愛仿飾漆的人們認為,壁紙一旦貼上就不易去除,用漆的比較省事,日後還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新壁面外貌。也因此,坊間出現許多傳授仿飾漆法的DVD,單單在Youtube上,就能找到一大堆教學DVD的簡介短片,看著影片裡的老師,拿著抹布、海綿和刮刀,三兩下就搞定一整面牆,還真讓人躍躍欲試。以下就來簡介一下前面提及的幾種技法吧!

sponge on / sponge off(海綿上色法 / 海綿除色法)

海綿上色法,簡單來講就是先上底漆,待底漆乾了之後再用海綿沾上另一色或多色,利用海綿表面的空隙,將色彩不規則地按壓於底漆上,形成特殊的紋路。至於海綿除色法,則是先上底漆,再上色漆,然後趁色漆未乾之際,以海綿沾除部份的色漆,並在壁面上留下海綿的特殊紋路。聽起來很容易吧!


ragging on / ragging off(滾布上色法 / 滾布除色法)

滾布上色法和海綿上色法很雷同,只是把海綿換成扭過的布料(類似扭抹布),然後沾上漆料往壁面滾過。除色法,則是趁色漆未乾之際,以扭過的溼布將色漆沾除的技法。


dragging(拉刷除色法)

dragging是除色技法。同樣是先上底漆,待底漆乾了之後上色漆,然後趁色漆未乾之際,以乾的刷子拉刷去除色漆,並在壁面上留下類似木紋或布紋的質感。


colorwashing(水洗法)

colorwashing是先上底漆後,再上一種或多種顏色的色漆。上漆後,在溼抹布上卸除一些漆(也可在刷子上噴水),趁色漆未乾,以打叉叉的方式走刷將色漆去除,營造色彩朦朧的壁面效果。


venetian plaster(威尼斯膠泥漆法)

Venetian plaster在台灣比較常見於走南歐風或是希臘風的餐廳牆面。這是一種摻了石膏的漆材,可用刮刀沾上一大坨,然後慢慢地刮附在牆面上,牆面會因此留下粗礦的質感和刮刀的痕跡。


Faux marble / marbleizing(仿大理石紋漆法)

Marbleizing在義大利古城龐貝被廣泛應用,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風行全歐,並形成兩股分支。義大利流派的風格自由奔放且較具藝術氣息,法國的流派則較拘泥於形式並強調逼真。Faux marble幾世紀以來被大量運用於歐洲各地的教堂、宮殿與公共空間。除了文章開頭提及的凡爾賽宮,倫敦的白金漢宮裡也有許多faux marble的漆作。


Trompe l'oeil(仿真壁畫)

Trompe l'oeil是法文,意思是「使眼睛誤解」,也就是所謂的「障眼法」。例如在牆上畫一扇門,真實到你可能會想去開開看。要施作Trompe l'oeil,除了高超的上漆技巧,也得有相當深厚的西畫技巧才能成事。


在歐美有許多專門教授faux finish的學校,但台灣似乎只有在彩繪課程中順便提到faux finish,如果台灣的職校能多開這個科別,大家在美化牆面時應該能有更多的選擇。不過窮等本地開課無濟於事,有興趣的人還是勤快地上網查資料,自己動手刷、學經驗吧!以下這位女士,運用自己的創意與仿飾漆法,以四天的時間和250美元(約台幣8,200元)的材料費,成功將一間平淡無奇的廚房,變身成擁有金屬質感磁磚、黑色大理石流理檯面、古老紅磚牆面和彩繪廚櫃的料理與用餐空間,真的好強啊。


相關聯結
behr faux finishing painting
faux finsih school
HGTV-Decorating: Faux Fin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