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6, 2013

《零雜物》補充:送禮大哉問

日前有讀者來信詢問:「……家人畢竟還可以直來直往,然而令人困擾的還有台灣社會上禮義的禮尚往來。很想請教 Phyllis 通常是如何預防及處理這類棘手的送禮問題,例如: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免除他人的送禮行為或收禮期待?」

* * *

ㄟ....想「免除他人的送禮行為」,主要是因為他人送的禮物往往不合己意吧?如果對方送的剛好是自己需要也想要的,那麼開心笑納又何妨?有機會再禮尚往來即可。會希望他人別再送禮,要嘛是因為禮物不討喜(不好看/不實用/占位置),要嘛是因為不想欠人情,再不然就是覺得回禮有夠麻煩,或者那人根本是個討厭鬼,最好可以兩免。

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行為或期待,只能引導他人驅近我們的理想。想避免收送禮物的麻煩,就得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很可能不被對方所接受,因此放棄當個面面俱到的「好人」、不怕被人講閒話或惹人厭,算是必要的心理建設。有了這層心理建設,我們才有辦法繼續往下談。

我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基本上會把人簡單納入以下四個象限:
  1. 你願意從他那兒收到禮物,而你也樂意回禮的人。
  2. 你不排斥收到他的禮物,但實在不想回禮的人。
  3. 你不期待他送你禮物,但你很想送他禮物的人。
  4. 你不想從他那兒收到禮物,也不想費心回禮的人。

不管是長輩、平輩親戚、半熟朋友、密友、同學、同事、客戶、廠商…,各種身分和角色一定有個可以對應的象限。例如,配偶或密友可能屬於第1象限,客戶或廠商可能屬於第2象限,暗戀、欣賞、崇拜、疼愛或想巴結討好的對象可能屬於第3象限,討人厭又沒品味的親戚可能屬於第4象限。

針對第1象限的人,你們想必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品味,或者熟到可以暗示或明示希望得到什麼禮物,所以這部分就先不討論了。

針對第2象限的人,你可以笑笑地收下對方的禮,但依自己的心意不要回禮。一來你可能在對方的第3象限,他並不期待你會回禮;二來如果你不回禮但對方隔年仍舊送禮,那你更是不用放在心上。假如禮物不討喜(不好看/不實用/占位置)的話,請直接轉送/捐贈/網拍即可,反正有讓對方覺得你收下他的心意就好。

針對第3象限的人,因為是自己真心想送禮的對象,所以對自己而言算不上是困擾,但對方會不會覺得困擾就不清楚了。

針對第4象限的人,我建議的做法是:
  • 如果禮物不討喜,可以誠懇地表示感謝,並明確告知自己用不上,即便收下也會以對方的名義捐出去化為大愛,這時比較小器的人大概就會收手了。如果對方聽了這番說詞還是非送不可,那就禮貌性地收下,等真的處理掉之後,再有意無意地讓他知道「XX單位非常感激您的捐贈」,這麼一來,他以後應該再也不會想送你禮物了。

  • 如果禮物體積太大,可以先謝謝對方如此重視自己,然後表明家中空間有限,實在承受不起,除非把XXX(電視機、餐桌、書桌、床…任一居家必須品)撤掉才行,但這麼一來會打亂你.們.全.家.人.的日常生活,這時對方應該會知難而退。如果不擔心對方更討厭你的話,可以開玩笑地補一句:「如果你願意替我換一間大房子,我很樂意收下這份禮物。」這麼說保證對方以後一定再也不想送你禮物(但碰到有錢的長輩搞不好會歪打正著 XD)。

  • 如果對方還沒買禮物,但透露了想送禮的意思,抑或你收下了不討喜的禮物後,想杜絕對方日後的送禮行為,這時不妨告知對方自己最喜歡的禮物是「卡片/明信片」,而且一定要手.寫.加.繪.圖。如果對方日後真的寄來,那就收下他的心意吧!反正也不占位置。如果討厭那個人,直接扔掉也無妨,反正你並沒有浪費什麼。重點是,寄卡片的對方並不會期待你「回禮」,而且多數時候,對方光是想到要挑卡片和手寫卡片大概就會頭皮發麻了,真的會寄出的機會很小。

