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餘年前布萊恩.魏斯(Brian L. Weiss,如下圖,取材自官方網站)博士的著作《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在台推出中譯本並引起廣大迴響之後,前世回溯催眠療法便成為許多人充滿好奇且躍躍欲試的療癒方式,而坊間也出現越來越多與前世療法相關的書籍。只不過,前世催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在催眠過程中見到的前世是否為真?前世催眠是否具備療效?在必要時又該如何選擇適當的催眠師?相信對不曾接觸前世療法的讀者而言仍舊是一團迷霧。
什麼是催眠?
要了解前世催眠,得先了解什麼是催眠。幾年前本地綜藝節目流行催眠秀,使許多民眾誤以為催眠是娛樂效果十足的江湖把戲。其實催眠術並非魔術,亦非特異功能,催眠師所做的,只是有意識地引導被催眠者的意識進入特定頻道,成為容易接受建議、暗示與命令的狀態。換言之,催眠是一種經催眠師誘導而形成的出神狀態。
古代埃及祭司相信,當人處於出神狀態下時,有利於讓神的力量進入身體,進而使疾病痊癒。原始部落運用藥草與集體歌舞進入恍惚狀態的儀式,亦與催眠術相通,而中國民間流傳的「觀落陰」,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催眠術。二十世紀催眠界的超級大師──精神科醫師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定義催眠為「一種注意力集中的特殊精神狀態」,而國內知名的催眠師廖閱鵬則指出,「出神狀態加上語言暗示,正是催眠的兩大要件。」
在精神醫學方面,催眠經常被用於改善由緊張、焦慮、恐懼、創傷所造成的身心疾病,或用於麻醉止痛。而在非醫療方面,催眠則往往被用於戒除不良習慣、建立良好習慣、激發潛能、協助第六感開發、找回失去的記憶、年齡回溯或前世回溯、紓解壓力、增加自信,甚至還能協助司法人員,讓證人運用潛意識中的記憶回溯案發時刻的詳情。
催眠的迷思
催眠狀態並非睡眠狀態,亦非清醒狀態,在催眠狀態下人的腦波有別於前二者。被催眠者的一切感官都很靈敏,既可張開眼睛,亦可針對催眠師的提問作回覆。催眠狀態與清醒時的差別在於,人對意識活動的自主性大幅降低,他不主動表現出任何動作,反而傾向於接受催眠師的指令去表現動作。
在綜藝節目的催眠秀中,部份受催眠的藝人與觀眾因接收催眠師的指令而做出令人捧腹的舉動,導致有意接受催眠的民眾擔心自己在催眠狀態下會不受控制地醜態百出,但其實這是一種迷思。已在國內培訓過七、八百名催眠學員的陳一德醫師解釋,「催眠時,被催眠者仍可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會因為被催眠師控制而做出犯法或違背個人意願的行為,而且催眠時被催眠者也不會洩漏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當然,被催眠後醒不過來更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何謂前世回溯?
前世回溯是催眠的技巧之一。利用回溯,被催眠者可回想起在理智狀態下已然忘懷的事情而重新經歷前世經驗。陳一德醫師認為,此舉「不但可以去除前世對今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更可以藉由對前世的瞭解,重新規劃今生未來的生涯。」
以物質的角度而言,人腦內的松果體記錄了我們所有的記憶。以心理學的觀點來談,意識只是冰山一角,整座冰山的龐大底層正是潛意識所隱藏的無限智慧,而新時代思想則相信,所有的意念、語言與行為都被記錄在阿卡西記錄(Akashic Records)中,一個人累世發生的所有事件自然也包括在內,而前世回溯指的就是在催眠狀態下,引導被催眠者讀取阿卡西記錄中的資料。
有時人際關係與情感糾葛可能與前世有關。藉由找出困擾的起因並釋放掉負面的細胞記憶,我們將有機會排除心靈障礙與心理問題。知名靈媒暨暢銷作家蘇菲亞.布朗(Sylvia Brown)便曾在《細胞記憶》一書中直言,「治療,就是放下痛苦與恐懼。」若是能釋放掉累世以來的痛苦記憶,某些今生的身心病痛或許就能得到適當的改善。
我一定看得到我的前世嗎?
