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奇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奇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二, 3月 13, 2012

超異能之遙視能力(下)

續前文)塔格和普索夫最初的實驗缺乏對照組,照理他們也要找一些沒有心靈能力的人來做實驗才對。可是當他們真的找了一些「普通人」來當對照組時,竟意外發現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展現出不尋常心靈能力,而其中一位就是專業攝影師海拉.哈米德(Hella Hammid)。


在一套實驗中,SRI會從十個密封罐中隨機挑選一個,然後擺在實驗室對街的公園裡。他們要求哈米德描述裝在這個三十五毫米鋁製底片罐裡的內容物。某次,哈米德畫了一張圖,並口頭描述她看到罐子裡裝有一個線軸和一根大頭針;另一次,她說罐子裝有一片捲起來的葉子;還有一次,她說罐子裡裝有灰白色的羽毛,準確率十分驚人。

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蘭達.鄧恩(Brenda Dunne)和工學院的榮譽院長羅伯特.楊恩(Robert Jahn)在廿五年間也進行過四百一十一次遙視實驗。與塔格和普索夫一樣,他們發現目標與觀看者之間的距離並不重要。然而,由於受測者漸漸對實驗感到無聊,因此準確性也就越來越低。科學要求再現性,而心靈能力在具創造力的人身上較為常見,逼他們在實驗室裡進行例行的重複性工作,很可能會抑制他們的心靈能力。因此,最具戲劇性的結果往往還是自發性的。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家查爾斯.塔特(Charles Tart)則進行過一項關於遙視與出體經驗的著名研究。他的研究對象Z小姐自稱每週都有數次出體經驗,而且她能讀取在她視線以外的五位數字。她說她的意識離開身體,達到可以從上面讀取那些數字的必要高度。由於塔特知道那些數字,因此Z小姐有可能透過心電感應得知答案,但她的描述符合遙視中的出體經驗類型。

過去二十年來,美國情報單位持續資助這類型的研究,冷戰結束後SRI的研究仍持續了至少四年。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一,遙視的精確度和清晰度似乎不受距離影響,這對任何信號而言都十分不尋常,因為電磁信號會隨著距離而減弱。再者,靈媒在法拉第籠內也不可能像電視或手機一樣接收電磁信號。二,當靈媒知道標的物可能是什麼時,研究結果較不準確,因為大腦的分析能力會對結果造成不利的影響,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善於分析的人通常較少有心靈體驗。

史旺和麥克蒙尼格在描述遙視過程時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表示遙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他們會感覺到肌肉的運動,並看到支離破碎的影像。二,他們開始感覺到關於標的物的基本情緒與審美感受,例如恐懼、孤獨或美感。三,他們會感知到標的物的物理特徵,例如尺寸、形狀與重量。最後,標的物的功能或用途會變得更加清晰。前兩個階段涉及與做夢有關的大腦部位,即感覺和情緒處理系統;後兩個階段則涉及理解與分析訊息的大腦部位。

由於許多SRI的「對照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遙視能力,因此另一個結論是,它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潛在能力。想發展這種能力,一個人必須放下善於分析的頭腦,如此心靈能力的執行才會變得更加完美。聽起來就是要減少左腦的運作,並增強右腦的直覺力。

講到直覺極強的遙視者,不能不提及「沉睡的先知」愛德格.凱西(Edgar Cayce,1877-1943)。凱西的家人是菸農,他祖父也有通靈能力。就像許多靈媒的能力出現在腦部受傷之後,凱西也有過類似的意外。三歲時,他從圍籬的柱子摔到一塊告示板上,板上突出的釘子不僅刺破了他的頭顱,還插進了他的大腦,但他不僅倖免於難,還因此獲得可以自行誘發的遙視能力。


右為一九一○年時的凱西,取材自維基百科

自1901年起,凱西單憑客戶的姓名和地址便進行了超過一萬四千次遙視解讀。在這些解讀中,有九千四百多次與醫療診斷和治療建議相關。1910年凱西的故事被《紐約時報》披露,這使他的後續訪客包括:威爾遜總統、亨利.華萊士(Henry Wallace)、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愛迪生,以及許多實業家、銀行家和醫生。心理學家吉娜.舍明那拉(Gina Cerminara)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他的解讀記錄,並在《靈魂轉生的奧秘》(Many Mansions)一書中寫下她的結論。她發現許多解讀極為精確,而客戶在遵循凱西的建議後都有所改善。

凱西被認為是「整體醫學之父」,儘管傳統的西方醫師認為他推崇的大腸水療是騙術,但仍有數百萬人追隨並肯定凱西的建議。此外,凱西也提倡多吃杏仁,而杏仁有益健康的效用已經獲得醫學界證實。

和凱西一樣,疾病直覺者(medical intuitives)能在未經測試或面談的情況下,透過心靈診斷出患者的疾病,不過他們通常沒有其他的心靈能力。相形之下,凱西後來卻進入更神秘難解且備受爭議的領域,例如解讀前世與古老文明。值得一提的是,凱西是在深層的出神狀態中做出醫學診斷,但絕大多數的疾病直覺者並不以這種方式工作。

1980年代,內科醫師諾曼.謝利(Norman Shealy)曾與疾病直覺者卡洛琳.密絲(Caroline Myss)合作研究,此研究共有五十名病患參與。研究方式是讓病患單獨坐在謝利的諮商室裡,密絲則待在距離十二英哩之遙的辦公室裡,憑他們的姓名與生日做出診斷。這些研究結果被發表在他們的著作《創造健康》(The Creation of Health)裡。謝利宣稱,密絲的準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三。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很多仙姑或通靈人都號稱自己有「天眼通」,可以直接看出問事者身上的病灶,也可以看到他在遠方的親人出了什麼事情?聽起來跟遙視好像差不多。以我個人的理解,佛法中的「天眼通」除了能遙視、透視之外,還包含預知未來的能力,意思是可以看到未來的畫面場景。有些人在深度禪定時可以展現出這種能力,這意味它可以靠修行來培養與精進。

無論是遙視或天眼通,靠的都是第三眼,也就是位於兩眼之間內部的松果體。自稱是凱西投胎轉世而來的神秘學/宇宙意識研究者大衛.威爾卡克(David Wilcock)指出,遙視能力的確是可以自行開發的潛能,但人類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大量食用精製麵粉、糖類、再製品,以及用不健康的方式製造出來的肉品,以致松果腺鈣化的情形十分嚴重,甚至引發焦慮和憂鬱等症狀,想開發這類心靈能力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也因此,如果想讓天眼真的能通,首要之務就是改變飲食習慣。

我已經忘記電影中的美國大兵們都吃些什麼了,只記得他們有進行冥想之類的活動。不過這種修行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成就,所以養這種單位其實有些浪費納稅人的錢,還不如直接找史旺、普萊斯或麥可蒙尼格這種天賦異秉的人來報效國家來得省事。順道一提,現在牛肉、豬肉、雞肉都有問題,大家被動式地少吃點肉,或許也能間接給自己的遙視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什麼結論?XD)。

參考資料:《ESP Enigma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fuq7xs

星期一, 3月 12, 2012

超異能之遙視能力(上)


看過電影「超異能部隊」嗎?它的英文原片名叫做「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意思是「瞪羊的人」。為什麼要瞪羊?這跟盯著一根湯匙並試圖把它弄彎是同一回事。如果一個人可以把羊瞪到暴斃,合理的推論是一名美軍也可以把敵人瞪到斷氣。

有些人可能以為這是一部反戰的荒謬喜劇,但它的劇情不是瞎掰來的,冷戰時期的美國確實做過「超能力研究」,因為人家邪惡的蘇聯早就投入心靈研究的領域,這讓美國很擔心自己會輸在起跑點上。總之,經過一番努力,有些研究在冷戰結束四年後的1995年終於開始解密。

當時受到美國政府大力資助的,是史丹福研究所(SRI)的兩位雷射物理學家羅素.塔格(Russell Targ)、哈羅德.普索夫(Harold Puthoff),以及前核子物理學家愛德恩.梅(Edwin C. May)。他們的研究主題雖然不是如何用眼神和念力瞪死一頭羊,但也算是相差不遠的「遙視」。

所謂「遙視」(remote viewing),指的是能看到遠方的東西或被隱藏起來的東西的超凡能力。如果從小就有這種能力,相信大家都會把它用來偷看期末考題或是老師的內褲吧!但有生意頭腦的人,會把這種能力用在探戡石油、尋找礦床和海底寶藏上,軍方則自然想藉此得知敵人的軍備與藏身之處。

據統計,有五分之一的總人口聲稱他們有過類似遙視的經驗。遙視至少分為兩種:一種是影像會瞬間主動出現,或在全神貫注時逐漸成形;另一種則隸屬「出體經驗」(OBEs)的範疇,也就是意識不再受制於身體;他們可能會看到遠方的東西,或從頭部不允許的角度去觀看事物,例如從天花板俯瞰整個房間。

SRI與靈媒合作的研究大部份都在「法拉第籠」(Faraday Cage)內進行。研究人員假設心靈能力可能與電磁傳輸有關,所以他們想試試看這種能阻止電磁輻射的籠子,是否會削弱心靈感應和遙視能力。出乎意料的是,法拉第籠反而增加了靈媒的能力,後來的研究成果證實,當地球的電磁活動最低時,心靈能力最為強大,這可能是因為大腦的電活動在周遭電磁雜訊較小時會變得更有條理。


這就是「法拉第籠」,取材自維基百科

SRI通常會請某位成員在隨機選擇的遙遠地點上進行觀察,然後請參與實驗的遙視者將此成員觀察到的畫面繪製成圖。接著面試者會問他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例如:標的物給人的感覺如何?它有光澤嗎?什麼顏色?你覺得你可以拿這個物體做什麼?它有氣味嗎?

一開始,SRI的研究夥伴是英哥.史旺(Ingo Swann)和派特.普萊斯(Pat Price)。史旺是以心靈能力著稱的紐約藝術家,他寫了一本名為《自然超感知覺》(Natural ESP)的書。普萊斯則是加州柏班克(Burbank)的退休警員,多年來他一直運用自己的心靈能力協助破案。


左為Ingo Swann,右為Pat Price。

普萊斯習慣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然後閉起眼睛。經過短暫的沉默,他會描述他看到的畫面。1974年,美國發生一起十九歲的報業女繼承人派翠西亞.赫斯特(Patricia Hearst)被共生解放軍(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挾持的事件。普萊斯造訪了綁架案發生的現場,並要求檢視當地已逃跑或剛出獄者的臉部檔案照。在四十張檔案照中,普萊斯正確地指認出唐納.德芙利茲(Donald DeFreeze)是其中一名綁架者。他隨後又「看見」德芙利茲棄車逃逸的場景。他詳細地描述了那輛車與它的位置,車子沒多久就被尋獲。

SRI則要求史旺描述藏在另一個房間的信封內的照片。但史旺覺得這個實驗很無聊,他說服SRI的科學家們他可以做更多事情,例如在不需要現場觀察者的情況下,觀看世界各地的偏遠地區。他向情報單位證明了這項技巧,於是研究人員輕易地獲得資金,因為這正是軍方最感興趣的能力。

史旺和普萊斯可以在沒有觀察者告知經、緯度或地址的情況下,精確地描述出遙遠的地點。在一項實驗中,普萊斯只知道經、緯度,便速寫出蘇聯位於西伯利亞塞米巴拉金斯克(Semipalatinsk)的秘密原子彈實驗室,後來衛星攝影證實了該實驗室的外部結構。但由於普萊斯的描述太過精確,美國國會一度認為他的能力若遭到利用有可能會危害國家安全,因此下令展開正式調查,還好結論還了他清白。

最驚人的是,普萊斯描述蘇聯試圖用厚金屬塊組裝一個直徑六十英呎的球體,他看見金屬在焊接過程中逐漸變形。由於這個建造行動發生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實驗室建築物內,當時無法證實。多年後《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報導了這個計劃:當時蘇聯試圖以厚重的鋼件打造一顆直徑五十七點八英呎的金屬球,用來捕捉並儲存核能驅動的炸藥能量,但後來宣告失敗。

研究人員想知道遙視是否有距離上的極限。為了找出答案,1973年,他們要求史旺在美國太空總署的先鋒十號飛越木星之前,畫出木星的樣子。史旺速寫出一個環繞木星的環狀物,在此之前,太空總署一直認為木星環是個錯誤的假設。