順便再講一下挑禮物的事。我在「零雜物」講座上說過很多次,台灣不時興搞 wish list 或 gift registry 這一套,因此除非明白受贈者的需求和品味,否則挑選禮物時,請盡可能送對方吃得完、用得完(不是用得「著」,是用得「完」)的東西。如果不是非得向對方強調自己「挑選禮物時所花的心思」,那麼直接送現金或百貨禮券也是很實際又受歡迎的做法。

我個人認為,所謂禮物最好是受贈者平日「不方便取得」、「捨不得購買」又「不占空間」的東西,如果是熟朋友的話,那麼送些「庫存不嫌多」的物品倒也無妨。吃得完的特殊食材和人氣食品,或是用得完的手工皂和服務體驗券、餐券等等,通常不會長期占用空間,就算受贈者自己不吃(例如不吃麥麩)、不用(對某種成份過敏),想轉送他人也不至於太過棘手。

以上想法不見得完備,畢竟我是一個在人際關係方面相當精簡的人,這方面的經驗稱不上多。所以,有其他想法的朋友們非常歡迎留言補充喔!


BTW,我是真心喜歡收到明信片。上圖是我家專掛外出衣物的小衣帽間,
我把近期收到的全貼在上面,每次一打開門就會看到,心情很好。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jk43xl

星期三, 8月 28, 2013

沒事少喝水,少喝水沒事

即使目前沒有顯著的症狀,只要有下列現象,都表示體內水分過多:

一,各種健康檢查數據都很差的人
二,本身並沒有很胖卻有小腹的人
三,胃下垂又吃很少的人
四,下半身容易覺得冰冷的人
五,皮膚白皙又有點圓滾滾的人
六,拍肚子時覺得有水聲的人

* * *

石原結實醫師在《停止喝過多的水》一書中提出,有上述症狀的人,明顯是各種疾病的預備軍。我長期存在症狀四和症狀六,偶爾出現症狀二的困擾,看來體內果然水分過多。他表示,「人體的確不可欠缺水分,但只要攝取必要的量並加以充分利用,再徹底排泄出來就行了,偏偏多數的現代人都攝取過多的水分,而且這些水分既沒有充分利用,也沒有排泄出來,反而囤積在體內,這些水分,正是現代人罹患各種疾病的原因。」

作者觀察到,以前日本人都用茶杯喝水,現在卻狂飲易開罐和寶特瓶,誤以為多喝水就能改善健康或讓肌膚保持水嫩,殊不知「水分是心臟衰竭的最大敵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炎、黃疸、膽結石、肥胖(水腫)浮腫(下腹突出)、長年過敏等大問題,和頻尿、拉肚子、嘔吐、打噴嚏、容易出汗…等惱人的小毛病,皆屬「水毒症」的症狀。

水毒現象嚴重者的九個代表性症狀包括:「一,舌頭上面覆蓋著一層水分。二,舌頭有點腫大。三,下眼皮下垂。四,雙下巴。五,心窩(胃腕部)冰冷。六,敲打胃脘部時會有水聲。七,小腹凸出。八,下半身肥胖、蘿蔔腿。九,下肢浮腫。」而且「有水毒症狀的人,會陷入下列惡性循環中:明明體內水分過多,喉嚨卻一直覺得很渴→拼命補充水分→水毒症狀更加嚴重。」

作者建議,一個人每天的排水量應與攝取量相當。以下是一個人的單日排水量:
  • 呼氣時由肺部排出的水分(400 cc)
  • 皮膚上被陽光蒸發的水分(600 cc)
  • 小便(1,000~1,500 cc)
  • 大便(100 cc)
總共約2,100~2,600 cc。而人體的水分來源則包括:
  • 體內產生的代謝水(300 cc)
  • 從食物攝取(800 cc)
所以額外攝取1,000~1,500 cc已是上限。如果平日硬是為了「健康」而攝取2~3,000 cc的水,反而會因為攝取太多水分而導致水毒。