出版過《生命不死: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與靈對話:前世今生、夢境與潛意識的奧秘》…等書的陳勝英醫師,是國內最早投入前世回溯領域的少數精神科醫師之一。他在研究中發現,八、九成的人都能進入某種程度的催眠,而在經過特殊引導後,其中又有八成以上的人可以遊歷他們的前世。陳醫師寫道:「一個人能否能得到這種經驗,與其個人的智力、性別、學歷、精神狀態無關;但與年齡、集中力及個性較有關聯。」
資深催眠師廖云釩亦根據經驗推論,「每個人的被催眠能力不盡相同,進入催眠後的狀態也各有所異,大約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能夠『看到』他的前世,有些人是感覺到他的前世,而有些人則須要學習如何看到或感覺。沒有任何催眠師能保證你一定看得到。」然而有二十餘年前世回溯催眠經驗的蘇菲亞.布朗卻強調:「我從沒有遇過任何人是無法回到前世的。…只要你有些微的好奇心,想要體驗前世,那麼你一定可以的。就是那麼簡單、那麼神奇。」
前世見聞是想像抑或真實?
在前世回溯的過程中,催眠師會引導被催眠者前往某個事件的場景,例如「你最有成就感的那一世」或「你最感到愧疚的那一刻」,此時被催眠者會直接「看到」與指令相對應的畫面或場景,並以直觀的方式感知到此一事件的情節與人物關係。接下來,催眠師會進一步提問以探索問題根源,也因此催眠師的引導與抽絲剝繭的問話功力,便成為前世療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對於前世回溯,多數人最常提出的疑問當屬:前世見聞是否屬實?這一切是否出於個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針對這點,知名作家李欣頻曾在《夢.前世.靈魂之旅:35歲的印度奇幻體驗》一書中解釋:「如果是自己編故事,就會先設定好時空,設定好與誰的關係,然後才繼續發展細節與劇情,但經歷前世的邏輯則是反過來,先經歷細節和劇情,後來線索越來越多,才能漸漸推出時空與關係的輪廓出來。至於『看』到前世是個怎樣的視覺經驗?其實就像『閉眼在夢中所見』的那種視野,很逼真,但也很超乎現實時空。」
資深催眠師鄭福長亦指出,「想像與回溯,二者功能相反、狀態也相反。前者用的是『念力致動』(psychokinesis)功能。例如想像力、創造力、念力與觀想力,是心靈的投射狀態與發訊狀態,它是主動、主觀、人為、模擬、編造、由內而外的狀態。後者用的則是「超感官知覺」(ESP)功能,例如:感應力、直覺力、觀察力與觀照力,是心靈的接收狀態與收訊狀態,它是被動、無為、客觀、自動、自然、由外而內的狀態。」
綜合以上可知,回溯中所經驗到的情緒與感受是自然流露的,而且有許多是在經驗範圍之外、無從取材的,最重要的是,回溯中往往有「不謀而合」的巧合現象,而且前後呼應、互有關連。簡言之,回溯是由小細節逐擴展至大架構,而想像則是先有大架構再推演出小細節。
然而,陳一德醫師也提醒,被催眠者並不需要執著於前世見聞的真假,因為從療癒的角度來看,只要問題能被解決,當事人能得到領悟、獲得啟示、修改行為、轉化生命,便是有效的前世回溯。再者,問題若能以其他技巧解決,並不是非做前世回溯不可,萬一催眠師不具備心理諮商的專業能力,被催眠者反而可能因為見到駭人的前世經歷而在心中留下陰影。
前世回溯與因果論
談前世今生,無可避免會提及因果論。陳勝英醫師曾將臨床個案資料歸納整理,並推論出幾個因果原則:
- 每個人都有一個主要的課題。所有的苦難都是針對這個課題而來,今世不及格,來世得重修一次,世世不及格,就得同一個小圈圈裡打轉好幾世,無法超昇。因此用自殺來解決今世痛苦的人,來世可能會遭遇更深的痛苦,使得課題更大、更複雜,生命更加麻煩。
- 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恩恩怨怨,必須以慈悲、仁愛、寬恕來終結。假使因為業障太多,而把一生都消耗在解決業障上,就等於沒有時間進行前來人間學習的主要課題。因此我們都應當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消除業障,早日回到生命學習的正道上。
- 施捨有方,終會有報。失去的財物若本應屬於你,則必然會再回來。施捨出去的若算在你頭上,則必定回報於你。巧取豪奪偷盜搶竊一時,終難免於困苦貧賤好幾世;隨時歡喜施捨給需要的人,即是世世亨通的唯一法門。
