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30, 2005

探病的必備常識11則

最近不僅是我媽生病,姐妹淘也因為跌傷搞到牙斷、腦震盪,另一個朋友還為了裝心導管而住進榮總。真是多事之秋。不曉得各位近來是否也添了一些探病的機會呢?如果大家看過頭幾篇的「全職看護週記」,就會了解有些探病訪客實在不是普通的白目,不單單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送的食物(一打的大饅頭)、水果(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的超甜蘋果)與鮮花(超大型的蘭花盆栽),也多半只是徒增病患與家屬的困擾。

這可不是我不識好歹或自說自話。舉個例子來說,撰寫《完全治癒癌症手冊》的日籍癌病康復患者間瀨健一先生,便曾在書裡的第二章中提及「人情上的探病令人困擾」。他寫道:「在乾燥的病房裡,花卉不易保鮮,常須費功夫換水;同時,花也會佔據原本狹窄的床頭櫃;而當它枯萎時,又使人觸景傷情。水果則會腐爛,病人的食量其實不多。免疫力低的期間,也被禁止生食。…因此,基於人情的探病實在應該避免。那真的是人情嗎?仔細想想就知道自己的所為是否受病人歡迎了。」這可是病人的心聲啊!由此也可見一般訪客的不體貼了。

無獨有偶,荷蘭籍的現象精神醫學專家范丹柏醫師(J.H. van den Berg, M.D.)在住院期間,也有同樣的感觸。他曾以自己的臥病經驗為起點,寫出探討醫病關係與病人心理的《病床邊的溫柔》(Psychology of the Sickbed)。他藉此書表示:「病人只能望著那些散在各處,還要剝、切的水果,那些沒有空間可以擺放的花朵,那些沒有多餘力氣翻開來看的書,望著這些禮物不斷堆疊,最後還要流露著『感激』將它們歸還!或許,當訪客空手來到,一件禮物都沒有帶時,對病人來說,反而是件寬慰的事呢。」

范丹柏醫師認為,「要把生病的心理學說得完滿,就得把訪客包括進來。病人與訪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可想而知,長期臥床的病人如何待自己,有很大的成分來自於訪客的舉止:訪客如何進門、如何坐在人身邊、如何說話。」也因此,他特別以一整章(中譯本裡近二十頁)的篇幅,寫下了字字珠璣的「訪客箴言」。我姑且將標題與重點摘要如下,各位在探視病患前不妨先做個功課,以免專程去探病還落到「顧人怨」的下場。

  1. 舉止合宜:平常心。不建議訪客事先準備談話內容,因為經過準備的談話,大抵不是病人真正想聊的。也不要帶著一張苦瓜臉,鬼鬼祟祟地走進病房,溫情地握著病人的手,用感傷的語氣表達慰問,然後說一些「很快就會復原」之類的安慰話。
  2. 從容不迫:不表示一定要在病人身邊待很久。給病人一個短暫、平靜、自然且專注的探望,比起火速進入房間,不顧病人感受地在幾分鐘內提上N件事情,然後旋風般的消失要來的有價值。
  3. 安然而坐:不要站著和病人說話,或在病房內來回走動,以免病人得配合訪客勉強扭動脖子。脫下帽子和外套,否則病人可能認為訪客會隨時起身離開。不要把手肘靠在病床上,更別去踢病床的床腳,病人不喜歡會震動的床墊。
  4. 適當距離:別貼著病人的臉說話,特別是老菸槍、酒鬼等口腔有嚴重異味者。健康的人可以退一步聽訪客說話,但躺在床上的病人卻是退無可退,只能就範。也別抱著「病人會深表感激」的假設來看待自己的探病行為。帶著鮮花、水果和書本來的訪客,「顯然忽略了這麼做所要營造的是在探病時,病人感激他的氣氛,以及他將受到款待的方式,而不是滿足病人的願望。」
  5. 別忘了生病的事實:訪客最好事先瞭解病人的病徵,病人可能頻尿,也可能因為一個姿勢固定太久而疼痛不已。如果訪客沒有過份投入自己所說的話,如果訪客可以細膩的觀察到病人傾聽時的反應,訪客就能注意到結束陪伴的適當時機。切莫責怪病人掃興,也別叫病人做些牽強的解釋。訪客隨時被允許去詢問病人:「你是不是累了,現在離開是不是比較好?」
  6. 沒有「理所當然」這回事:病人雖有生病的身體,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有自己的角色,僅管原本角色的功能有點受損,但生病無法抹滅其真實性。別避諱去談病人生病以前的生活,不要藉著沈默或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讓病人覺得他已成為原本所屬世界的「局外人」。給病人機會說說心理的感受,並有勇氣聆聽病人的埋怨。
  7. 不顯露對病體的嫌惡:健康的人要多留意脫口而出的話語,因為很可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病房中,有些訪客會忍不住洋溢出自己還在健康這一邊的喜悅。聞到不好的氣味,他們難掩作嘔的噁心感;他們深怕被傳染,所以刻意和病床保持距離。試問見到這種訪客,病人會有什麼感受?
  8. 不避談病情的嚴重性:病人如果覺得自己能夠承擔生與死、健康與疾病的討論,訪客就不應該規避。如果能夠關照到這樣的討論是不是從病人身上出發,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如果能捫心自問,當這個病人是我的父母、配偶或小孩時,該討論什麼。甚至如果臥病在床的是自己,我會需要什麼樣的討論,我們就不致於犯下太大的錯誤。
  9. 別中斷討論:除非應病人要求,否則討論病情這事不會無端生起。不管訪客有沒有說很多話,當和病人的對話進行到一半,病人變得沮喪甚至哭泣時,不要因此打消繼續討論下去的念頭。痛苦的談話讓病人沮喪,也讓訪客自責。但下次碰面時,訪客將發現病人如釋重負,並且已經能泰然面對自己的疾病。試圖用人為的方式,將生命的難處和悲傷減到最少,並不是正確的作法。
  10. 病人絕非「一件物品」:生病的身體,成了醫生和護士處理的一個東西,身體似乎不再屬於病人。在病人的面前討論他,會讓病人覺得自己就是一件物品,因為他成了談論的主題,他是一樣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東西。
  11. 病人更不是話題:當我們被當做一件物品來觀察,或被迫把自己從行動的目的裡抽離出來時,原本自然的行為就變得非常彆扭。如果訪客們在病房裡討論病人,病人經驗到的感受,就像一隻因為被盯著瞧而寫不出字來的手一樣。這似乎意味著,靠著他人的幫助,病人對自己現狀的把握只剩下:「一個臥病在床的病人。」