長期喝水過量是現代人的通病」是噗友分享給我的文章,撰稿者為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先生。他在文中提及:「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每天總需要水量為每公斤體重30~45西西,其中實際需要補充的液態水分(喝水量)為每公斤體重15~25西西。例如體重6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的總水量約2,000西西(約八杯),若扣掉來自固態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及食物中所含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燃燒時產生的代謝水,實際上每天大約補充1,000~ 1,200西西液態的水就已足夠。」江教授建議的喝水量與石原醫師相仿,算算我每天喝700 cc也就夠了。


為什麼水不用喝多呢?主要是因為「水分如果無法確實進入體內細胞,就根本一點用處也沒有。」石原醫師解釋,「多的水分會冷卻器官,讓器官的運作能力變差。」這與《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所提倡的概念──屬陰的「水」會澆熄屬陽的「熱氣韻」──類似。再者,影響一個人的外表是否年輕、水嫰,關鍵其實是細胞內的水分多寡。

讓皮膚水嫰的水分存於細胞內(細胞內液),水毒的水分則積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細胞外液)。細胞膜是半透膜,他建議不妨飲用「能溫熱身體,而且容易被吸收,同時具有利尿作用」的水分,例如:紅茶、生薑茶、生薑湯、梅醬番茶(番茶加酸梅加醬油)、花草茶、昆布茶。上述飲品含有:醣、乳酸、醋酸、鈉、氯…等物質,有助於將血液中的水分順利送進細胞,而要提高「保水力」,就得多攝取含有黏液蛋白成分的食物,例如山藥、秋葵、海帶芽、納豆、海參…。

「茶裡有99.6%的水分,水果裡也有90%以上的水分,平常不太運動身體的人如果攝取過多,就會造成積水過多的惡果。」而積水的位置就在體內呈「袋狀」的部分,例如:胃、下巴、下眼皮、下肢。此外,擁有水汪汪大眼睛的人,通常都有近視的毛病,主因是當眼房的水分過多時,眼球就會變大,進而提高光線的屈光率而導致近視。原來我不止胃部積水,連水晶體都積水哩!

話說六月份時,我去找了單次看診兼拿藥費用近三千的經方派中醫師,一共看了四次,主訴症狀是胃痛和胸悶。當時醫師除了開藥,特別建議我少喝水,少吃水果,因為我的身體太過寒溼。偏偏當時我已經過了近兩個月自以為健康的「週休二日」(週間吃素,週末配合休假的老公吃葷)素食生活,平日肚子裝的幾乎都是蔬果和水,也難怪腸胃功能越來越差。於是貴鬆鬆的中藥吃完之後我開始嘗試油拉,一個月後又進一步嘗試「飯水分離」,希望能把自己的消化系統調養好。

油拉至今兩個月,我完全沒有中斷,而且樂在其中,但飯水分離卻令我每每想要放棄。箇中原因並非「吃飯不能同時喝湯、喝飲料」這回事,而是「飯後和下次飲水之間必須間隔兩小時,飲水和下次用餐之間必須間隔兩小時」的規定,讓我時不時就得掛記著時間,而這種焦慮諷刺地加強了我的胃痛。不過,由於飯水分離嚴格限縮喝水時間,導致我的飲水量銳減,我反而因此體認到少喝水對我有益,也就是問題出在我的飲水量。於是,在飯水分離整整煎熬一個月後,我中止了自己的人體實驗,決定改採石原醫師建議的飲食方式:
  1. 攝取紅、黑、橙、黃等「暖色系食材」。
  2. 攝取「北方產」的食材。(朝著太陽方向生長的食材,都屬於陰寒性質。)
  3. 攝取「硬的食物」(例如根莖優於葉菜,因為它背著太陽方向生長)。
  4. 攝取「加熱過的食物」。
  5. 攝取「動物性食物」。
  6. 攝取「含鹽分的食物」。
以下的陰性食品也應該盡量避免(括號內是我的攝取現況):
  • 麵包(會導致脹氣,所以我早就不吃了。)
  • 牛奶(會導致各種過敏,喝多還會導致骨質疏鬆症,所以我早就不喝了。)
  • 醋(偶爾喝,看來要戒掉。)
  • 植物油(我只拿來油拉漱口。)
  • 白糖(家裡連糖罐都沒有。平日完全不喝手調飲料,含糖量過高。)
  • 咖哩(偶爾煮。)
  • 化學藥品(完全不吃。)
  • 清涼飲料(很久不碰冷飲和冰品了,只喝溫熱或室溫的飲料。)
  • 啤酒、威士忌(完全不碰。)
  • 咖啡、綠茶(有咖啡因的一概不碰,其他還包括可樂和瓜拿納豆。)
  • 零食(執行「飯水分離」的一個月間已經戒掉不吃了,連義美食品也不再怒買。)
  • 蛋糕(不主動吃,有人請客還是會吃。)
  • 豆腐(偶爾吃。)
  • 蕃茄(不會主動買。)
  • 葉菜類(吃很多……!)
  • 熱帶與溫帶蔬果,如香蕉(滿常吃的,看來要停止。)
  • 鳳梨、芒果、柿子(完全不吃。)
  • 小黃瓜(偶爾會吃到。)
  • 檸檬(只做調味用。)
  • 西瓜(飯水分離後已經不吃了。)
  • 瓜類(完全不吃。)
看來我需要改變的幅度不大,先試一個月應該不成問題。希望這個方法能把我體內多餘的無用水分擰出來啊!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j2kz8y