SRI最傑出的遙視者首推喬.麥克蒙尼格(Joe McMoneagle)。他駐紮在德國時曾有一次瀕死經驗,他以俯視的角度看見自己的屍體躺在人行道上,從此他的心靈能力就變強了。這類故事並不罕見,許多靈媒聲稱他們的能力始於瀕死經驗,這意味著瀕死經驗能永遠打破意識領域的壁壘。


麥克蒙尼格寫過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心靈之旅:透過遙視探索意識與時空》(Mind Trek: Exploring Consciousness, Time, and Space Through Remote Viewing),另一本是《遙視的秘密:一本手冊》(Remote Viewing Secrets: A Handbook),而他在SRI實驗中所畫的圖則被收錄在《心智的奇蹟》(Miracles of Mind)這本書裡。

他最準確的實驗結果是,他畫出了CIA特務在舊金山一帶的藏身處。一開始特務們待在距離SRI有一百英哩之遙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oratory),麥克蒙尼格畫出了實驗室的建築結構,而當這班人將利弗莫爾谷山麓風車農場(Livermore Valley Foothills Windmill Farm)當做下一個目的地時,他則以幾乎百分之百的準確度畫出了山丘與風車的結構。(待續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fugoeh

星期二, 6月 02, 2009

失落的古大陸文明

埃及人的金字塔、復活島上的巨石人像、五十萬年前的火星塞、二千一百萬年前的螺絲釘、三億年前的鐵鍋、三葉虫化石上的人類鞋印…許多費人疑猜的文明遺跡與出土證據不斷顯示,在人類尚未建立起此次文明之前,在人類有記載的短短數千年歷史之前,極可能已有相當程度的史前文明出現。過去的文明或許因為地震、洪水等天災而消失無蹤,或許因為人心敗壞而遭致毀滅,無論如何,考古與科學研究有助於揭開歷史的真貌,在信與不信之間,人類終將逐漸超越既存知識的侷限,如實地理解關於宇宙與人類的正確答案。

與史前文明相關的知識浩瀚無涯,其中最引人遐思的,莫過於相傳在一萬兩千年前沉入海底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一般又譯為「大西洲」,而同樣受到高度關注的古大陸文明,還包括一夕之間消失在太平洋海域的「姆大陸」 (Mu),以及據說曾位於現今印度洋位置的「雷姆利亞大陸」 (Lemuria)。本文將以簡短扼要的方式簡述這三個「失落的古大陸文明」,希望讓從未接觸過相關訊息的讀者,對上述神秘的史前文明能有一個概略性的認識。

亞特蘭提斯

2001年,迪士尼公司拍攝了動畫電影「失落的帝國」(Atlantis: The Lost Empire),作品改編自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名著《海底兩萬里》,並參考了亞特蘭提斯的相關傳說。這部電影清楚呈現出柏拉圖晚年在對話錄《克里特阿斯》(Critias)和《提邁奧斯》(Timaeus)中所描述的亞特蘭提斯樣貌─環狀的巨大都市,以及它沒入海底之際民眾倉皇逃生的瞬間。

atlantis-map
十七世紀德國耶穌會教士契爾學(Athanasius Kircher)繪製的地圖,
圖中的亞特蘭提斯位於大西洋中央(圖片取材自維基百科)。

柏拉圖轉述表弟克里特阿斯的說法指出,據今一萬兩千年前,在直布羅陀海峽之外的大西洋中,有座名為「亞特蘭提斯」的島國。此國人口估計約二千萬,面積為十五萬平方英哩,總面積比小亞細亞和利比亞加起來還大,沿岸多山,島中央是一片肥沃的平原,屬亞熱帶氣候。整座島被五條環狀運河劃分成五個由同心圓構成的行政區域,另一條運河則從中貫穿各區並連接外海。

克里特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表示故事是從他曾祖父卓彼得斯那兒聽來的,而卓彼得斯是聽古希臘七賢之首梭倫(Solon)親口講的,梭倫則說自己是在西元前590年去埃及旅行時,從薩以斯城的老祭師那兒聽來的。後來柏拉圖曾親赴埃及考證故事的真實性,根據當地最有學問的僧侶所言,亞特蘭提斯確實存在,但在即將與雅典展開大戰的前夕,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與洪水,而於一個晝夜間沉入海底。

傳說中,亞特蘭提斯王國是由海神波塞頓所建立。波塞頓婚後生下五對雙胞胎,因此他將王國劃分成十個區域,交由十個兒子分別統治,其中長子為最高統治者,而王國的名稱即是源自於長子的名字-「亞特拉斯」(Atlas)。

王國中央的衛城,有一座祭祀波賽頓的神殿,是十位國王齊聚開會的地點。在國王英明的領導下,亞特蘭提斯十分強盛,不僅人民生活富足,在水路貿易、農業、礦業、科學、工藝與軍事方面亦有高度成就。不過,原本藐視一切俗事的亞特蘭提斯,逐漸變得人欲橫流,最後主神宙斯只好發動天災來懲罰人們的墮落,而時間約是在西元前9560年。

最先以現代觀點研究亞特蘭提斯的,是曾任明尼蘇達州州長的美國國會議員唐納利(Ignatius Donnelly)。1882年他出版《亞特蘭提斯-大洪水前的上古世界》(Atlantis: The Antediluvian World)一書,並提出亞速爾群島是亞特蘭提斯唯一未沉入海底的陸地的結論。此後美國興起了一股亞特蘭提斯熱,探討此一主題的書籍陸陸續續出版了一千多本。


迪士尼電影「失落的帝國」描述亞特蘭提斯遭大洪水侵襲淹沒的片段

隨著考古新成果的不斷出現,1909年開始有學者提出,亞特蘭提斯很可能是希臘克里特島上延續至西元前一千四百年時忽然消失的米諾斯文明。1930年時,德國物理學家穆克亦提出亞特蘭提斯實乃毀於星球碰撞的說法。1933年,美國知名的異能者兼預言家愛德格.凱西(Edgar Cayce)更是預言,亞特蘭提斯將在1968~1969年間於比米尼島(Bimini)附近升起,他甚至宣稱自己曾經是亞特蘭提斯人。

1967年,美國飛行員在飛越佛羅里州外海的比米尼島上空時,發現附近海域的水面下有以方形巨石建築的實體。專家經過一番海底考察後表示,此T形結構顯然是以人工建成,參與考察的華倫坦博士亦斷言這道「比米尼之牆」是亞特蘭提斯的遺跡,而這正好印證了凱西在三十多前年的預言。


比米尼島位於巴哈馬群島附近(取材自維基百科

1995年,考古學家蘭斯與蘿絲.佛列姆亞斯(Rand & Rose Flem-Ath)夫婦提出了「地殼滑動說」,並指亞特蘭提斯的所在地應是南極州,而傳說中的失落文明很可能埋藏在它的浮冰之下。2004年,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Ulf Erlingsson)則主張愛爾蘭島即亞特蘭提斯。至於亞特蘭提斯究竟在哪裡?目前答案仍莫衷一是。

過去數十年來,坊間有不少通靈訊息曾提及亞特蘭提斯,光是凱西一人便提出過大量資料。他指亞特蘭提斯是西起墨西哥灣、東至地中海邊的廣闊大陸,其輝煌時期為西元前廿一萬年至西元前50722年。他們與自然和諧共存,以晶石為動力來源,而且能運用思想力進行超越三維空間的宇宙之旅。後因負面能量持續累積,晶石失調的威力終於毀了亞特蘭提斯,使此大陸在五萬年前首次分裂成五座島嶼。

其後亞特蘭提斯的三位祭司帶著以往收集整理的記錄,分別前往猶加敦半島、比米尼島的波賽頓神殿與埃及地區。凱西說,許多現代科技不過是這些資料的「再發現」。然而,由於殘餘勢力繼續爭權奪利,亞特蘭提斯在基督誕生前兩萬八千年時再度發生地極變化,五座島嶼被巨浪吞噬得只剩下三座。儘管經過兩次毀滅,亞特蘭提斯先進的科技仍得以保留,但持續發生的衝突仍導致此地於西元前一萬年左右三度毀滅,而最後一個島嶼也終致沉入海底。

凱西在解讀中表示許多亞特蘭提斯人選擇在二十世紀轉世,並因此促成科技上的重大突破,但他也提醒人們認真理解科技的力量與其使用目的,否則悲劇將再次重演。

姆大陸

1896年,時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印度發生大飢荒,為解決日益混亂的社會治安問題,英國派遣大批人力前往救援,而詹姆斯.邱吉渥德(James Churchward)正是成員之一。他在駐防期間,因緣際會自寺廟住持手中見識到寫著遠古文字的泥板,經過兩年鍥而不捨的研究,終於解讀出泥板上的內容為「姆帝國」的創世記錄,而碑文則是以來自於姆帝國的「納卡爾文」(Naacal)所寫成。

邱吉渥德耗費大半生走訪印度、太平洋群島、泰國、柬埔寨、西藏等地進行勘查。1926年,七十五歲的他出版《消失的姆大陸》(The Lost Continent of Mu: Motherland of Man)一書,在大量資料佐證下,他主張姆大陸是太平洋中沉沒的陸塊,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姆人擅長建築,更精通航海技術,他們藉此在世界各地進行貿易與掠奪,並在中美洲、蒙古、西伯利亞、印度等地擁有眾多殖民地。

他在書中提到,姆大陸的總面積約佔太平洋的一半以上,東西長約八千公里,南北寬約五千公里。人類約於兩百萬年前開始在此繁殖,最輝煌的時期人口曾經多達六千四百萬。帝國分為十個不同的民族,統治階層雖為白種人,但彼此間和睦相處,並無貴賤之分。姆大陸上有七大城市,氣候溫和、物產豐饒、交通發達、港口商旅不絕,人民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然而,繁榮文明的帝國卻因為突發的地震災變,在一夜之間沉入海底,時間約在據今一萬兩千年前。 

另一方面,在馬雅古文獻《特洛阿諾抄本》(Troano Codex)中,曾描述有塊大陸因火山爆發而沉入海底。1863年,法國考古學家布赫布爾(Charles-Etienne Brasseur de Bourbourg)將此大陸命名為「Mu」,並宣稱它位於大西洋中,隨後法國學者普倫金(Augustus le Plongeon)亦根據《特洛阿諾抄本》與馬雅遺跡等素材,推論出位於大西洋中的姆大陸早於希臘與埃及文明,而且馬雅人正是姆人的移民。

普倫金的推論在當時曾引起極大爭議,而邱吉渥德的嘔心瀝血之作儘管成為暢銷書,卻遭學術界嗤之以鼻。不過復活節島和波納佩島上的巨石像與巨石建築,多少給這塊古大陸提供了必要的證據。

半個世紀前,潛水員們在日本琉球群島的與那國島南端,發現了平台、街道、樓梯與拱門等工大的人造建築遺跡,其範圍東西長約兩百公尺,南北寬約一百四十公尺,最高處約達廿六公尺。其後琉球大學的「海底考古調查隊」展開長達八年的調查,又發現了柱穴、人頭雕像和刻在石牆上的「象形文字」。

琉球大學海洋地質學教授木村政昭曾表示,這些結構體確實是人工打造,而且透過碳十四的檢測,確定附著在結構物之上的珊瑚藻至少有六千年的歷史,換句話說,這些結構體至少在六千年前就已沒入海面。但六千年前的海平面比較低,因此據推測這些結構體出現在陸地上的時間,至少是在九千到一萬年前。木村教授因此斷言,與那國的海底遺跡是一萬二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雷姆利亞大陸

和亞特蘭提斯、姆大陸一樣,雷姆利亞大陸也是傳說中已消失的大陸文明。其地理位置據稱自馬達加斯加島起一路延伸至印度,為古時連接兩地的「地橋」,但在三百萬年前完全沒入印度洋。提出此一理論的是英國律師暨動物學家菲立浦.史克雷特(Philip Lutley Sclater,如右圖,取材自維基百科)。他在研究狐猴(lemur)的進化與分佈時,發現這種無法長距離遷徒的動物其棲息地竟橫跨亞、非兩洲,但在臨近的非洲卻毫無蹤影,因此透過分析地層中的化石,於1864年提出了以狐猴命名的假想大陸-「Lemuria」。只不過此說眨多於褒,二十世紀在發現板塊構造(plate tectonics)和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原理後,雷姆利亞大陸之說已漸趨沉寂。