推薦各位看這本書。

星期三, 6月 08, 2005

天上降下奇怪的蛙雨。

前天,西伯利亞的歐扎奇村下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蛙雨,從天而降的青蛙多達數千隻。新聞報導如下:
村民亞歷山大說,他先看到一片顏色奇怪的雲,接著就是幾千隻青蛙往下落,景象相當嚇人。另一個村民卡扎則說,這片青蛙雲忽然出現。大家一開始以為要下雨,等雨點掉到地上才知道是青蛙。看到掉下來的是青蛙以後,村民又以為是一架裝載青蛙的飛機在空中爆炸,才會掉下一地的青蛙。後來一個氣象專家解開了這個青蛙謎團。這名氣象專家說,這群青蛙是被一陣龍捲風帶去歐扎奇的。

我活到目前為止還沒見過蛙雨,不過在P.T. Anderson編導的「心靈角落」(Magnolia)裡,倒是見識過一次動畫模擬的逼真蛙雨。這部電影剛推出時,許多人猜測蛙雨橋段乃援用自聖經「出埃及記」(Exodus 8:2)裡的「十災」。所謂「十災」指的是,火變血之災、蛙災、虱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與黑暗之災。神在埃及降災,一是為了使以色列民族可以脫離埃及人的奴役,二是為了向埃及展現自己強大的主權與神力。

點此看電影蛙雨片段

讀過聖經的人看到這部電影的結尾而聯想起蛙災,並不教人意外,不過Anderson卻表示他在編寫劇本時,並不知道聖經裡頭曾經提及蛙災,他是讀了專寫神秘怪現象的作家Charles Fort的書「Book of the Damned」之後,才第一次聽說蛙雨這回事。後來,他開始研究青蛙的歷史,這才曉得原來早在羅馬時代,人們就把青蛙的身體健康、生長環境、肌膚紋理、外觀和溼潤度,當成判斷社會健康情形的標準。「青蛙是人類的晴雨計。我們污染自己,我們殺害自己,而青蛙如實的告訴我們,因為牠們不是生病了就是走樣了。」看起來,在羅馬人的眼中,青蛙是可做為人類鏡子的潔淨生物,但在耶和華的眼中,青蛙卻是用來讓埃及人噁心嘔吐的武器。