星期五, 6月 28, 2013

跟著老師拉一拉:油拉療法簡介

前陣子胃痛。在好心網友的建議下,開始嘗試「油拉」(Oil Pulling)。在下有知識障,拉了幾天,不喜歡這種「不知為何而拉」的感覺,所以買了專書回家讀,試圖瞭解油拉之所以有效的原因,而這本專書就是由人稱「椰子博士」的營養專家暨自然醫學專家布魯斯.菲佛(Bruce Fife)所寫的《油漱療法的奇蹟:用油清潔口腔讓身體達到排毒與治療的功效》。目前相關的中譯專書也就只有這本而已。

花了一整天讀完之後,我對油拉療法的背景和療癒機制有了更多認識。原來它源自於古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近幾年因為烏克蘭的卡拉克醫師(F. Karach)將它應用在醫療上並獲得出色的成績,而開始受到重視。作者自己在親身嘗試後,成功治癒了困擾他數十年的慢性皮膚炎和頭皮屑,連臉上一顆長了二十年的瘤都突然消失,他因此花費大把時間研究油拉(即書中的「油漱」),企圖將這個費用極少的有效療法推廣給世人知道。

此書的主軸其實就是「萬病源於口」。口腔內有大量的細菌和微生物,如果牙齒因為牙齦和牙周病變而產生出血或潰瘍情形,細菌和微生物就容易藉此進入血液,造成一大堆疾病。作者舉出數量龐大的醫學研究資料,讓讀者理解何謂「局灶感染學說」,也就是一顆爛牙有可能是你罹患關節炎或其他器官疾病的原兇,而牙醫師對補牙材質的應用失當,也導致許多人產生了重金屬中毒的症狀。關於這點,我之前寫過一篇名為「牙齒、情緒與疾病」舊文,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研究證實,雖然油漱不建議用來取代刷牙,但用油漱口在減少牙斑菌和牙齦炎上的效果,明顯優於刷牙和使用殺菌漱口水。許多調查報告也顯示,它可以治癒(是治癒,而非改善)諸如:偏頭痛、支氣管炎、牙疼、血液栓塞、濕疹、潰瘍、癌症、腦炎、癱瘓、失眠、婦女病、慢性血液疾病,以及神經、胃、腸、肝、肺、心、腎等部位的疾病。卡拉克醫師便宣稱油拉治癒了他長達十五年的慢性血液疾病和嚴重的關節炎,他認為持續油漱絕對可以延年益壽。

至於油拉為何發生作用,作者認為重點不在油本身,而是「當你把油放進嘴裡時,那些微生物的脂肪膜就會被牽引在一起。當你把那些油在牙齒和牙齦之間漱得嗖嗖響的時候,細菌就會被篩出來,就像是被吸到一個強力的磁鐵一樣。躲在牙齦的裂縫中、牙齒的細孔和細管中的細菌會從他們的藏身之處被吸取出來,並牢牢地鎖在油漱的混合物之中。」也就是說,如果想改善健康,首先得改善嘴裡的「環境」,而在嘴裡把油攪動得越久,被吸出來的細菌越多,口腔自然也就越乾淨。