儘管如此,人類對雷姆利亞的探索並末終止,相關書籍依舊前仆後繼地出版。例如英國記者暨神秘學研究者路易斯.史班斯(Lewis Spence)就出版過兩部專著。他認為雷姆利亞大陸位於太平洋,是由兩塊夾著窄小海溝的陸地所構成。原始居民是白種人,擁有高度發達的石器文明。陸地沉沒後,部份人民經亞洲移居至歐洲,留下來的人們則在惡劣的條件下逐漸退化。

凱西曾在解讀中取得雷姆利亞的資料,他提及雷姆利亞沉沒之後,部份陸地變成了今日美國西南部一帶的洛磯山脈。當地居民原本依據「一的法則」(Law of One)而活,但因為自私貪婪、與愛分離而招致毀滅。美國當代預言家史卡連恩(Gordon-Michael Scallion)則指稱原始的雷姆利亞人並非實體存有,他們是來自火星、昴宿星團與天狼星的靈魂群組,其振動頻率接近造物主的層級,來到地球上是為了體驗身體的振動。

此外,俄國神智學家暨通靈作家布拉瓦斯基夫人(Madame Helena Blavatsky,如下圖,取材自維基百科)也在1888年出版的著作中宣稱受到偉大靈魂的教導,因而得知位於馬達加斯加島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印度洋,在一億五千萬年前曾是一片陸地。她說雷姆利亞人身體柔軟似果凍且具備通靈能力。其第一批亞種族貌似猿猴、會下蛋、雌雄同體,一般透過第三眼進行心靈溝通。雷姆利亞沉沒後,雷姆利亞人的第三眼逐漸萎縮成現代人類的松果腺,此後人類演變為必須藉由性交來再次結合的男、女兩性。她還提到亞特蘭提斯人的前身即是雷姆利亞人。

對以科學實證為依歸者而言,前述對於失落文明的描述、對於假想大陸的推論,以及預言家和通靈人士對上古文明的解讀,或許看似荒誕不經,卻多少激發了人們探索失落古文明的動機與靈感。今日人們尋找亞特蘭提斯的旅程仍在繼續,對姆大陸文明的考據亦持續進行,與雷姆利亞大陸相關的出版計劃更是不曾停歇。由此可知,人類對解開自身歷史與源頭之謎的渴求至今仍未獲得滿足。

誠如古文明探險家暨暢銷作家格雷姆.漢科克(Graham Hancock)所言,「過去遺留下來的種種,絕非如考古學家所說的只是膚淺的迷信,你其實可以說它是另一種科學,另一種讓我們瞭解真相的途徑。…我們不應該全盤接受社會上既成的觀念與思考事情的一定模式,這些在西方科學主導下形成的規範,對全人類而言是具殺傷力且邪惡的。」他更提醒:「許多古老傳說中都指出,文明之所以毀滅,地球之所以發生災難,都和我們人類的作為脫不了關係。」也因此,即便只將前述的史前歷史當作警世寓言,我們仍能從中學習到抉擇的重要性,而這正是古文明的價值所在。

PS.這是我先前替心光網所寫的專題,原文網址在此。

相關聯結
盡信書不如無書

星期六, 11月 29, 2008

外星人就在你身邊(下)

七月初曾經寫過兩篇與外星人有關的文章。當時我將文章標記成上篇中篇,可是預計完成的下篇卻一直難產。拖著拖著,竟然就過了四個多月。這段期間,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從一個單純的相關訊息愛好者,變成一個可以親身採訪特異人士與專家達人的觀察者與間接參與者,接觸的面向也更廣,可是我萬萬沒想到,我竟有機會與「外星人」對話!

昨日我約訪呂應鐘教授,在採訪過程中發生一段奇妙的插曲。呂博士是超心理學、生死學與基因營養學專家,更是國內著名的幽浮(這兩個字就是由他率先譯出)和宇宙生命研究者,譯作與著作等身,截至目前為止已達九十九種。我十二月中旬想規劃兩篇與外星文明有關的報導,採訪對象中外各一,而國內部份,自然是以這位「台灣飛碟學會」的創會理事長為首選。

呂教授原本邀請我們到他家做採訪,然而他對我兼差寫稿的網站頗感興趣,於是改約在公司受訪,順便參觀一下。我拿了收藏已久的絕版書《大世紀-佛經宇宙人紀事》給這位初次見面的作者簽名後,隨即展開了聊天般的問答,在座的除了我和呂教授,還有另外兩位同事。我們四人聊了生死學在台灣的發展、呂教授目前致力推廣的基因營養學,以及外星文明與古文明、宗教經典、新時代思想之間的關係。呂教授博學多聞,聽他說故事非常有趣。

在採訪告一段落之際,有位新同事A上樓找人,見到呂教授,便順道向這位稀客打了聲招呼。我並不曉得A有敏感體質,可以接收異次元訊息,也因此,當她忽然表示有「外星訊息進來」時,我有些傻眼。她說,過去她從未接收過來自外星人的訊息,感覺很怪、也很新奇。由於在座的呂教授是位外星專家,加上我最近見到不少通靈人,對這類訊息見怪不怪,因此我心想,或許外星人一直試圖與呂教授溝通,可惜苦無機會,這回逮到一個現成的「媒介」,自然想藉機傳遞一些訊息。就這樣,受訪的主角變成了借新同事之口說話的外星人。

第二段採訪一開始,A表示她感覺外星人融入了她的身體,企圖透過她的肉眼來觀察呂教授。這個外星人是一股能量,並沒有形體,而與其說造訪的是「一個外星人」,不如說在場的是「一團外星靈體的能量」,但是為了敘述方便,接下來我還是統稱他們為「外星人」。外星人透過A表示,他們是呂教授的老鄉,意思是,呂教授的靈魂也是外星來的。此時,A睜大眼睛,直盯著呂教授瞧,似乎正好奇地打量著這位老友生為地球人的樣貌。看了一會兒,外星人做出了結論,他認為呂教授長得和以前差不多,只是當外星人時他的個頭比較小。

這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既然外星人都自己找上門了,自然得問問他是打哪兒來的,長相又是如何?外星人解釋,他們來自很遙遠的星系,地球人並沒有為他們的星球命名,所以也就無從告知。至於長相嘛,他們全都一個樣子。由於外星人有話想對呂教授說,因此我們便將發球權交給呂教授,由他親自提問,我們只是在一旁觀察,偶爾插嘴代呂教授詢問一些與他未來發展方向有關的問題。

外星人說,他們一直都在地球上,試圖協助人類提昇意識,並將愛與和平傳遞到人們心中。呂教授在寫作時他們也從旁提供協助。呂教授聽了之後坦言,他寫書的速度非常快,還舉了《大世紀-佛經宇宙人紀事》為例。當時他前後閱讀了《阿含經世紀經》三次,期間相隔三、四個月,但只是畫些重點、在腦中思考架構而已,並沒有詳細思索文字的詮釋,直到四個月後的某一天,他「感覺」該開始坐下來寫了,便將佛經及稿紙攤開,然後自然地書寫出以科學詮釋的句子,下筆有如神助。

呂教授表示,他知道那是他的Wholeself(全我、自性、空性)在傳達信息。這或許可以解釋,何以呂教授的文字著作相當多產,卻又能持續提出有別於地球人視野的創新思維,例如以外星文明和宇宙生命的多次元觀點,來詮釋《聖經》和多部佛經中諸多超乎常理的部份。「曾經有法師看了我寫的書之後,才對佛經中的某些描述恍然大悟。」對於用不同的方式詮釋經典還能得到佛教界人士的認同,呂教授感到欣慰,因為還算有人看得懂他要表達的宇宙意識。

由於其他對話事涉呂教授的個人隱私,所以就此省略。不過雙方談話結束後,外星人倒是透過A詢問在座人士有沒有問題要問他,感覺上頗為親切,因此我也就老實不客氣地開始發問。「傳說地球裡面有住人,這是真的嗎?」地心有住人這件事已經傳很久了,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外星人答:「地底下確實有住人,是外星來的,他們從地球剛生成的時候就已經住在裡面了。」沒有要出來的意思嗎?我問。「沒有,人家住得好好的幹嘛要出來?」外星人很直率地回覆。「地球上有許多地震和海嘯,都是因為有地底人的協助,災情才得以減緩。」外星人沒有提到颱風,顯然離開地面的事情,地底人比較難以插手。

我接著問,「月球人造說」是真的嗎?因為網路上流傳著月球「中空」的說法。外星人似乎懷著笑意回答說:「妳以為地球人有能力造出月球嗎?」我解釋,我的意思是,月球是不是自然生成的?他答:「是,月球是自然生成的」。順道一提,我在《72小時第三類接觸》這本由洛杉磯時報退休記者所寫的外星人接觸實錄裡,曾經讀過新綠星人(Verdant)過去一千年來一直將太空船停在月球背面偷偷觀察地球的說法。

我對麥田圈也非常感興趣。《麥田圈密碼》這本書曾鉅細靡遺地介紹作者對麥田圈所做的相關研究與第一手資料,然而每個麥田圈圖案所蘊含的力量與意涵,至今仍是謎團。既然眼前有個外星人,而研究者多半認為麥田圈是外星人搞的鬼,此時不問更待何時?於是我對替外星人傳話的A說:「可不可以請你告訴我們麥田圈圖案的意義?挑幾個重要的來講就好。」說罷,我隨即將同事那台顯示著麥田圈圖案的筆電遞給他看。外星人看了看麥田圈,做出一個令人噴飯的回答。「那些不是我們畫的。」外星人說,那是別的星球的外星人畫的,他們不方便解釋別人的作品,所以這個問題只得不了了之。

西元2012年的「世界末日說」與屆時可能出現的「黑暗三日」現象,是我近期非常關注的議題。先前採訪時,曾從某位受訪者口中聽到過更驚人的預言,令人有大難臨頭之感。其實關於2012年的預言眾說紛云,有人說人類將就此揚昇至第四次元,也有人說人類將遭遇一連串的天災人禍與生態浩劫,包括太陽被光子帶遮蔽,電器無法運轉,地球上不見天日,農作物枯萎,人類因此缺乏氧氣等等。我問外星人這些災難是否真的會發生?如果會,我們需要做那些具體的準備來因應這些災難?

外星人說,「災難會不會發生,端視地球人類的意識是否能夠提昇,我們也說不準。」這些話和我從書上看到的如出一轍。他接著表示:「災難有時只是一種象徵,非得有災難發生,人類才能懂得一些事情,意識才能因此提昇。」如今暴力、貪婪、歧視、破壞自然資源等惡行依舊不停發生,或許人類真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種吧!若真有災難發生,那也只能解釋為地球人的共業了。

此時,同事問外星人能否對在場人士的生命藍圖或是此生的使命進行個別解讀。外星人說,「我們沒有『個人』的觀念,我們是一體的,不分彼此,所以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他覺得地球人的觀念很奇怪。「我們認為,注意彼此之間共同的部份比較重要,而不是將焦點擺在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如此我們才能合為一體。」

才說完,A忽然以自己的身份脫口說出:「哇!我覺得這句話好有深度,這果然不是我的智慧能說的出來的話。」我也覺得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如果我們一直著眼於彼此不同的地方,自然會形成批判,而一旦生起分別心,地球人的意識就只能一直處於小我的分裂狀態。看來,我實在應該把這個真知灼見抄在桌面上每天讀一次。

對話告一段落,外星人表示該走了,於是說了聲掰掰,A則戲稱自己是「退駕」,不過我們都覺得收獲頗豐,並且十分感謝A願意擔任溝通橋樑,「協助地球人與外星人進行雙邊交流」。這是一次相當奇妙的經驗,無論讀到這篇文章的人相不相信,我都覺得當時「外星人真的就在我身邊」呢!

星期四, 11月 20, 2008

我不是來侵略藍星的!