歷史上有許多被記載下來的蛙雨事件(只是網路資料,未經查証),先大致列舉如下:
1749年,某夏季午後,拿破崙軍隊駐紮在法國北部的一些官兵,目睹了半小時左右的蟾蜍雨,一位長官和幾名士兵競相拿出潔白的手帕,仰天張開,接到了有許多留有尾巴的小蟾蜍。
  • 1846年,一艘船駛進英吉利海峽,一陣風雨過後,甲板上落有無數青蛙。
  • 1873年,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在暴風雨中,從天上降下許多青蛙。
  • 1901年七月,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市,在四個街區裡降下大量的青蛙和蟾蜍,堆積了有足足三吋之厚,厚到人們無法自由的行動。
  • 1902年,居住在英國西部的Gertrude Griffin和母親外出散步時,見到天降蛙雨。
  • 1913年九月六日早上,墨西哥人民正準備開始工作之際,數十萬隻青蛙突然從天而降,地上的青蛙大多支離破碎,小部份則是奄奄一息。
  • 1939年八月二日,加拿大安大略亞歷山大也下了一場蛙雨。
  • 1954年七月十二日,英國伯明罕城內遍地是隨雨落下的幼蛙,最多處每平方公尺即有90-110隻之多。
  • 1960年三月一日下午,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土倫地區,在烏雲翻滾與雷鳴之後降下蛙雨。
  • 1981年五月某日清晨,希臘南部Naphlion的居民被從天而降的青蛙給驚醒,青蛙掉在樹上,再彈落到街上。經証實,此青蛙種類源自北非。
  • 1983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左右,中國河南省桐柏縣彭莊降下蛙雨,每平方公尺約百隻。
  • 1995年,英格蘭雪菲爾居民Nellie Straw為了度假而與家人開車經過蘇格蘭,他們遇到猛烈的暴風雨,風雨中,數百隻天上降下的青蛙擊中了他們的車子。
  • 1997年六月晚上,墨西哥Villa Angel Flores降下蟾蜍雨。
  • 2004年四月中旬,廣州霽嶺村下了一場蛙雨。村裡各個角落爬滿疊了好幾層的癩蛤蟆,一起風,牠們便順著風跳進民宅。村民用掃把拍打,打掃出的死蛤蟆裝滿好幾個垃圾筒,最後是倒進魚池當了魚餌。
大多數蛙雨的起因都被解釋為龍捲風。學者多半宣稱,是龍捲風或水龍捲將水裡的生物捲起來一路挾帶,只要風力減弱,魚啦、青蛙啦、蝦子啦這些生物,就會像雨一樣啪搭啪搭地往下掉。但也有科學家表示,某些突然降下的生物,距離推測出來的「出發地點」太遠,是龍捲風移動範圍所未能及的,而且也有資料顯示,蛙雨裡的青蛙種類總是某特定幾種(全世界可是有三千五百多種蛙哩!),因此,就有青蛙乃上帝「無中生有」(ex nihilo),以及青蛙被神秘磁場吸入另一空間,再於某種指定狀態下被拋回此間的說法出現。在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裡,有位能和貓溝通的中田先生。小說中,他是個曾進出過「那裡」(可能是指靈界或異次元空間)的人,雖然腦袋不太靈光,但卻能讓天空掉下螞蝗或沙丁魚之類黏呼呼的東西。這種情形,和後者倒是有幾分相似。

順道一提,About網站曾經針對諸多怪雨事件的發生原因做了一個網友票選,在近一千四百多票中,認為是氣候異常(例如龍捲風)造成的佔五成四;認為是地球以外的某種影響造成的佔百分之八;認為是多次元相互或時空移轉現象(interdimensional)造成的佔一成九;完全沒有頭緒的則是佔一成七。我個人相信,大部份的起因是龍捲風,而其他謎樣的部份,應該和「隔空抓藥」的原理差不多,已經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interdimensional跨次元問題了。嗯。

星期二, 6月 07, 2005

藍儂說...

太早起床,決定譯一些John Lennon的名言和大家分享。

LIFE

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
生活,就是當你忙著做其他計劃時,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Work is life, you know, and without it, there's nothing but fear and insecurity.
工作就是人生,你曉得,不工作,就只剩下恐懼和不安。
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
如果浪費時間讓你開心,那就不算浪費。
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you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你自己的夢,就只是夢而已。你們共同的夢,則是現實。
Surrealism had a great effect on me because then I realised that the imagery in my mind wasn't insanity. Surrealism to me is reality.
超現實主義對我有重大影響,因為我這才了解我腦袋裡的想像並非精神異常。超現實對我而言就是現實。
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 for sure.
我看的越多,就越不確定。

LOVE

Everything is clearer when you're in love.
戀愛時,一切變得更清晰。
We've got this gift of love, but love is like a precious plant. You can't just accept it and leave it in the cupboard or just think it's going to get on by itself. You've got to keep watering it. You've got to really look after it and nurture it.
我們得到了這份愛的禮物,但愛就像珍貴的植物。你不能只是收下它然後擺在櫃子裡,或是以為它會自己活下去。你必須給它澆水,你必須好好地照顧它,給它營養。
Rituals are important. Nowadays it's hip not to be married. I'm not interested in being hip.
儀式很重要。現在不婚是潮流,但我對趕時髦沒興趣。
All You Need Is Love.
你只需要愛。
Love is a promise, love is a souvenir, once given never forgotten, never let it disappear.
John Lennon
愛是承諾,愛是紀念品,一旦付出了就千萬別忘記,永遠不要讓它消失。
As usual, there is a great woman behind every idiot.
照例,每個白痴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PEACE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們只是想給和平一個機會。
I don't believe in killing whatever the reason!
任何理由的殺戮對我而言都不成立!
If someone thinks that love and peace is a cliche that must have been left behind in the Sixties, that's his problem. Love and peace are eternal.
如果有人認為愛與和平是應該留在六零年代的陳腔濫調,那是他的問題。愛與和平是永恆的。
If everyone demanded peace instead of another television set, then there'd be peace.
如果每個人需要的不是另一台電視機而是和平,和平早就降臨了。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想像所有人都活在和平之中。你可以說我是個夢想家,但我不是唯一。我希望有天你會加入我們,世界會因此而大同。
You either get tired fighting for peace, or you die.
你不是厭倦了為和平而奮戰,你就是死了。