以下是作者列出的油拉步驟(括號內是我的補充):
  • 在空腹的狀態下開始進行,也可以事先喝一杯水,其實更鼓勵這麼做。(作者有提到,其實一天之中任何時間都可以油拉,可是初學者最好在飯前或空腹時進行,免得在不熟練又吃太飽的情況下把食物嘔出來。而且,先把口腔清乾淨再吃飯,可以讓你吃進較少的細菌。)
  • 取兩三匙(他指的是茶匙,一匙約5ml)的液狀椰子油含進嘴裡。(一次不要含太多,因為要留一些空間給分泌出來的口水。)
  • 吸一吸、推一推、漱一漱,讓油浸遍牙齒和牙齦各處。(嘴要緊閉,不要仰天漱口,像含水講話那樣,這可能會讓你不小心吞進一些油。漱過的油裡吸附了大量細菌和毒素,你不會想把油吞進肚子。)
  • 最後油和唾液的混合物會變成乳白色。(如果沒有變成乳白色,表示你在嘴裡翻攪得不夠。)
  • 在嘴裡持續漱十五到二十分鐘。(少於十分鐘效果不好。如果漱的過程中出現痰,可以先整口吐掉,然後重新含一口油,把時間漱足十五至二十分鐘。)
  • 把油吐進垃圾桶中。(或是塑膠袋。不要吐進水槽或馬桶,因為一段時間後可能造成阻塞。)
  • 漱口並喝上一杯水。(喝水有助於唾液的分泌。)
  • 一天至少要進行一次。(如果有較嚴重的健康問題,一天不妨多做幾次。一邊做事一邊漱就不會覺得久。)

那什麼樣的人可以做油拉呢?答案是任何想改善健康的成人,包括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他認為五歲以上的小朋友也可以做油拉,但建議做三到五分鐘就好,因為小朋友能夠專注的時間有限,太久恐怕會不小心把油吞下去。至於要「拉」什麼樣的油呢?作者表示什麼樣的「植物油」都行,雖然卡拉克醫師推薦精製葵花油,但他個人偏好用椰子油,畢竟他是椰子博士啊(他寫過《椰子療效:發現椰子的治癒力量》這本書)。他認為有沒有經過提煉或不是有機並不重要,只要拉的人能接受油的味道即可,重點在於拉的時間要足夠並持之以恆。


國外還有出油拉隨身包哩!不過她吐在水槽裡是錯誤示範 XD

開始做油拉之後,口腔、喉嚨和鼻竇裡的微生物和毒素會被清出來,所以常會立刻出現鼻涕和痰,喉嚨也可能會痛起來,感覺很像感冒。有些人則可能出現噁心、拉肚子、頭痛、發燒、疲累、冒痘、皮膚長疹子等狀況,但通常持續幾天(最多幾週)就會自然消退。作者建議做油拉時最好少吃西藥,因為化學物質會增加免疫系統的負擔,進而產生更多需要清除的毒素,並減緩療癒的過程。

我自己已經油拉了一週,每天吸地板時順便做,有時一不小心就超過三十分鐘,而且每次都清出一堆鼻涕和痰。最近額頭和下巴也開始冒痘,不過我原本又厚又白的舌苔完全不見了(胃寒的症狀),口腔感覺很清爽,早晨醒來時嘴裡也不再有苦味。我用的是一般烹調用的進口椰子油,740ml價格是330元,會員打完八五折後是281元。椰子油在二十四度以下會變成固態,如果天氣太冷或擺在冰箱裡,就只能用挖的。作者的做法是挖一匙油擺在碟子裡加熱,我想或許直接用打火機把湯匙烤熱也行吧?!