我最近在譯一本名為《Indigo Adults》的新書,內容談的是「靛藍成人」。但在談「靛藍成人」之前,不得不提及近幾年深受關注的「靛藍小孩」現象。各位若對「靛藍小孩」(Indigo Child)有些許瞭解,或許知道這些氣場呈現靛藍色的孩子們,往往因為在家庭與學校中適應不良,行為超乎常規,而被家長和老師貼上注意力缺乏症(ADD)或過動症(ADHD)的標籤。

這些靛藍小孩具有:意志堅定、固執、富創意、有藝術天份、具直覺或通靈能力、孤僻、獨立並引以為傲、深切渴望協助世界等特徵。他們多半能立即感受到陌生人的誠信程度,對謊話也相當敏感。當無法容忍謊言與不正直行為的人佔了社會上的大多數,絕對會對我們的社會造成巨大的轉變。根據博士靈媒朵琳・芙秋(Doreen Virtue)在《養育新世代靛藍小孩》一書中所言,這些靈魂來自外星的小孩,降生地球的目的正是為了帶領地球提升意識。


儘管靛藍小孩多數集中在1978年後出生,但不少成人與上述特質亦頗有連結,朵琳・芙秋對這種現象的說法是,有這些特質的成人很可能是靛藍小孩的先遣部隊,負責先來地球上搜集資料。在溫蒂・查普曼(Wendy Chapman)的網站中,曾羅列擁有靛藍靈魂(Indigo Soul)者的特徵,在此我稍稍譯出幾項:
  • 非常聰明,儘管他們可能沒有以「正常」的方式表達。
  • 有創意,喜歡動手做。
  • 老是問為什麼,尤其是被要求去做某件事情時。
  • 經常造反又抗拒權威,儘管他們可能不敢表達。
  • 對於他們認為破敗或無能的體制,例如政治、教育、醫療與法律,感到憂心忡忡。
  • 經常生氣,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力被剝奪。對於「被老大哥監看」,他們可能覺得既恐懼又憤怒。(謎之音:野草莓?)
  • 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欲望,想去做一些能改變和改善這個世界的事。
  • 對傳統的美國夢──朝九晚五的工作、婚姻、平均生育2.5個小孩、住進有白色圍籬的房子等等──感到灰心或抗拒。
  • 對政治疏離或憤怒──有一種你的意見沒價值,而結果其實也無關緊要的感覺。
  • 可能感受到人類存在的沮喪、絕望和無助,而且可能為「我何以在此?」的問題所苦。
  • 對世俗的、為五斗米折腰的工作不滿,尤其是在階級制度的權威結構中。
  • 對他人深具同理心,但往往無法忍受愚蠢。
  • 在情緒方面可能極度敏感,包括立刻嚎啕大哭(毫無防備),或相反地不表現出任何情緒(充滿防備)。
  • 在控制怒氣方面可能有困難。
  • 年紀輕輕就對通靈或靈性感興趣
  • 有很強的直覺。
  • 有隨興的行為模式或心智風格(「注意力缺失症」的症狀),可能難以專注於被指派的工作,可能在談話中頻頻改變話題。
  • 可能對達成更高的靈性連結帶有強烈的意圖。
我記得,剛看完《Indigo Adults》書尾引用的「靛藍靈魂」檢測表時,心裡立刻有種「這好像是在說我嘛!」的感受。或許我沒有非常聰明,但是喜歡動手作、愛問為什麼、反權威、對體制感到憂心忡忡、排斥傳統的人生規劃、對朝九晚七的工作感到不滿、在談話中頻頻改變話題等等,都是我的性格之一。對於「對他人深具同理心,但往往無法忍受愚蠢。」這句話,我尤其感到認同。

儘管許多人認為靛藍小孩是破壞群體秩序、打擊父母自信心的怪咖,但是自封為「靛藍成人」,我倒擔心是往自己的臉上貼金。畢竟上個世紀的大預言家艾德加・凱西(Edgar Cayce)曾經表示,靛藍色的氣場代表各式各樣的求道者,他們一心追尋理想或是宗教體驗。而在脈輪系統中,靛藍色更代表了「第三眼」(Third Eye)能量中心的顏色。如果我被貼上靛藍成人的標籤,我反而會覺得與有榮焉哩!

在此先提一下我近日的工作。最近我採訪了不少身心靈界的知名人士,而他們多數具有通靈能力。倒不是我刻意採訪通靈人士,事實上,除了本身職業就是靈媒的外籍受訪者之外,有好幾位頂著歐美博士頭銜的本地高級知識份子,也出人意料地擁有接受異次元訊息的特殊能力。他們或是看得到人體的氣場色澤,或是聽得見深具洞見的聲音,偶爾能夠靈魂出體實際神遊異地,抑或在清明的夢境中與死去的朋友閒話家常。

伴隨採訪者身分而來的「好康」,就是三不五時會被異能者提點一下未知的前世與凡人不可知的未來。話說我在接受這份工作前,曾被一位旅居歐洲的異能者告知,我來自一個音樂與藝術層次很高的星球,由於該星球十分美麗且人心純淨,導致我來到地球以後相當不適應,因此形成了不停抱怨的性格。這句話,似乎暗示我上輩子是個外星人。其實從多洛莉絲・坎南(Dolores Cannon)的前世回溯催眠記錄作品《地球守護者》一書可以得知,這個星球上確實存在著以往欠缺地球生活經驗的「地球新鮮人」,而這種初次胎股至地球的人,經常覺得自己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在接受這份兼職工作後,我又被一位留學法國鑽研戲劇的靈媒告知,我來自一個紫紅色的星球,而且我的靈魂是靛藍色的,甚至接近黑色。我請她透露這顆星球的名稱,可是她說名稱被訊息來源給封鎖,無從得知,我為此感到相當不解。沒多久,辦公室裡又出現一位父母能說外星語、從小就有靈視能力的年輕靈氣(Reiki)師父。同事好奇地向她詢問我的「來歷」,她又脫口說出我是外星人,而且前世還是個成天盯著電腦螢幕的「資訊人員」。這麼說來,我會成為一個成天掛在網路上的宅女其實是因為「積習難改」XD。

沒想到,上週由於工作關係,我又見到一位奇人,她正是最近剛出版新書《老鷹的羽毛-現代女巫的生命探索之旅》的許麗玲老師。擁有宗教人類學博士學歷的她,多年來沉浸於宗教儀軌與原住民社群文化的研究上。在研究過程中,她意外獲得了感知大自然訊息的能力。那天在同事的慫恿下,她定神看了一下我的「來歷」,沒想到她也說我的靈魂來自一顆粉紫色的星球,而且毫無疑問是個外星人,而粉紫色和紫紅色似乎指向同一個星體,很明顯,有兩位異能者都認為我不是「藍星人」。

根據《地球守護者》書中的催眠資料透露,許多人的靈魂來自地球以外的星球,有些靈魂還來了不止一世,而目的更是包羅萬象,例如,有些是來觀察地球人類的,有些是來搜集資料的,有些是來與地球人混血進而提昇人類意識的(例如淡化暴力與貪婪的基因),有些則是來提供服務、展現光與愛的。不久前有位教授友人告訴我,他曾被本地仙姑告知前世是個外星人,而且仙姑還在星系圖鑑上清楚指出了他的來源。因為有前例在先,對於這顆紫色系、且極可能擁有高度音樂與藝術成就的星球,我也就更感好奇了。

抱著想「尋根」的心情,我冒眛地問了許博士「我老家」的名字,然而許博士卻回覆說「我說了妳也聽不懂。」經不住我的央求,她還是心軟了。緊接著,她發出一連串夾雜著高頻音率的聲音,聽得我一頭霧水。原來,此星球在地球上還沒有名字,因此她只能模擬外星語以原音傳達。這種聲音,感覺有點類似先前我寫過的中國異能者「谷丫」所說的天語,大概是頻率不同的關係吧!聽了讓人頭疼。而既然「我老家」在地球上連個名字或代號都沒有,可以想見哈伯望遠鏡大概也拍不到它的身影。

此時,許博士又被好奇的同事追問起我的外星身份。只見她不疾不徐地說,「妳擁有將物質轉化成靈魂的能力。地球上有許多來自這個星球的隕石,妳是跟著這些隕石來的。其他沒有轉化能力的隕石到了地球之後就只是隕石,可是妳有巫師的轉化能力,所以妳將隕石轉化成了降生在地球上的靈魂。」許博士的意思似乎是,我是附著隕石來到地球上的,隕石是我的來到這顆藍色星球的載體。因此我詢問,坊間有許多隕石首飾,基於與隕石的連結,我是否該在身上佩戴隕石飾品?許博士聽了之後表示同意,說是我佩戴之後可以增強能量。只不過,這些通常被搞得很民俗風的飾品多半不合我的調性,如果有機會,我會想擺一顆在案頭,至於佩戴,就看哪天Tiffany能推出鑲有隕石的銀手鍊了XD。

擁有許多靛藍靈魂的特質,又被幾位異能者告知我的靈魂來自外星,讓我對自己之所以成為一個社會適應不良的宅女多了一種解釋的線索。最近《地球守護者》再版,我為它設計了新封面(如上圖),並受編輯大人之邀,在書腰上寫了一句推薦文。我寫道:「這是『地球新鮮人』揭露的第一手外星資料。看完這本書,我也好想回母船。」以前看外國影集時,經常見到賤嘴角色虧別人是怪咖,還要人家快點「back to the mother-ship」,暗指被虧者是腦袋不正常的「外星人」。不過,若是真的有機會回母船,我應該會立刻動身吧!前題是全家都要拎著走,包括三隻貓。

星期四, 9月 06, 2007

果食者與果飲者之奇妙飲食方式

前文提及世上有所謂的breatharian,吸食空氣者。他們不進食,只靠喝流質飲料維生,而這種飲食模式據悉在全球各地已有約莫萬名的追隨者。或許有人認為breatharian的行為太過偏激,不過事實上,在完全不吃東西的breatharian與完全不吃肉的素食者vegetarian之間,還存在著另一種飲食模式。

還記得小時候曾經問過大人,「吃肉要殺生,但吃素不也是在殺植物嗎?」原來,早就有一群人針對這個問題做出回應,並且身體力行。他們不僅不吃肉,甚至連蔬菜也不吃,因為吃蔬菜就得殺死植物或者殺害植物!那麼他們到底吃什麼呢?答案是,他們只吃成熟落地的水果以及種子(包括已發芽的),例如:鳳梨、芒果、鱷梨、蘋果、甜瓜、柳橙,各式各樣的莓果,蕃茄、小黃瓜、橄欖這類也被視為蔬菜的水果,以及像是核桃、榛果、腰果、栗子之類的乾果仁。

上述這種伊甸園裡亞當與夏娃式的飲食模式被稱為fruitarianism,而選擇這種飲食方式或說生活方式的人,通常被稱為fruitarian,也就是「果食者」。他們一概不摘取植物的根莖葉,因為他們認為這種行為和折斷動物的四肢並無二致。不過除此之外,果食者也分成好幾類,有些人完全不吃種子(他們認為這也是一種殺生),有些人則只吃那種在被吃完之後能留下種子供播種之用的水果。

果食者組織-「果食基金會」(fruitarian foundation)認為水果是人類的最佳食物,它們擁有我們所需要的全部營養,他們還在網站上宣稱,「我們光吃水果就能活得好好的…而且還能活到破百歲。」此外,果食者也堅持生食。「果食基金會」的網站上提道:「果食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避免所有烹煮,烹煮無益個人健康、會污染環境、會引起營養失衡與各種疾病、情緒擺盪、渴望合成營養品與化學藥品,並減少生命力,失去外在的美麗與內在的快樂,降低生命價值並缺乏智慧。這些都是我們能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確認的後果!」

我對以上這段文字不敢苟同,說烹煮會降低生命價值並缺乏智慧,未免太刻意抹黑廣大的熟食者,而且對許多精益求精的偉大廚師而言也實在太不禮貌了。然而「果食基金會」網站上描述的其中一項果食優點倒是頗吸引我,那就是:「水果可以在室溫下保存,不需要動用冰箱或烤箱,也不需長時間的準備,更不會把盤子弄得髒兮兮。」看來若是未來荷包繼續縮水,吃水果度日不失為一種省水、省電又省事的環保飲食方式。

說到省水,「果食基金會」在網站上解釋,果食者可以好幾年不喝水,因為他們光從甜瓜、鳳梨和柳橙裡便已吸收足夠的水份。那麼不喝水,人會不會乾掉老得快呢?網站上說,Fruitarian不僅變得美麗迷人,髮質、皮膚、指甲與身上的氣味也都會變好。重點是,在心靈上也能有所提昇,因為「fruitarianism是營養上最高的道德概念…而你就是你吃下去的食物(You are really what you eat)!」

水果的確含有充足的水份(廢話,不然怎麼叫「水」果?),因此果食者中又發展出另一個派別,那就是「liquitarianism」,選擇這種飲食方式的人連果肉都不吃,他們只喝果汁,所以我就姑且譯為「果飲者」(liquitrarian)吧。感覺上果飲者和只靠流質維生的breatharian(吸食空氣者)非常類似,但breatharian至少還能喝喝茶和咖啡,看來最最激進的飲食方式應該是由果飲者奪冠吧!