ROLE

I'm not going to change the way I look or the way I feel to conform to anything. I've always been a freak. So I've been a freak all my life and I have to live with that, you know. I'm one of those people.
我不需要為了確認任何事情而去改變外表或是我的感受。我一直是個怪胎。我一輩子都是個怪胎,我必須接受這一點。你曉得,我就是那種人。
It doesn't matter how long my hair is or what colour my skin is or whether I'm a woman or a man.
我的頭髮多長,膚色為何,或我是男是女,這一點都不重要。
My role in society, or any artist's or poet's role, is to try and express what we all feel. Not to tell people how to feel. Not as a preacher, not as a leader, but as a reflection of us all.
我在社會上的角色,或者說任何藝術家或是詩人的角色,就是試圖表達我們的感受,而不是告訴別人如何去感受。我既非說教者,也不是領導人,而是一種對我們所有人的看法。

FAITH

God is a concept by which we measure our pain.
上帝是我們衡量痛苦的一種概念。
I believe that what people call God is something in all of us. I believe that what Jesus and Mohammed and Buddha and all the rest said was right. It's just that the translations have gone wrong.
我認為人們所謂的上帝,其實就是我們的一部份。我相信耶穌、穆罕默德和佛佗還有其他賢聖說的都對,只是翻譯上出了差錯罷了。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leading this country to galloping ruin!
老一輩的人將這國家帶往急速的毀滅!
The reason why kids are crazy is because nobody can fa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ringing them up.
孩子們會發狂,是因為沒有人能面對養育他們成人的重責大任。

MUSIC

Music is everybody's possession. It's only publishers who think that people own it.
音樂是眾人的財產。只有發行商認為某些人才擁有它。
If you tried to give rock and roll another name, you might call it 'Chuck Berry'.
如果你想給搖滾樂取另一個名字,你可以叫它「恰克貝瑞」。

FAME

Guilt for being rich, and guilt thinking that perhaps love and peace isn't enough and you have to go and get shot or something.
因為富裕而有罪惡感,因為認為愛與和平還不夠而有罪惡感,那你該被抓去槍斃之類的。
You have to be a bastard to make it, and that's a fact. And the Beatles are the biggest bastards on earth.
你得成為混球才能成功,這是事實。而披頭四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混球。
Christianity will go. It will vanish and shrink. I needn't argue with that; I'm right and I will be proved right. We're more popular than Jesus now; I don't know which will go first - rock and roll or Christianity.
基督教信仰將被拋棄。它將消失、退縮。我不需為此爭辯,我是對的,而且將被証明是對的。我們現在比耶穌還受歡迎,我不曉得誰會先被拋棄,搖滾樂或是基督教?
It was like being in the eye of a hurricane. You'd wake up in a concert and think, Wow, how did I get here?
就像在暴風眼一樣。你在演唱會上醒來,然後想,哇喔!我是怎麼到這兒來的?
Newspaper people have a habit of putting you in the front pages to sell their papers, and then after they've sold their papers and got big circulation's, they say, 'Look at what we've done for you.
在報社工作的人習慣將你擺上頭版頭條,賣了報紙大賺其錢後,他們還說,「你看看我們對你多好」。
The postman wants an autograph. The cab driver wants a picture. The waitress wants a handshake. Everyone wants a piece of you.
郵差想要簽名。計程車司機想要照片。女服務生想要握手。每人都想要你的一部份。
Part of me suspects that I'm a loser, and the other part of me thinks I'm God Almighty.
部份的我懷疑自己是個失敗者,其他部份的我認為自己是萬能的天神。

延伸聆聽:John Lennon / Imagine

星期一, 5月 09, 2005

五百年前是一家?


在網友一篇關於劈腿老藝人自殺的文章上,撇見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祭壇畫作「最後的審判」(Altarpiece of the Last Judgement)局部,發現畫中拿秤審判靈魂的大天使米迦勒,與在「戀人絮語」中飾演「煩惱」的陳立華極為神似。當時畫家臨摹的模特兒,五百多年後不曉得是不是投胎到台灣來了?!

星期四, 4月 28, 2005

當知識失去價值

大前研一在新作「思考的技術」中提到:「不管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在新世界懶於求知的人沒有生存的空間。」這裡的「求知」,指的不僅僅是求得知識,同時也是運用邏輯思考能力以洞悉問題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

前幾天讀到一位博士生blogger的文章,他在受託為請假的指導教授代課時,發現學生們幾乎人手一台可無線上網的手提電腦,有人看似在寫作業,有人擺明在打online game,學生們彷彿把台上的老師當空氣。博士生一怒之下點名一位上課不專心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怎料學生只花了三秒鐘打開瀏覽器問google大神,便就著搜尋結果侃侃而談,還贏得在座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這讓我想起「駭客任務」裡的崔妮蒂。她在虛擬世界(也就是我們自以為真實、但其實是由母體所操控的虛擬世界)裡為了營救命在旦夕的尼歐,決定利用眼前的直昇機帶著尼歐逃離現場。不會駕駛直昇機的崔妮蒂,打了通電話回真實世界,請夥伴為她輸入直昇機的駕駛程式,不一會兒,她便駕著直昇機順利帶走尼歐。據中國時報報導,日本新力公司已提出一項將資訊直接輸入電腦的構想,甚至也已經為這個構想取得了專利。也許十幾二十年後,我們只要買晶片往腦袋裡上傳資料即可,多出來的十餘年求學時光可以拿去做更有效的利用。