- 好壞皆有報,相助不相抵。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果報絲毫不爽。我們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她進一步補充:「當深入地看見我們的過去世是如此的龐大而繁雜,就能了解與體會,原來我們現在自以為的痛苦,不過是為了體悟與學習某些不存在於我們靈魂之中的經驗與智慧。一切過程都是為了學習,當你了解這點之後就會知道沒有所謂的惡業。這個惡業,是為你創造一個適合你學習的環境,僅此而已。…只要對累世在學習中傷害到的其他的生命體,也就是所謂的冤親債主真心懺悔,並且不再犯下同樣的傷害與過錯,自然能夠重新出發。」
前世催眠的療效
前世療法在療癒身心病症方面,迄今已累積不少成功案例,許多慢性病症或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宿疾,特別是免疫系統失調或身心失調的症狀,患者甚至不必服藥就能快速痊癒。布萊恩.魏斯醫師曾在《生命輪迴-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一書中提及:「前世療法特別適用於肌肉與骨骼的疼痛、藥石罔效的頭痛、過敏、哮喘,與因壓力或免疫不良造成的潰瘍、關節炎等。有時,它能改善癌症腫瘤。我的許多病患,在經過前世療法後,都不必再服止痛藥。除了解除生理上的不舒服外,前世療法也能解除深層的情緒困擾。」
儘管魏斯醫師還未能確定前世療法何以能醫治生理上的病痛,但他認為,「這也許跟傳統心理分析讓患者檢視童年期創傷而治療心理問題一樣。患者可能因為想起或再經驗最原始的創傷,而使生理病痛痊癒,或是,當我們在接受前世治療時,領悟到靈魂不死,死亡的只是肉體,這種啟悟成為最主要的痊癒因素。病患可能是體會到造成病痛的最初根源。或者,整個秘密是上述所有歷程的綜合,因而構成典型的前世療法。」
陳勝英醫師也曾在訪談中提及:「前世記憶被展開之後,當事人都有非常神奇的改變。」例如,有位深受長年不名原因頭痛所擾的人,在催眠中找到前世慘遭日本飛機轟炸、頭殼破裂腦漿四溢的記憶後,頭痛就此消失;有人則是聞不到任何氣味,但在知道自己前世因故溺斃之後,回到家馬上就聞到了食物的味道。
目前主流醫學仍將前世療法斥為不科學與迷信,但誠如魏斯醫師所言,「完善的治療不該只是解除生理上的局部疼痛,而是要徹底醫治整個人、心方面的疾病。前世療法對整體的醫療具有無比的潛力,這點應該認真考慮。」
如何選擇適當的催眠師
現階段國內並無規範催眠療法的任何法律規章或證照制度,坊間提供催眠服務的催眠師,絕大多數是受過催眠訓練的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社工人員、業務上有麻醉需求的醫護人員,以及對催眠有興趣的身心靈工作者。由於缺乏催眠師資格的官方認定標準,以下謹提出幾點供有意嘗試前世催眠者參考:
- 先瞭解催眠師的教育背景與所受過的專業訓練。目前在本地執業的催眠師,多以「美國催眠師學會」(NGH,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的證照為號召,在沒有相關立法的情況下,由全球最大催眠認證機構NGH所授予的認證書,是少數可供鑑別催眠品質的憑證。
- 再閱讀催眠師撰寫的相關文章與個案治療成效。從催眠師的專業論述或部落格文章中,約莫可判斷出催眠師的理念、知識水平和「語氣」適不適合自己,而個案的迴響、心得與留言,以及催眠師回覆時的遣詞用字,也是值得參考的重點之一。
- 鎖定幾位屬意的催眠師後,接著詢問口碑。有親友推薦當然最好,必要時也可透過網路搜尋有實際經驗者進行詢問。詢問重點應擺在:與催眠師相處的感覺如何?催眠的場所是否舒適?催眠師是否清楚個案的需求?催眠師對個案是否尊重並耐心傾聽?催眠師回答問題時的態度如何?催眠師是否值得信賴?還有,催眠師是否保持口腔清潔?
- 催眠服務的收費標準是否合理、是否負擔得起。坊間的催眠收費標準大多分為:鐘點計費、單元計費與套餐療程計費等三種方式。鐘點費為每小時800~6,000元不等;單元療程則是3,000~8,000 元不等,時間約莫為1.5~3個小時。套餐療程制則要求被催眠者一次購買二至三次療程,費用多半上萬,但比起購買單次療程算是稍有優惠。
選定催眠師之後,建議被催眠者可事先閱讀相關書籍,並在接受催眠前夕做好以下準備:
- 事先想一想自己的問題與困境,以加速與催眠師的溝通。
- 前一晚儘量睡好一點,不要熬夜。
- 被催眠前的四十八小時之內切莫飲酒。
- 當天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例如茶、咖啡和可樂)。
- 當天不要空腹,但也不要吃得太飽。
- 當天請著寬鬆衣褲,勿配太多飾品或濃妝艷抹、噴香水。
- 避免重感冒或咳嗽,否則容易造成干擾、影響成效。
- 準備錄音設備。反覆聆聽治療過程可從中得到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