寫到這兒忽然想起,七○年代起長期隱居在巴哈馬,全天候由護士照料的「神鬼玩家」霍華休斯,其實也算是半個liquitarian吧,這位患有嚴重強迫症的傳奇富豪,晚年可是只靠梅子汁和藥物維生哩。

相關聯結:
維基百科對Fruitarianism的解釋
The Philosophy > Fruitarianism (the Eden Diet)
知名的果食者Mango Wodzak

星期四, 8月 30, 2007

人不吃飯可以活命嗎?

七月初,德國化學博士 Michael Werner 出了本叫做《Life From Light》的新書。作者從 2001 年元旦起就沒再吃過飯,每天只靠曬太陽,偶爾喝點水和果汁等流質過活。他表示他是「從光裡吸取營養」,而且自從不吃飯以後,「需要的睡眠時間也少了。」他還解釋,這不是厭食症,也不是禁食,而是「心靈層面的選擇」。作者更在書裡教導所謂的「21-day-process」,據說只要撐過這 21 天,人類就能完全不依靠食物維生。

我在知道這本書以後,對其內容相當好奇,可惜等了兩個月 Amazon 還在搞預購,使我至今仍無緣入手。後來我陸續查詢類似的資料,這才曉得原來這種像神仙一樣不吃飯只喝露水的行為有個專有名詞叫做「breatharianism」,意思是「食氣法」,而採取這種生活模式的人則被稱為「breatharian」,即「吸食空氣者」,或者字義相近的「inedia」,亦即「辟榖者」。

辟榖是中國人的說法,專指不吃五穀以求成仙的行為,又稱為「休糧」或是「辟榖絕粒」。漢朝王充在《論衡.道虛篇》中有云:「世或以辟穀不食,為道術之人。」中文維基百科則解釋:「辟穀是道士用來修身的一種方法,通常在辟穀期間,不吃用火烹製的食物,只喝水和吃一些天然的食物,如桑椹,黃精等。據說這種方法可以使人身輕體健,耳聰目明。有一些長壽的人也用定期停止進食的方法來增強身體的適應性。」

辟穀亦稱為「辟榖食氣」,字面上和 breatharian 意思很像,都是靠吸食空氣維生。《史記.龜策列傳》中曾記載,「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引。」意思是,有個老人拿烏龜來墊床腳,一墊就墊了二十幾年,老人死了之後把床移開,結果被拿來墊床腳的烏龜竟然還沒掛掉,因為牠光靠呼吸就能忍飢耐餓地活下去,甚至沒空氣也能繼續存活,因為烏龜天生就會龜息大法,因此牠也被古人列為四靈之首(龜、龍、鳳、麒麟)。

有些人以刻意地不吃飯來追求減重、體內排毒或身體健康,這種方法被稱為「斷食療法」或「淨食療法」,和辟穀修鍊到自然而然不需要吃飯是兩回事,至於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禁食」,則又是另一回事了。《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此時魔鬼試探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但耶穌卻回答:「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這次的禁食是心靈上的試鍊,而耶穌也成功在虛弱並渴望食物的時候拒絕了魔鬼的誘惑,似乎是因為這緣故,基督徒有所謂的「禁食禱告」。

科學理論認為人不吃飯不喝水,不是餓死就是脫水。由於 breatharian 鮮少接受醫療檢測,因此就算許多人聲稱自己已有數月甚至數年未進食,也很難拿得出證據來佐証。在我自英文維基百科查到的資料中,老外搞食氣法的 breatharian 裡,就屬Wiley BrooksJasmuheen(為什麼首頁上的照片很像清海無上師啊?)最具知名度,這一男一女的地位有如食氣界的前後任教主。

Wiley Brooks 是美國人,他是「美國食氣者學會」(Breatharian Institute of America)的創辦人(住在大馬路邊的我,是不是該來搞個「台灣吸食廢氣者學會」?!),他聲稱自己有三十年沒吃飯,在這三十年當中有二十年,他也費心教導有志者不吃飯的撇步。他表示修習這門功夫需要紀律和智慧,只不過,當他在 1983 年的某一天,拿著思樂冰、熱狗和奶油海綿蛋糕從聖塔克魯茲的某間 7-11 走出來時,與食物絕緣的形象頓時破功,二十年後他對媒體表示當他被垃圾文化與垃圾食物包圍時,偶爾吃這類食物能夠增加一些平衡。

Jasmuheen 是從九○年代起在澳洲大力鼓吹食氣法的 breatharian新一代旗手,在全球有近六千名追隨者,據說大部份是德國人。她宣稱自己可以幾個月不吃飯只喝茶,有訪問者在她家裡發現大量的食物,但她表示那些是她老公要吃的。1999 年她自願接受澳洲電視節目「六十分鐘」的監控,進行為期一週的斷食,以證明她傳授的方法確實可行,可是這項實驗後來因為她瞳孔擴大並有脫水現象而提前告終。Jasmuheen 表示受測地點的空氣遭到污染,而她有 70% 的營養來自於新鮮空氣,在鄰近大馬路的受測環境中她無法呼吸。此外,她還聲稱自己的 DNA 已經由兩條長鎖串(即「雙螺旋」,由核醣和磷酸所構成)擴張成十二條,「以便吸收更多的氫。」Jasmuheen 寫了本書,就叫做《Living On Light》。

以上兩個西方人的破功和被抓包,似乎令 breatharianism 變成一件可笑的事情,也令 breatharian 成了懷疑論者質疑和取笑的對象,不過印度的 Hira Ratan Manek 與 Prahlad Jani(左圖,取材自 BBC 網頁)倒是替 breatharian 扳回一些顏面。前者表示他自從 1995 年 6 月 18 日以來就只靠水、茶、咖啡等流質維生,並表示日光是他健康的關鍵,而他也成立了「太陽療癒中心」(Solar Healing Center),教導大家利用太陽來療癒身心靈的方式。後者則聲稱自己已有數十年未進食,2003 年底他在醫療團隊的監測下,僅靠著一天一百毫升用來漱口的水度過了十天,期間不吃不喝,也不大小便,令醫師嘖嘖稱奇。

其實就像東方的修道人或瑜珈修行者一樣,對西方大多數的 breatharian 而言,不吃飯不僅僅是一種飲食選擇,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知名的食氣者 Steve Torrence 就表示,「breatharian 有吃或不吃的選擇。大多數人認為『真正』的 breatharian 無論如何都應該不吃不喝。......然而,讓人更樂在其中的是擁有選擇。當手邊沒有食物時從不覺得飢餓,對食物也沒有依賴或眷戀…但仍擁有享受美食的選擇,且不因此對自己設限。這才是 breatharianism 的真義。」

Michael Werner 本身是位科學家,如果他的新書《Life From Light》能為質疑 breatharian 的人帶來一些可信的實例與正面的訊息,相信會是一樁美事,也讓更多人可以了解所謂的 breatharianism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雖稱不上熱愛美食,對食物也沒有特殊的執念,但一時半刻間要我「放下」食物我恐怕也辦不到,不過有朝一日我若能只靠喝水過日子倒也挺好的,那表示我已經擺脫這個臭皮囊兼無底洞(胃)的桎梏了。拜託 Amazon 趕快把書賣給我好嗎?感恩。

相關聯結
The Philosophy > Breatharianism
BREATHARIANISM, INEDIA, NON-EATING
轉法輪 > 辟榖

星期三, 8月 08, 2007

尋龍尺 VS 探測術

前陣子因緣際會聽了眭浩平某場演講的最後二十分鐘。這位熱愛古文明和旅遊探險的前主播,在演講的尾聲提到了他認為相當神奇的「尋龍尺」,還現場帶了實品給聽眾把玩。只見現場小朋友拿著尋龍尺四處奔跑,只差沒把它給拆解掉。回家後我對尋龍尺一直念念不忘,仔細查了資料才知,原來它的英文名稱是「Dowsing Rod」,Yahoo! 奇摩字典對此名詞的中譯是:「(據稱可以用來探尋礦脈或水源的)占卜杖」,至於拿它做陽宅或墓穴堪輿的風水師們,則是稱它為「地靈尺」。

什麼是尋龍尺?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右圖取材自維基百科),尋龍尺有時也被稱為「divining rod」(探測丈),它可以是Y形或L形的探測棒,也可以是簡單的擺錘,探尋者通常藉由觀察此器具的擺動,來探尋地下水源、金屬、寶石或其他物品。據About.com網站解釋,早在八千年前北非的壁畫中就繪有類似的探測技術。而維基百科則說明尋龍尺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的德國,當時被用來找尋金屬,後來技術被去英國採煤礦的德國礦工給傳了出去。中世紀時這種技術被認為和惡魔有關,十八世紀初甚至還被宗教法庭禁止。六零年代越戰期間,據稱美國海軍還曾用它來找尋武器、隧道和躲在地下的敵人。儘管科學研究尚未證實這種方法有效,不過許多人仍將它運用在找水源、尋人、找失物、找高能量所在地,甚至是探索前世上面。

尋龍尺的運作原理

尋龍尺之所以能指出某個物體的正確位置,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人體是導電體,而人類手臂的肌肉電荷,會對地下的某些物體產生反應,但有些人卻認為這些反應完全來自於天然的心靈反應。愛因斯坦說,「我非常清楚很多科學家認為探測術就像占星術一樣,只是一種古時候的迷信。根據我的信念,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當的。探測棒是種簡單的器具,它能顯示出人類神經系統對某些我們此時還不知道的因素之反應。」

心靈作家泰德安德魯斯(Ted Andrews)在《你是你前世的知己》(How to Uncover Your Past Live)一書中也提到,「透過探測棒,可以喚醒我們的洞察力。探測棒成為延伸潛意識的工具,在潛意識和神經系統間作連結,神經系統受潛意識和能量場交互作用的影響,送出訊號,刺激肌肉開始動作,於是我們看見了探測棒的動作。這個意義同樣可以延伸到擺錘上。擺錘的動作,其實也是受到意念的驅動。…神經系統是我們身體內部的聯絡網,從各種心理層面發出的訊息,都會刺激神經系統作用。而探測技術的工具,就是可以將肌肉因接收訊息發出的微弱動作,進一步放大、表現出來,於是變成一種容易分辨的現象。」

尋龍尺的應用實例

眭浩平在演講中提到,他曾經拿尋龍尺尋找到失物。只要拿著尋龍尺心裡默想失物,尋龍尺就會指出確切的位置或者所在的方位。而大約兩年前,荷蘭也有位科學家拿著探測棒來替台灣檢測能量。據自由時報報導,「早在一九八○年代,美國瑟多那市被靈療界人士發現擁有極強的治療能量後,每年吸引百萬遊客前往,遊客們趨之若鶩,就為了吸收那個城市特殊的地穴能量,達到治療病痛、提升能力及平衡身心靈的目的。」

這位科學家很訝異,他在家鄉荷蘭測得的能量值半徑是二千五百公尺、美國瑟多那市是四千公尺,但陽明山上的竹子湖及新竹北埔一處有機農場的能量值半徑竟高達五千五百公尺,遠高於他所從事研究的德國、比利時、東非、秘魯、墨西哥、波多黎各等十個國家,至於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龍山寺也測得了三千多公尺能量值,野柳女王頭旁更測得人類靈性溝通最高層次的能量。看來以後我要多去上述地點吸收靈氣才行。

用尋龍尺探索前世

有人拿尋龍尺來找失物,有人拿尋龍尺來測能量,安德魯斯則是拿它來探索前世。怎麼探索呢?他表示,「我們在生命中會留下能量的痕跡(呃,觀念應該類似於丹佐華盛頓去年的賣座電影『時空線索』(Déjà vu),只是個人能量太小,痕跡不明顯。於是,透過探測技術,我們就可以發現自己曾經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跡,進一步探索前世。」安德魯斯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先按歷史年代畫一張時間表,將過去的年份以線性清楚標示出來,或者製作一份專屬的地圖,甚至只是拿一顆地球儀,然後以探測棒慢慢縮小探尋範圍,進一步把自己曾經生活、曾經住過的年代和地點給找出來(左圖取材自維基百科)。

尋龍尺或探測棒該怎麼用?