可是,這也是問題所在。一來,有財力的人,現在可以隨時無線上網取得資料,未來還可以購買大量的知識晶片;但沒有錢的人,現在已埋下起跑點不平等的競爭差距,未來,大概仍只能以有限的預算換取基本的常識。除非,政府願意將所有的晶片當成疫苗一樣,不分族群、階級、經濟能力,挪用國家預算為全體人民接種。二來,當全體人民都有了不相上下的知識水平時,思考力就會展現它極大的重要性。回頭想想,我們學生時代的老師、工作後的歷任上司以及領導國家的政府官員們,充其量不過是比當時的我們,擁有較多的知識與經驗,才能處在他們所處的位置。當知識和經驗化為人人隨插即用的晶片,知識和經驗也就完全失去了價值。

那麼,到了那個時候,那些還嚷著「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前輩們,又該如何自處呢?大前研一說:「日本的企業往往是由依據過去經驗法則、過去成功經驗所產生的『迷戀』,來經營整個企業。…新經濟是呈倍數形態的,所以由思考力的差距所造成的經濟能力差距,也是呈倍數的,而且金流是從全世界流入無國界的世界裡。因此,新時代是個會因思考力而造成極大落差的時代。換句話說,新時代是個『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的確是如此啊!倚老賣老的教師們、自作聰明的上司們與習慣愚民的統治階層,都將在知識與經驗的取得障礙已逐漸扁平化的新世界中喪失生存的空間。

至於那些只曉得靠Google快速取得答案,卻不知思考的人,在未來的知識晶片革命後,或許會淪為查號台般的存在吧!

PS. 寫完碰巧看到工頭堅寫的這篇【我在忙什麼】之金犢獎評審小記,沒錯!文中感想部份所提到的第一點,就是本文最後一段的實例。

星期日, 4月 03, 2005

音樂史料出土!

前些天整理檔案夾,發現了一堆十幾年前的珍貴「史料」。其中有1989年「台北新音樂節」的節目本事、第二屆(1989年)與第四屆(1991年)「熱門流行音樂大賽全國總決賽」的比賽團體簡介小冊,以及一大疊外籍藝人訪華演唱會的票根。對照今昔,有些地方還真是頗有意思。

回想起來,1989年時我還在唸高二。對當時的高中生來說,最紅的約會場所就屬台北車站對面的「流行頻道FM Station」了。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蠢,但還在喝「輕鬆小品」、聽細胞出版的「排行速報」的我們,哪有可能明白自台北新音樂節本事己的蠢?因此無論打算結夥去任何地方,之前一概先約在流行頻道碰面。而我,就是在那兒拿到了「台北新音樂節」的節目本事。印象中,我站在路旁聽完了整場演出,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除了Billboard Top 10以外,竟也有這種怪怪的音樂存在。可以想見,我那時是多麼俗不可耐的一個台妹。

其實,由「搖滾客」(原名為:搖滾客音樂資訊月刊雜誌社,真是落落長!)所主辦的「台北新音樂節」(Taipei New Music Seminar),在1989年已經是第三次舉辦。老闆任將達在錯字一堆的本事前言中提到:「今年我們非常榮幸能有九組各種不同音樂風貌的工作伙伴加入我們,他們雖然都未有個人作品問市,但是已得到本地及香港兩地的音樂工作者及市場的垂青,相信不久的將來必是大將之材。」

阿達所言不假,那場「完全走調演唱會」中登場的音樂工作者,如周志華五百葉樹茵、成藍(史辰藍)、「青銅時代」、「非洲臭鹹魚」…等,不管是專輯抑或合輯,後來幾乎都有錄音室作品推出,而當時還在「台北樂器」教吉他的五百(後來變成了「伍佰」),幾年後更是成了本土搖滾天王。不過伍百當年的造型實在有夠「本土」,他簽進波麗佳音發片後雖然摘掉了眼鏡,但土味依舊,直到加入魔岩,在造型上才有比較顯著的改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走英式搖滾路線的「青銅時代」,團中的鍵盤手Fish和鼓手何紀綱(Joe Ho),後來都成了Spin的DJ,且如今仍活躍於club DJ圈中。

儘管唸的是升學高中,面臨聯考壓力,但當年的我還是卯起來學打鼓,因為我完全陷入組band的狂熱當中,至於為何會熱音賽小冊子選擇打鼓,原因有二:一是練團時我只要帶鼓棒不用扛樂器,二是我一點樂理和合弦都不懂,沒辦法學其他的。嗯,相當白濫是吧?不過後來我放棄的原因也一樣白濫,那就是我怕小腿變粗!總之,1989年有另一場叫做「第二屆熱門流行音樂大賽」(Band Explosion ‘89)的活動,基於想去「觀摩」一下的心情,我也約了同學一道去看。