依安德魯斯建議,你得先和探測棒融為一體,適應探測棒拿在手裡的感覺。接著得告訴探測棒,你希望探測棒在找到目標時,以什麼樣的訊號通知你?是交叉嗎?還是打開?決定這些規則後,以後使用探測棒時便採用固定的方式。使用擺錘時,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以告訴擺錘前後擺表示「是」,左右擺表示「否」。當然,往後提出問題時,也必須以答案只有「是」和「否」為前題來提問,否則探測棒會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你。About.com網站上則建議用以下的方式開始:
  1. 製作或購買一支你覺得用起來OK的探測棒。
  2. 請朋友把東西埋在你家後院某處地下幾英吋的位置。
  3. 開始前,在心裡請你的探測棒在你經過隱藏物上方時指示你。
  4. 開始走動。你可以按規矩走,也可以跟著直覺隨便亂走。
  5. 慢慢走,將注意力集中在物體上,一邊感覺探測棒的擺動。
  6. 當你的探測棒擺動並指出明確的位置時,停下來看你成功了沒有。沒有就再試一次。
尋龍尺貴得嚇死人

剛才好奇上網一查,這才發現原來尋龍尺被歸類為堪輿師的「風水寶物」,早年一支要價十幾萬,專門用來找尋能量較強的龍穴。現在市面上尋龍尺的價格紊亂,有些才賣五百塊,有些卻要兩萬五,這麼說來失物要夠貴重才值得買支尋龍史來找囉!不過老外似乎不太搞這套,安德魯斯的書上甚至還教人如何用最便宜的鐵絲曬衣架,自己DIY一支尋龍尺,若是窮到連支曬衣架都沒有,還能拿根線綁顆鈕扣做成擺錘充數。如果光靠一根鐵絲曬衣架,就能找到配偶的私房錢和偷藏的A書,那真的是很合算的投資哩!


相關聯結

維基百科對Dowsing的解釋
自由時報:探測棒與尋龍尺 異曲同工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Dowsing

星期一, 7月 16, 2007

新聞小辭典:「walk-in」

根據中央社引述自「印度時報」的報導,印度北方省一名隸屬「賤民」階級的十四歲鄉下少年拉杰西,幾個月前在沒有任何外力協助下,突然開始以正確的美國腔調說出流利的英語,而他原本慣用的印地語卻說得結結巴巴。更驚人的是,他似乎在一夜之間具備了物理、化學與數學的豐富知識,且至今已完成三本有關記憶力、社會學以及自由化的著作,目前正計劃進一步參與研究工作。報導引述拉杰西母親的話表示,大約一年前,拉杰西精神失常的父親經常無故推倒他們兄弟倆剛砌好的新牆。一回,拉杰西在盛怒之下拿磚塊砸傷了父親的頭,事發後他終日沈默不語達三個月之久,待他終於開口時,吐出的卻是流利的英語,而整個人的舉止和思想也都完全改變。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walk-in」吧!有人將之譯為「靈魂替換者」,維基百科對此名詞的解釋則是:「Walk-in被認為是一個人原本的靈魂離開了他或她的身體,並被一個新的靈魂所替換。」典型的walk-in有點類似瀕死經驗,一開始多半因受傷、生病或是在手術中差點死亡所引起,但康復後行為舉止卻戲劇性地變得像是另一個人,例如講另一種語言、自稱擁有別的姓名身份、興趣嗜好改變,和自覺格格不入等等。有些人因此非常困惑,有些人則是異常冷靜,不過大多數的人都增強了通靈能力,少數人則是連日常生活都無法自行打理。還有一些人因此而搬家、辭職、離婚或者拒絕與配偶發生性行為,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結婚證書上的那個人,甚至於不想再做那麼「肉慾」的事。

通常這種轉換立即且明顯,但有時候,人們也可能花上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的時間才注意到這種轉變,拉杰西的親友在三個月後才發現他變了個人就是一例。偶爾,舊的靈魂會在數個月或數年之後回來,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新的靈魂離開,就是新舊靈魂同時共存或試圖合而為一。新時代思想相信,所有來到地球的靈魂都有其應達成的任務。在這些walk-in現象中接手他人身體的新靈魂,多半是為了前來協助提升地球人靈性層次、卻不想依一般轉世程序(例如出生、長大….)蘑菇老半天的高度進化靈體。他們會找一個沮喪、不快樂、想自殺,或者有適應困難的小孩,透過夢境或思想的交換和此人達成協議,並取而代之。相對於接手的新靈魂,出走的靈體被稱為「walk-out」,亦即「靈魂出走者」;而相對於進駐「中古屋」的walk-in,一般直接住進「新成屋」(胎兒)的靈魂則稱之為「born-in」。

根據知名靈媒暨心理諮商博士朵琳芙秋(Doreen Virtue)在《召喚天使》(Healing with the Angels)一書中所述,walk-in會對沮喪者說:「我會取代你的責任,你能回到天堂的家,而沒有任何與自殺有關的負面影響。」如果walk-out同意空出身體並允許walk-in進駐,那麼兩者間會開始有一些嘗試性的交換,若一切順利,walk-in會引發一個改變人生的事件,例如一個重大的疾病或是意外。不過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這種轉換也會在walk-out的睡眠中發生。Walk-in和鬼魂附身並不相同,前者乃經由雙方同意,後者則否。walk-in會接收walk-out的記憶庫,而且事後根本記不得自己是個walk-in。拉杰西本人便矢口否認靈魂轉世之說,他表示:「根本沒有所謂的靈魂轉世,有的只是不會被摧毀的記憶力。」他的反駁倒恰巧證明了他是個walk-in的可能性。

相關書籍
Strangers Among Us by Ruth Montgomery

星期五, 5月 05, 2006

凌空飛起的人

前晚在小潘潘主持的某個靈異怪譚節目中,穿插了某段神奇的影片。影片內容是某老外男子在公開場合,當著不信邪的圍觀群眾腳板離地,凌空飛起約莫十餘公分,目擊的人全部驚叫連連,有些女孩子還嚇到花容失色。

我年初讀了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所寫的「昏頭先生」(Mr. Vertigo),故事內容剛好就是描寫美國二○年代一個顛沛流離的孤兒華特,在經過猶太人葉胡迪大師的魔鬼訓練後學會飛行技巧,還以「神奇男孩華特」之名在全美各地巡迴表演,後來卻又因意外而放棄飛行的奇妙故事。

歷史上曾經記載的「飛人」還不少,練瑜珈的、修道的、修密的、天生就會的、上帝賜與能力的、後來練就的都有,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據說是1833年生於愛丁堡的丹尼爾道格拉斯胡姆(Daniel Douglas Home)。這位胡姆先生從小即天賦異秉,他阿姨曾表示他睡的搖籃不用人推,自己會搖,四歲時他更準確預言了某個親戚之死。九歲時他搬到美國康乃狄克州和阿姨同住,但隨著他的超能力與日俱增,阿姨將他視為惡魔,幾年後將他掃地出門,從此他只得四處寄居。

1852年,在某次降靈會中,胡姆在沒有借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當眾凌空飛起,雙手甚至觸及屋頂,連一個專門踢爆靈異騙局的報社記者,也不得不相信此事為真。1855年胡姆返回歐洲,開始與富豪名流往來。1868年,他在某貴族友人家中忽然出神,並從三樓的窗口飄了出去,隨後又從另一個窗子飄回屋內,在場人士和樓下的目擊者全給嚇壞了。

前陣子南韓也傳出有個會飛的中年人,名叫洪泰秀,由於自幼研究中醫與陰陽、五行,經過多年來的打坐和修行已能凌空升起,目前除了巡迴各地演講,還將絕學傳授給了數名學生。「人並不需要具備任何異秉,本來就具有自由翱翔的能力。」他要求學生專心一致,不可操之過及,也不可以飛翔為唯一目標,如果修鍊中見到幻象表示方法有誤,可能走火入魔導致心神錯亂。「想練就這種絕學,必須有名師指導,要有扎實的理論、哲學基礎,以及豐富正確的觀念與知識,循序漸進。」

不過葉胡迪大師的論調倒是完全不同。他在訓練華特時提到:「我們即將展開一段漫長的旅程,孩子,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你的心靈。我但願能有其他的方法,可惜沒有。」於是華特開始辛苦耕作、被活埋二十四小時、在穀倉屋頂餓上兩天兩夜、坐在火圈中一整夜直到身上長滿水泡、被浸在醋桶裡六個小時、從奔馳的馬背上摔下、喝牛小便、吃馬大便、被麻繩綑成繭倒吊在屋樑下三天三夜、砍斷自己的左小指最上一截、皮膚上塗滿蜂蜜在酷暑裡讓黃蜂和蒼蠅爬滿全身…。

奧斯特在描寫華特第一次離地浮起時是這麼寫的:「…整個人趴在地上,臉頰貼地,一臉鼻涕眼淚都揉擦在髒污的木板上。我的眼淚流乾了,只剩一聲聲乾啞的抽泣哽咽,與抽不到空氣的沈重呼吸。慢慢的,我安靜下來,幾乎沒有聲息,一種平靜逐漸遍佈全身,擴散到全身肌肉,再擴散到四肢尖端。我的腦子裡不再有思想,心中不再有感覺,我的身體內部空空如也毫無重量,飄蕩在虛無縹緲中,與周遭的世界完全切斷聯繫。就是這一刻,我第一次──毫無預警,完全不明白怎麼回事──極緩慢的、感覺我的身體從地面浮了起來。」意識完全空掉以後,華特就騰空了。怎麼覺得好像有點佛學味兒?

不知在街上當眾表演凌空術的傢伙,又是怎麼辦到的呢?

PS:文章張貼後,網友告知此人為David Blaine,我於是在Google Video找到了小潘潘在節目裡秀的那段影片!

星期三, 6月 08, 2005

天上降下奇怪的蛙雨。

前天,西伯利亞的歐扎奇村下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蛙雨,從天而降的青蛙多達數千隻。新聞報導如下:
村民亞歷山大說,他先看到一片顏色奇怪的雲,接著就是幾千隻青蛙往下落,景象相當嚇人。另一個村民卡扎則說,這片青蛙雲忽然出現。大家一開始以為要下雨,等雨點掉到地上才知道是青蛙。看到掉下來的是青蛙以後,村民又以為是一架裝載青蛙的飛機在空中爆炸,才會掉下一地的青蛙。後來一個氣象專家解開了這個青蛙謎團。這名氣象專家說,這群青蛙是被一陣龍捲風帶去歐扎奇的。

我活到目前為止還沒見過蛙雨,不過在P.T. Anderson編導的「心靈角落」(Magnolia)裡,倒是見識過一次動畫模擬的逼真蛙雨。這部電影剛推出時,許多人猜測蛙雨橋段乃援用自聖經「出埃及記」(Exodus 8:2)裡的「十災」。所謂「十災」指的是,火變血之災、蛙災、虱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與黑暗之災。神在埃及降災,一是為了使以色列民族可以脫離埃及人的奴役,二是為了向埃及展現自己強大的主權與神力。

點此看電影蛙雨片段

讀過聖經的人看到這部電影的結尾而聯想起蛙災,並不教人意外,不過Anderson卻表示他在編寫劇本時,並不知道聖經裡頭曾經提及蛙災,他是讀了專寫神秘怪現象的作家Charles Fort的書「Book of the Damned」之後,才第一次聽說蛙雨這回事。後來,他開始研究青蛙的歷史,這才曉得原來早在羅馬時代,人們就把青蛙的身體健康、生長環境、肌膚紋理、外觀和溼潤度,當成判斷社會健康情形的標準。「青蛙是人類的晴雨計。我們污染自己,我們殺害自己,而青蛙如實的告訴我們,因為牠們不是生病了就是走樣了。」看起來,在羅馬人的眼中,青蛙是可做為人類鏡子的潔淨生物,但在耶和華的眼中,青蛙卻是用來讓埃及人噁心嘔吐的武器。

歷史上有許多被記載下來的蛙雨事件(只是網路資料,未經查証),先大致列舉如下:
1749年,某夏季午後,拿破崙軍隊駐紮在法國北部的一些官兵,目睹了半小時左右的蟾蜍雨,一位長官和幾名士兵競相拿出潔白的手帕,仰天張開,接到了有許多留有尾巴的小蟾蜍。
  • 1846年,一艘船駛進英吉利海峽,一陣風雨過後,甲板上落有無數青蛙。
  • 1873年,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在暴風雨中,從天上降下許多青蛙。
  • 1901年七月,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市,在四個街區裡降下大量的青蛙和蟾蜍,堆積了有足足三吋之厚,厚到人們無法自由的行動。
  • 1902年,居住在英國西部的Gertrude Griffin和母親外出散步時,見到天降蛙雨。
  • 1913年九月六日早上,墨西哥人民正準備開始工作之際,數十萬隻青蛙突然從天而降,地上的青蛙大多支離破碎,小部份則是奄奄一息。
  • 1939年八月二日,加拿大安大略亞歷山大也下了一場蛙雨。
  • 1954年七月十二日,英國伯明罕城內遍地是隨雨落下的幼蛙,最多處每平方公尺即有90-110隻之多。
  • 1960年三月一日下午,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土倫地區,在烏雲翻滾與雷鳴之後降下蛙雨。
  • 1981年五月某日清晨,希臘南部Naphlion的居民被從天而降的青蛙給驚醒,青蛙掉在樹上,再彈落到街上。經証實,此青蛙種類源自北非。
  • 1983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左右,中國河南省桐柏縣彭莊降下蛙雨,每平方公尺約百隻。
  • 1995年,英格蘭雪菲爾居民Nellie Straw為了度假而與家人開車經過蘇格蘭,他們遇到猛烈的暴風雨,風雨中,數百隻天上降下的青蛙擊中了他們的車子。
  • 1997年六月晚上,墨西哥Villa Angel Flores降下蟾蜍雨。
  • 2004年四月中旬,廣州霽嶺村下了一場蛙雨。村裡各個角落爬滿疊了好幾層的癩蛤蟆,一起風,牠們便順著風跳進民宅。村民用掃把拍打,打掃出的死蛤蟆裝滿好幾個垃圾筒,最後是倒進魚池當了魚餌。
大多數蛙雨的起因都被解釋為龍捲風。學者多半宣稱,是龍捲風或水龍捲將水裡的生物捲起來一路挾帶,只要風力減弱,魚啦、青蛙啦、蝦子啦這些生物,就會像雨一樣啪搭啪搭地往下掉。但也有科學家表示,某些突然降下的生物,距離推測出來的「出發地點」太遠,是龍捲風移動範圍所未能及的,而且也有資料顯示,蛙雨裡的青蛙種類總是某特定幾種(全世界可是有三千五百多種蛙哩!),因此,就有青蛙乃上帝「無中生有」(ex nihilo),以及青蛙被神秘磁場吸入另一空間,再於某種指定狀態下被拋回此間的說法出現。在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裡,有位能和貓溝通的中田先生。小說中,他是個曾進出過「那裡」(可能是指靈界或異次元空間)的人,雖然腦袋不太靈光,但卻能讓天空掉下螞蝗或沙丁魚之類黏呼呼的東西。這種情形,和後者倒是有幾分相似。

順道一提,About網站曾經針對諸多怪雨事件的發生原因做了一個網友票選,在近一千四百多票中,認為是氣候異常(例如龍捲風)造成的佔五成四;認為是地球以外的某種影響造成的佔百分之八;認為是多次元相互或時空移轉現象(interdimensional)造成的佔一成九;完全沒有頭緒的則是佔一成七。我個人相信,大部份的起因是龍捲風,而其他謎樣的部份,應該和「隔空抓藥」的原理差不多,已經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interdimensional跨次元問題了。嗯。

星期一, 5月 09, 2005

五百年前是一家?


在網友一篇關於劈腿老藝人自殺的文章上,撇見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祭壇畫作「最後的審判」(Altarpiece of the Last Judgement)局部,發現畫中拿秤審判靈魂的大天使米迦勒,與在「戀人絮語」中飾演「煩惱」的陳立華極為神似。當時畫家臨摹的模特兒,五百多年後不曉得是不是投胎到台灣來了?!

星期三, 2月 16, 2005

和動物交談的人

相傳秦人的始祖伯益通曉獸語,孔子的弟子公治長能解鳥語。由古籍觀之,上古人類不僅具備與神靈對話的能力,和動物交流的管道與今時相比似乎也較為暢通。我們這些心靈受污染的世故現代人,大抵已經喪失了這種跨次元跨物種的溝通能力(澳洲沙漠中的原住民「真人部落」在族人間、族人與萬物間,仍存有近似telepathic的思維感應能力),因此也只能讀讀Hugh Lofting筆下的「怪醫杜立德」解解悶。

我一直很想聽懂貓的語言,總覺得這麼高貴優雅的生物,叫聲裡必然蘊含著什麼巧妙,於是擁有神奇指環能懂動物語的所羅門王、「K星異客」裡的外星人普洛特,與《海邊的卡夫卡》裡懂得貓語的中田先生,都教我羨慕萬分。台大教授李嗣涔的著作《尋訪諸神的網站》中提到,與他搭擋進行手指識字實驗的中日混血超能少女高橋舞,曾自述幼時聽得懂動物說話,只是年紀漸長便喪失了這種能力。這不經令我懷疑,與動物溝通的基因至今仍存在現代人體內,假使能讓意識與宇宙(或靈界)接上線,與動物雙向溝通並非難事。

近幾年,國外有好些個擁有動物讀心術的所謂「寵物靈媒」(Pet Psychic,或稱Animal Communicator)出現,其中最有名氣的莫過於現居美國的索妮亞費茲派翠克(Sonya Fitzpatrick)。出生於英國小村莊的的索妮亞自幼失聰,但卻能和她的小獵犬以及農場裡的其他動物溝通。九歲時父親送她三隻鵝,她和鵝成了好朋友,沒想到九個月後這些好夥伴卻成了聖誕大餐,令她大為震驚,這時她才明瞭動物的語言並非人人能懂,因為宰殺和你談話的對象並將牠吃下肚,是一件不可思議又沒人性的事。

此後四十年,學會唇語的索妮亞成了模特兒、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並且一直刻意忽略自己的特殊能耐,直到1992年移居德州,她為了弄清楚家裡的狗為何攻擊貓咪才又意外恢復了與動物溝通的能力。兩年前,她受邀為「動物星球」頻道主持「The Pet Psychic」節目,並為觀眾家中的寵物排解各式各樣的疑難。如果你也想問她問題,可以先上網登記,和她電話溝通(Phone Reading)三十分鐘的代價是三百美元,大約是新台幣一萬元。

那麼,半小時能花掉你十張千元大鈔的「Phone Reading」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在另一位寵物靈媒艾格妮絲湯瑪斯(Agnes J. Thomas)的網站上找到了答案:

「寵物靈媒能夠藉由心電感應與你的寵物交談,無論牠們是活生生的,或者是以靈體的形式存在。牠們會透過靈媒,給你關於牠們喜怒哀樂與身體健康的重要資訊。

心電感應(telepathy)是一個存在體與另一個存在體透過超感官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所做的思維溝通。該存在體對於一切體驗的印象,包括它/牠在任何時候的所見、所聽、所嚐、所聞與所感都將透過靈媒被傳遞。靈媒接收到訊息後,將之解碼,並譯為能與詢問者產生關聯的語言。訊息本身並非語言形式。

靈媒必須先和委託人(通常是透過電話)做口頭上的聯繫,然後從他的心追溯到那個他希望溝通的動物。一旦聯結完成,它就會像是由靈媒擔任兩者之間電話線角色的三方通話一般。委託人將可直接與動物說話,然後由靈媒向委託人翻譯出動物的回答。」

根據網站上的資料,這位艾格妮絲居住在俄亥俄州,擁有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 psychology)博士學位,曾經擔任智障與腦部受創兒童與成年人士的律師,並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與動物合作研究呼吸控制系統、學習與記憶的發展長達二十五年。很巧的,她也是從1992年起開始與動物溝通,而且學會了跨物種的心靈溝通技巧,算是這個領域的先驅者。和索妮亞一樣,她的網站上也有許多與動物溝通的實例,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俄亥俄州的Colleen所寫來的感謝信函:

親愛的湯瑪斯博士,

妳能和我遠在華盛頓州奧林匹亞市的姐姐談話,我真是感激不盡。
她的鳥兒們和她都很好。
她的其中一隻鳥因為結核病死亡,獸醫建議她撲殺其餘所有美麗的鳥兒。
當妳和鳥兒們談話時,牠們說明這種疾病並未在鳥群中擴散。
妳告訴我們死去的鳥兒是鳥群裡的哥哥,牠提議犧牲自己以拯救其他的鳥兒,如此獸醫就能夠拿牠做實驗,看看疾病是否已經蔓延開來。
真是令是感佩的行為啊。
我姐姐讓獸醫拿那隻鳥兒做實驗,牠的檢測結果呈陰性反應,也因此獸醫取消了撲殺整個鳥群的建議。
所有的鳥兒們都因為哥哥而保住了性命。
上帝保祐妳與妳的善行。
我們永遠心存感激。

Colleen M. 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

挺可愛的故事呢!不過與艾格妮絲電話溝通的花費也不低喔,二十分鐘是三十五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一),半個小時的費用則是五十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六百元)。哎,如果我能和動物說話不知有多好(艾格妮絲有開workshop教人怎麼和動物溝通,似乎應該去學學),既能造福人類和動物,工作時間自由又能賺到生活所需,要我一輩子吃素也行。啊,好想改行啊。

星期三, 1月 19, 2005

另一個自己

村上春樹在《人造衛星情人》與《海邊的卡夫卡》中,對「生靈」這回事曾經有所著墨。前者是女主角妙妙在摩天輪中眺望遠方,竟看見遠處住所裡的自己,因而震撼過度一夕白髮;後者是男主角田村卡夫卡在甲村圖書館中,遇見並愛上了實際上已是個中年女子,夜半卻以十五歲樣貌現身的佐伯小姐。

日本小說裡出現生靈事件似乎不是太稀奇的事情,早在十一世紀初,紫式部便在《源氏物語》裡寫雙面維若妮卡過生靈作祟的故事。《源氏物語》為日本三大女流文學之一,文長百萬字,登場人物達數百,素有「日本紅樓夢」之稱。故事主人翁源氏公子相當俊美,閱女無數,在「葵」這一帖中,描述的便是源氏、葵姬與六條妃子之間的互動。當時葵姬懷有身孕,六條妃子因爭奪車位與她結下樑子,事後一股怨念化為生靈附在葵姬身上,最後令葵姬於產後猝死。這段故事後來被三島由紀夫改寫為劇本「葵上」。

這種被日本人稱為「生靈」的分身,在德文和英文中也有「doppelganger」與「wraith」、「fetch」等意思相仿的單字。所謂的doppelganger指的是每個人如影隨形的自體分身,這玩意平時是隱形的,唯有本尊自己看得到,但貓狗則不在此限。分身會給本尊提供忠告,但也會受本尊影響;而wraith與fetch指的則是臨終前出現的生靈。據說看到doppelganger會招致不幸,以下幾個事件或許可以做為佐証:
  • 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看到自己的分身躺在她的床上,沒過多久她就駕崩了。
  • 十六世紀英國詩人John Donne時常寫作超自然題材。他在巴黎時曾見到妻子的分身,而且手上抱著新生兒。當時Donne的老婆懷孕,但分身的神情看起來充滿哀傷,後來他才明白當時她老婆正產下死胎。
  • 英國浪漫派詩人雪萊在義大利遇見自己的分身靜靜地指著地中海。不久後,就在1822年的三十歲生日前夕,他因船難在地中海溺斃。
  • 法國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在死前不久聲稱見到自己的分身走進房裡,坐在自己對面,還唸出自己先前所寫的作品。
儘管doppelganger據聞只有本尊自己見得著,但也有本尊渾然不覺,但周遭人士給嚇得半死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十九世紀的法國女教師Emilie Sag?e。平行宇宙1845年,時年三十二歲的艾蜜莉任教於Pensionat von Neuwelcke女校,她的分身曾經在學生面前公然出現過好幾次。有天上課時艾蜜莉正在黑板上寫字,她的分身忽然浮現,而且動作一模一樣,只差手裡沒拿根粉筆。這個事件被班上共十三名學生目擊;另一次則是有天晚上用餐時,艾蜜莉的分身站在她身後,模仿她的一舉一動,但手裡照樣沒拿餐具。