第一屆熱音賽捧出了號稱「台灣Air Supply」的張雨生(玩Metal的人被冠上這種封號一定超悶吧!?),因此第二屆報名參賽的樂團相當多。總決賽的地點選在北一女的體育館,策劃單位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辦單位之一是「財團法人中國青少年輔導基金會」,而製作單位則是「大學城製作中心」,現在光是看到這些名稱就想發笑。

單色印刷的小冊子裡頭,印了北中南各地入圍樂團的介紹,其中編號一號的「藍色精靈」樂團,鍵盤手是侯志堅、鼓手是黃邁可,前者隔年成為「東方快車」的一員,目前活躍於廣告配樂界;後者則是現在當紅的「信樂團」的黑人鼓手。製作單位為比賽安排了涂(其實正確的涂字左邊只有兩點,但是我打不出這個字,orz)佩岑和邰正宵當主持人,評審團共計有:吳楚楚、陶曉清、孫建平、郭宗韶、黃瑞豐、游正彥、鈕大可等七人。不過,孫建平是1991年才開始製作「音樂磁場」的,所以當時會被列在評審團之列倒還不算太奇怪,by the way,後來涂佩岑也成了「音樂磁場」的一員。

為了給評審討論和投票的時間,製作單位貼心安排了表演節目,該屆的特別來賓包括:趙傳和「紅十字」合唱團、當時剛推出專輯現在早就不見蛋的麗婷、後來被飛碟唱片改名成「鐵之女」活生生給笨企劃糟踏掉的女子樂團「Heavy Chains」,以及前一屆獲得冠軍、主唱為張雨生的樂團「Metal Kids」。如今,這票人馬沒有一個還在當今樂壇存活。

時隔兩年,1991年第四屆熱音賽的簡介小冊已是彩色印刷。主辦、協辦與製作單位大抵相同,但這回教育部和文建會都掛名指導單位,主持人則是請到「繞著地球跑」的謝佳勳來擔綱,妙!在這屆的參賽團體中,當時仍是政大學生的陳珊妮,以一首創作曲「The Lie Detector」,率領同名樂團奪得「佳作創作獎」,不過我想全場最糗的,當屬走Metal風格想大秀技巧的「正負合唱團」,因為他們很丟臉的僅拿下「最佳服裝獎」,想必回校後是立刻成為同學們的笑柄了吧。此外,這屆的特別來賓也屬怪異組合,三組人馬分別是:湊和了頭兩屆得獎樂手所組成的「東方快車」、留著妹妹頭的我高中時怎麼這麼會花錢!?玉女歌手蘇慧倫,以及以「一人樂團」身份現身的新人黃大煒。現在,前兩攤解散的解散、退隱的退隱,倒是黃大煒每隔幾年仍然斷斷續續有作品問世。

提到那一大疊演唱會門票才是真正有意思。那年頭的演唱會入場券都是主辦單位自己印刷的,每一張的設計和尺寸都不盡相同,不像現在委託售票系統販售的門票,全長得一個樣子,一點特色也沒有。當年余光辦的演唱會(Paul Young、「Air Supply」、「Hall & Oates」),可能是為了省錢,票都是印成單色或雙色的,只有Tina Turner和「Europe」那兩場,想必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分別贊助了不少錢,才稀奇的印成了彩色的。上述由余光主辦的演唱會,舉辦場地都選在台北市立體育場,「Duran Duran」那場更是勁爆的選在榮星花園,但天王唱片主辦的「Cyndi Lauper」與「Chicago」演唱會,地點則是很「另類」的選在「信義快樂廣場」,票面上對這個地點的敘述如下:「台北世貿中心旁,信義快樂廣場(忠孝東路五段)」。有意思吧?現在地價高的嚇人的信義區精華地段,當時可是一片長著零星草皮的空地呢!以上,就是今天的懷舊小故事。

延伸聆聽:史辰蘭 / 在自己的房間裡

星期三, 2月 16, 2005

和動物交談的人

相傳秦人的始祖伯益通曉獸語,孔子的弟子公治長能解鳥語。由古籍觀之,上古人類不僅具備與神靈對話的能力,和動物交流的管道與今時相比似乎也較為暢通。我們這些心靈受污染的世故現代人,大抵已經喪失了這種跨次元跨物種的溝通能力(澳洲沙漠中的原住民「真人部落」在族人間、族人與萬物間,仍存有近似telepathic的思維感應能力),因此也只能讀讀Hugh Lofting筆下的「怪醫杜立德」解解悶。

我一直很想聽懂貓的語言,總覺得這麼高貴優雅的生物,叫聲裡必然蘊含著什麼巧妙,於是擁有神奇指環能懂動物語的所羅門王、「K星異客」裡的外星人普洛特,與《海邊的卡夫卡》裡懂得貓語的中田先生,都教我羨慕萬分。台大教授李嗣涔的著作《尋訪諸神的網站》中提到,與他搭擋進行手指識字實驗的中日混血超能少女高橋舞,曾自述幼時聽得懂動物說話,只是年紀漸長便喪失了這種能力。這不經令我懷疑,與動物溝通的基因至今仍存在現代人體內,假使能讓意識與宇宙(或靈界)接上線,與動物雙向溝通並非難事。

近幾年,國外有好些個擁有動物讀心術的所謂「寵物靈媒」(Pet Psychic,或稱Animal Communicator)出現,其中最有名氣的莫過於現居美國的索妮亞費茲派翠克(Sonya Fitzpatrick)。出生於英國小村莊的的索妮亞自幼失聰,但卻能和她的小獵犬以及農場裡的其他動物溝通。九歲時父親送她三隻鵝,她和鵝成了好朋友,沒想到九個月後這些好夥伴卻成了聖誕大餐,令她大為震驚,這時她才明瞭動物的語言並非人人能懂,因為宰殺和你談話的對象並將牠吃下肚,是一件不可思議又沒人性的事。

此後四十年,學會唇語的索妮亞成了模特兒、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並且一直刻意忽略自己的特殊能耐,直到1992年移居德州,她為了弄清楚家裡的狗為何攻擊貓咪才又意外恢復了與動物溝通的能力。兩年前,她受邀為「動物星球」頻道主持「The Pet Psychic」節目,並為觀眾家中的寵物排解各式各樣的疑難。如果你也想問她問題,可以先上網登記,和她電話溝通(Phone Reading)三十分鐘的代價是三百美元,大約是新台幣一萬元。

那麼,半小時能花掉你十張千元大鈔的「Phone Reading」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在另一位寵物靈媒艾格妮絲湯瑪斯(Agnes J. Thomas)的網站上找到了答案:

「寵物靈媒能夠藉由心電感應與你的寵物交談,無論牠們是活生生的,或者是以靈體的形式存在。牠們會透過靈媒,給你關於牠們喜怒哀樂與身體健康的重要資訊。

心電感應(telepathy)是一個存在體與另一個存在體透過超感官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所做的思維溝通。該存在體對於一切體驗的印象,包括它/牠在任何時候的所見、所聽、所嚐、所聞與所感都將透過靈媒被傳遞。靈媒接收到訊息後,將之解碼,並譯為能與詢問者產生關聯的語言。訊息本身並非語言形式。

靈媒必須先和委託人(通常是透過電話)做口頭上的聯繫,然後從他的心追溯到那個他希望溝通的動物。一旦聯結完成,它就會像是由靈媒擔任兩者之間電話線角色的三方通話一般。委託人將可直接與動物說話,然後由靈媒向委託人翻譯出動物的回答。」

根據網站上的資料,這位艾格妮絲居住在俄亥俄州,擁有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 psychology)博士學位,曾經擔任智障與腦部受創兒童與成年人士的律師,並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與動物合作研究呼吸控制系統、學習與記憶的發展長達二十五年。很巧的,她也是從1992年起開始與動物溝通,而且學會了跨物種的心靈溝通技巧,算是這個領域的先驅者。和索妮亞一樣,她的網站上也有許多與動物溝通的實例,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俄亥俄州的Colleen所寫來的感謝信函:

親愛的湯瑪斯博士,

妳能和我遠在華盛頓州奧林匹亞市的姐姐談話,我真是感激不盡。
她的鳥兒們和她都很好。
她的其中一隻鳥因為結核病死亡,獸醫建議她撲殺其餘所有美麗的鳥兒。
當妳和鳥兒們談話時,牠們說明這種疾病並未在鳥群中擴散。
妳告訴我們死去的鳥兒是鳥群裡的哥哥,牠提議犧牲自己以拯救其他的鳥兒,如此獸醫就能夠拿牠做實驗,看看疾病是否已經蔓延開來。
真是令是感佩的行為啊。
我姐姐讓獸醫拿那隻鳥兒做實驗,牠的檢測結果呈陰性反應,也因此獸醫取消了撲殺整個鳥群的建議。
所有的鳥兒們都因為哥哥而保住了性命。
上帝保祐妳與妳的善行。
我們永遠心存感激。

Colleen M. 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

挺可愛的故事呢!不過與艾格妮絲電話溝通的花費也不低喔,二十分鐘是三十五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一),半個小時的費用則是五十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六百元)。哎,如果我能和動物說話不知有多好(艾格妮絲有開workshop教人怎麼和動物溝通,似乎應該去學學),既能造福人類和動物,工作時間自由又能賺到生活所需,要我一輩子吃素也行。啊,好想改行啊。

星期三, 1月 19, 2005

另一個自己

村上春樹在《人造衛星情人》與《海邊的卡夫卡》中,對「生靈」這回事曾經有所著墨。前者是女主角妙妙在摩天輪中眺望遠方,竟看見遠處住所裡的自己,因而震撼過度一夕白髮;後者是男主角田村卡夫卡在甲村圖書館中,遇見並愛上了實際上已是個中年女子,夜半卻以十五歲樣貌現身的佐伯小姐。