艾蜜莉的分身不僅會亦步亦趨地模仿,也能個別行動,也就是具有「bilocation」(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的能力。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案例,1846年夏天發生在全校四十二個女學生面前,當時學生們在長桌旁坐定後正準備開始上縫紉課。她們清楚地看見艾蜜莉在花園裡採花,另一位老師則在教室裡監督著大夥兒的學習。後來老師離開教室去找校長談話,艾蜜莉的分身立刻坐上那位老師的椅子,但真正的艾蜜莉卻仍在花園裡頭。學生們發現當分身靜靜坐著的同時,花園裡的本尊看來似乎很累。課堂上兩個膽子較大的女生走上前去觸摸分身,卻感受到它周圍的空氣中有一股阻力。有個女孩直接走過桌椅之間穿越分身,但它仍然聞風不動,接著便逐漸消失。艾蜜莉表示她從未見過自己的分身,每次有人告訴她分身出現時,她總是感到虛脫與疲憊,而且臉色也變得蒼白。由於怪異現象令師生與家長不堪其擾,學生的入學率也愈來愈低(從四十二個減少為十二個),因此校長不得不在她到任後的一年半時將她解雇,以恢復校園的平靜。 

以上分身越多、本尊越衰弱的情形,有點類似李連杰所主演的「救世主」。這部電影的靈感應是來自由量子力學所發展出的「平行宇宙」概念。故事描述在未來,每個平行宇宙中都存在著自己的分身,每當一個分身死亡,其體內的能量就會平均分散到其餘的分身上。如果所有平行小宇宙中的分身都死亡,僅剩的最後一人,體內的能量就可以讓他呼風喚雨、統治整個宇宙,而李連杰飾演的就是一個反抗試圖殺死自己以統治宇宙的邪惡分身的洛城刑警。如果艾蜜莉有辦法除掉自己的分身,或許也不會搞到元神耗弱。

然而,歷史上也發生過遇著自己的分身卻安然無恙的例子。十八世紀德國詩人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有次駕車前往法國的Drusenheim,不料對向車道迎面而來的竟是另一個自己,而且穿著灰色滾著金邊的西裝。八年後他再度行經那條路,但走的是反方向,那時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穿著的正是灰色滾著金邊的西裝!或許,八年前的詩人預見了未來的自己,也或許,那只是平行宇宙交疊下的一個偶然與巧合。

星期一, 12月 13, 2004

聽死人在說話

電影「鬼訊號」(White Noise)的預告片最近開始在媒體上曝光,片尾提及的AAVEP網站引發不少友人好奇,因此我決定做番小小的研究,並將譯文與個人心得寫在這兒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EVP?

首先要解釋一下何謂「EVP」。所謂EVP乃「Electronic Voice Phenomena」(電聲現象)的縮寫,指的是在任何接收/錄製媒介──磁帶、數位錄音機、收音機,甚至是電腦或電話──上,所捕捉到的預期外的聲響或聲音。自從上述媒介問世以來,這種聲響在世界各地便一直存在著。在EVP以外還有一個名詞叫「ITC」,意思是「Instrumental Transcommunication」(姑且暫譯為「儀器輔助式通靈」),泛指任何運用科技捕捉到的預期外的聲音或影像,當然也包含EVP在內。在許多試圖解釋這些現象的假說之中,「Survival Hypothesis」(生存假說)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回答。

1982年,Sarah Estep成立了「AA-EVP」(American Association EVP),也就是美國EVP協會,現任的總裁是Tom & Lisa Butler。誠如Butler夫婦在著作「There Is No Death and There Are No Dead」所描述:「…EVP是被收集在數位或類比錄音媒介上的預期外的聲音,現今的物理原理無法做出解釋。它們普遍出現在世界各地,實驗者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用任何一種可以錄下人聲頻率的裝備收集它們。事實上,它們會因為實驗者、錄音環境與技巧的改變而有所不同。通曉多種語言的人收集到的EVP,通常混合了他們說的各種語言。有紮實音樂素養的人,則多半會錄到比話語更多的歌唱片斷。」他們更表示:「請將EVP視為一種與已經不居住在物質世界的人們直接溝通的形式。EVP與ITC接收了來自存在體的資訊,顯示我們也能接受來自地球以外的訊息。這些存在體說明了他們居住在我們認為的現實以外的次元。」

AA-EVP的成員藉由錄音機、電話、電視、電腦與攝影機,錄下許多死去親友的超自然聲音、影像與訊息。「生存假說」解釋道,我們是非物質的存在體,我們可以存在於現實的物質面,是因為我們擁有軀體,但當軀體死亡,我們,即「自我」,就會轉向非物質的現實。然而,即使這些訊息的真實性可以被証實,來源卻不可知。有鑑於此,AA-EVP的研究目標之一,便是試圖解開此來源之謎,並瞭解這個現象的成因。

怎麼錄EVP?

以上譯文頗為饒舌,其實「生存假說」幾乎等同於東方人所謂的「輪迴」,而EVP錄到便是靈魂或靈體的聲音。那要怎樣才能錄到靈魂的聲音呢?AA-EVP的網站上有技巧教學。

首先,準備一支Panasonic RR-DR60 IC Recorder(即錄音筆)或是Sony ICD-B7,這是網站會員們最為推薦的型號(當然,堅持用很「old school」的錄音機與錄音帶的人也不在少數)。將錄製的長度設為最大值,能錄多久就錄多久。如果錄製的環境太安靜,可以加上背景噪音,例如電風扇運轉或收音機天線受到干擾的聲音,如此一來可以增加泛音,讓錄到的聲音更容易被「濾」出來。

錄音一開始,網站上建議實驗者先來段祈禱辭與自我介紹,並邀請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體前來參加。實驗者可以提問,但是在問題與問題之間,記得留下空檔讓靈界的朋友回答。有經驗的前輩指出,通常一按下錄音鍵,存在體就會迅速地聚攏過來。只要倒帶重複聆聽幾次,漸漸就會聽出端倪。此外,網站也推薦對電腦較為上手的實驗者將聲音檔輸入電腦,並利用聲音剪輯軟體(例如Cool Edit)中的「倒轉、增強、複製、剪掉、貼上、濾鏡、雜訊抑制」等功能進行聲音的過濾,至於會玩出什麼結果,就看緣份和個人造化啦。

如何聽出EVP?

AA-EVP的前輩表示,EVP有下列兩種特色:
1. 很容易分辦出聲音的男、女、老、少。
2. 句子通常少於兩秒鐘,裡頭多半只有兩到四個字,而且說的速度很快。

Sarah Estep曾為EVP的品質做了以下分級:
A級-不用耳機就能聽見訊息,而且人們認同這則訊息的內容。
B級-需要耳機才能辨識出訊息的內容,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則訊息。
C級-需要耳機,聲音通常需增強或過濾,其他人很少能夠聽出訊息。

想學習更多EVP錄製技巧的人,可以參考這個網頁
想聽前輩錄到的、來自親人的EVP,請到這個網址

星期四, 7月 22, 2004

老外把脈即知前世今生

週二上午去見了位奇人,對方是美籍中醫師、心靈諮商師兼能量治療師,名喚Bruce Allen。據稱他十九歲就開始練習超覺靜坐,在過去十二年間,一直藉由把脈和觀察氣輪能量的色彩,來判斷求教者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解決之道。

十點半,我依約抵達Bruce位於大安路一段的公司,並被領進佈置的既清爽又帶有中國風情的個人諮商室。他長得溫文儒雅,中文也說的頗具水準,雖然有些艱澀的字彙他必須稍經思索才能以中文表達,但大抵上,即使是不懂半句英文的人前往求教,應該也不至於出現雞同鴨講的情形。

我一坐定,Bruce即要求我伸出左手給他把脈,在接下來的半小時裡,他時而閉上雙眼專心「觀看」腦海裡浮現的影像,時而向我描述他對我前世的「所見所聞」,包括我一千七百年前在土耳其的上上輩子,以及八百年前在中國的前一世。坦白講,我一邊聽他斷斷續續地說,一邊不停地摀嘴偷笑,因為雖是初次見面,我也完全沒有提供任何個人資料,但Bruce卻輕易看出我在前兩世是個熱愛獨處,專注於興趣,在感情方面很被動,而且一點都不想結婚生子的人。這簡直和這輩子的我沒兩樣,看來個性的確可以延續,而我也確實是「積習難改」。

「一千七百年前你是個土耳其人,是個有點跛腳的農夫。因為跛腳,所以很幸運的沒有被徵召去打仗,於是成了村裡唯一的年輕男子。」Bruce十分戲劇性地開了場。他說,當時村裡許多女孩都向我示好,雖然我有缺陷,但她們畢竟也沒有其他選擇-_-。我是個不熱衷談情說愛的人,一直以來只想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不在乎有沒有伴侶。但我不懂拒絕,因此女孩們主動投懷送抱,我也沒有強烈拒絕。

戰爭終於結束了,生還的男人都回到了村裡,女孩們很快地轉移目標找人嫁了,對於我則是很明顯的排斥,一方面是因為怕老公吃味起疑,一方面是見到我會令她們聯想起自己不純潔的過去。只是,那些婚後與先生有爭執的女孩偶爾還是會偷偷跑來向我訴苦,甚至和我發生關係以報復另一半。儘管那一輩子的我看似從來不缺女人,但是由於個性被動又不懂得拒絕,因此說穿了就是個被女人狠狠利用的可憐男人。那一世,我沒有結婚。

「我看到八百年前左右,妳在大陸,是個小女孩。妳和兄弟姐妹玩得很開心,不想長大。」Bruce接著談起了我的上一輩子。「十四歲時,妳被迫嫁給父母為妳挑選的老公,雖然妳想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快樂地過生活,一點都不想結婚,但迫於現實也只能乖乖就範。」婚後,我生了四個小孩,家境小康,和公婆的關係還算過得去,但心裡深深覺得日子過得相當無趣。這時我結交了一個新朋友,「我看到妳們常常聚在一起聊八卦,」Bruce說。

這名女子做風大膽、談話風趣、交遊廣闊,而且常在我面前大罵老公。平時循規蹈矩的我,每次聽了她的經歷心裡總覺得既羨慕又痛快,並且怨歎自己沒辦法像她一樣快活自在。眼看著再也無法回到童年的生活,逐漸衰老的我越來越沮喪,見到孫子一來覺得又煩又吵,二來也嫉妒他們仍然享受著快樂的童年時光。總之,那一世,我因為婚姻而一直快樂不起來。

前世的一拖拉庫瑣碎私事暫且先不提,我個人覺得這次會面最有收獲的部份,是從Bruce那兒得知了這一世的「天命」。他表示我的未來就是不停地書寫,一年只有一半的時間待在台灣,其餘都在世界各地旅行,挖掘報導的題材。而且他還強調,我寫的可不是一般的旅遊手冊,而是挑選某一地點的神秘事物深入研究後,前往當地實際探查的旅遊心得與田野報導,地點包括南美、希臘與非洲等地,因為我這輩子的使命,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世上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等待人們去認識並理解。老天,這簡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怎麼被他看穿了呢?而且他確實從脈象裡讀出了我對神秘事物的興趣,就連我想去哪兒旅行都一清二楚,讓人相當訝異。只是,他也點明了我的缺乏勇氣。他提醒我不要考慮太多現實因素,例如非得存夠多少金額才敢出發云云,否則我一輩子也圓不了夢。

Bruce通常會給求教者一個運動方面的建議,為了改善我的勇氣不足,並培養我獨自旅行的毅力,他希望我少則一週兩次、多則一週五次到山上走走,能夠天天清晨去爬山是再理想不過。我是覺得挺有道理的,不過我可得先改掉熬夜的老毛病才行。

想去找Bruce J. Allen(布魯思.亞倫)談談的人,以下是他的聯絡方式:
地址:台北市大安路一段170號7F-1,要先電話預約。
電話:2701-3133 ext. 111
網站:www.bruceallen.net
費用:一個半小時的諮商收費兩千兩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