日本小說裡出現生靈事件似乎不是太稀奇的事情,早在十一世紀初,紫式部便在《源氏物語》裡寫雙面維若妮卡過生靈作祟的故事。《源氏物語》為日本三大女流文學之一,文長百萬字,登場人物達數百,素有「日本紅樓夢」之稱。故事主人翁源氏公子相當俊美,閱女無數,在「葵」這一帖中,描述的便是源氏、葵姬與六條妃子之間的互動。當時葵姬懷有身孕,六條妃子因爭奪車位與她結下樑子,事後一股怨念化為生靈附在葵姬身上,最後令葵姬於產後猝死。這段故事後來被三島由紀夫改寫為劇本「葵上」。

這種被日本人稱為「生靈」的分身,在德文和英文中也有「doppelganger」與「wraith」、「fetch」等意思相仿的單字。所謂的doppelganger指的是每個人如影隨形的自體分身,這玩意平時是隱形的,唯有本尊自己看得到,但貓狗則不在此限。分身會給本尊提供忠告,但也會受本尊影響;而wraith與fetch指的則是臨終前出現的生靈。據說看到doppelganger會招致不幸,以下幾個事件或許可以做為佐証:
  • 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看到自己的分身躺在她的床上,沒過多久她就駕崩了。
  • 十六世紀英國詩人John Donne時常寫作超自然題材。他在巴黎時曾見到妻子的分身,而且手上抱著新生兒。當時Donne的老婆懷孕,但分身的神情看起來充滿哀傷,後來他才明白當時她老婆正產下死胎。
  • 英國浪漫派詩人雪萊在義大利遇見自己的分身靜靜地指著地中海。不久後,就在1822年的三十歲生日前夕,他因船難在地中海溺斃。
  • 法國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在死前不久聲稱見到自己的分身走進房裡,坐在自己對面,還唸出自己先前所寫的作品。
儘管doppelganger據聞只有本尊自己見得著,但也有本尊渾然不覺,但周遭人士給嚇得半死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十九世紀的法國女教師Emilie Sag?e。平行宇宙1845年,時年三十二歲的艾蜜莉任教於Pensionat von Neuwelcke女校,她的分身曾經在學生面前公然出現過好幾次。有天上課時艾蜜莉正在黑板上寫字,她的分身忽然浮現,而且動作一模一樣,只差手裡沒拿根粉筆。這個事件被班上共十三名學生目擊;另一次則是有天晚上用餐時,艾蜜莉的分身站在她身後,模仿她的一舉一動,但手裡照樣沒拿餐具。

艾蜜莉的分身不僅會亦步亦趨地模仿,也能個別行動,也就是具有「bilocation」(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的能力。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案例,1846年夏天發生在全校四十二個女學生面前,當時學生們在長桌旁坐定後正準備開始上縫紉課。她們清楚地看見艾蜜莉在花園裡採花,另一位老師則在教室裡監督著大夥兒的學習。後來老師離開教室去找校長談話,艾蜜莉的分身立刻坐上那位老師的椅子,但真正的艾蜜莉卻仍在花園裡頭。學生們發現當分身靜靜坐著的同時,花園裡的本尊看來似乎很累。課堂上兩個膽子較大的女生走上前去觸摸分身,卻感受到它周圍的空氣中有一股阻力。有個女孩直接走過桌椅之間穿越分身,但它仍然聞風不動,接著便逐漸消失。艾蜜莉表示她從未見過自己的分身,每次有人告訴她分身出現時,她總是感到虛脫與疲憊,而且臉色也變得蒼白。由於怪異現象令師生與家長不堪其擾,學生的入學率也愈來愈低(從四十二個減少為十二個),因此校長不得不在她到任後的一年半時將她解雇,以恢復校園的平靜。 

以上分身越多、本尊越衰弱的情形,有點類似李連杰所主演的「救世主」。這部電影的靈感應是來自由量子力學所發展出的「平行宇宙」概念。故事描述在未來,每個平行宇宙中都存在著自己的分身,每當一個分身死亡,其體內的能量就會平均分散到其餘的分身上。如果所有平行小宇宙中的分身都死亡,僅剩的最後一人,體內的能量就可以讓他呼風喚雨、統治整個宇宙,而李連杰飾演的就是一個反抗試圖殺死自己以統治宇宙的邪惡分身的洛城刑警。如果艾蜜莉有辦法除掉自己的分身,或許也不會搞到元神耗弱。

然而,歷史上也發生過遇著自己的分身卻安然無恙的例子。十八世紀德國詩人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有次駕車前往法國的Drusenheim,不料對向車道迎面而來的竟是另一個自己,而且穿著灰色滾著金邊的西裝。八年後他再度行經那條路,但走的是反方向,那時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穿著的正是灰色滾著金邊的西裝!或許,八年前的詩人預見了未來的自己,也或許,那只是平行宇宙交疊下的一個偶然與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