前幾天我剛讀完《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學給我們的啟示》這本書,作者是美國知名的細胞生物學權威,他提到,根據美國政府十年調查的統計結果,醫原病(醫療導致的病症)事實上是美國第一大死因,每年至少有三十萬件死亡案例是處方藥的反作用所導致。如果花費少又沒有副作用的油拉療法可以改善大家的健康,我想會上醫院看病拿藥的人自然就少,連帶地因為醫原病而失去性命的人也能順勢減少。那麼,台灣可憐的健保應該也就不會倒了吧。XD

噗浪討論網頁
http://www.plurk.com/p/itdogghttp://www.plurk.com/p/is7rl8

星期四, 4月 25, 2013

推薦《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

麻理惠的新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今天上市!我很榮幸地再次替她的作品寫了推薦序:


給整理初學者、中輟生和畢業生的終極指南

儘管在接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前,我已經花費四年多的時間,將老媽過世後留給我一整座遺物山,和自己長年積累的物品清掉了八成,可是若缺少這本書的點化,我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使住處提升至「零雜物」的境界,並寫出一本融合個人經驗的在地化雜物清理指南。也因此,作者無疑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如果有所謂的「整理之神」,麻理惠大概就是祂派來的天使。

我家目前只保留最必要的家具和物件,每樣東西都有自己專屬的位置。沒有塵蟎和雜物為患,這個空間維持著清新的空氣與大量留白,而我也得以減少許多費時費力的清潔勞務,把能量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原以為我的整理旅程終於走到了盡頭,往後只要輕鬆打掃、隨手將物品歸位即可,沒想到才讀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我又開始熱血沸騰地整頓起衣櫃和塑膠袋!

運用麻理惠的方法折衣服,單純的家事也能變成樂趣無窮的遊戲與挑戰。我的住處雖然不需要爭取收納空間,精簡過的少量衣物還可以全數掛上衣櫃吊桿,但不可否認的是,將非當季衣物折好挪往衣櫃下層之後,吊桿上的當季衣物似乎變得較具生命力、也更令人心動。塑膠袋也是,在被折成大小一致的平滑方塊並站進美麗的紙盒後,它們的模樣竟瞬間變得可愛討喜,真是不可思議。

每個人的整理進度不同,然而在完成「丟掉」這個動作後,大家幾乎都會面臨如何讓物品妥善就定位的收納難題,而這本書傳授的正是整理魔法的進階技巧。剛起步的初學者與缺乏信心的中輟生,可以藉由此書獲得清晰實用的指引,與激勵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即使是像我一樣自以為修完整理學分的畢業生,也仍能從中獲得令自己更為精進的提醒與啟發。

對坊間眾多整理收納書籍感到無所適從的人,建議直接讀這本就好。與其零零散散地吸收相關資訊,不如讓整理知識一次到位。順道一提,我覺得麻理惠分明具有諧星潛質,因為她描述平凡事物的特殊觀點經常逗得我咯咯笑。我覺得這本書就算當成闡述作者人生哲學的隨筆文集來讀,其實也相當有意思呢!


折塑膠袋快要變成我的興趣了!XD


我在「青豆化」之後衣服不多,一年四季的衣服可以全部吊起來,
可是讀完麻理惠這本附上詳細圖解的新書之後手很癢,很想折衣服,
於是立馬把非當季衣物統統折起來擺在下層的收納格裡。
是說我在衣櫃裡還暗藏了一個一週腰瘦10公分的神奇骨盤枕唷!

相關聯結
推薦《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igv2a5http://www.plurk.com/p/iivtfn

星期二, 4月 16, 2013

《寵物是你前世的好朋友》推薦序

繼《寵物通心術:62個通心術練習大公開》之後,我又替另一本與動物溝通有關的新書《寵物是你前世的好朋友:你們的相遇,從來都不是巧合》(Your Pets' Past Lives)寫了推薦序。這本書光看目錄就十分吸引人,收到書稿後我迫不及待地讀完,心中滿是感動。望著長相左右的三隻貓,我不由得心生感激。只能說,一日貓奴,終身貓奴啊!(羞)以下就是這篇序文:


看過勞勃.瑞福自導自演的電影「輕聲細語」嗎?劇中的馴馬師湯姆擁有與馬兒溝通的天賦,他以耳畔低喃和溫柔的撫觸,療癒了因嚴重車禍而身心受創的「朝聖者」,也令牠的小主人--在同一事故後被迫截肢而封閉內心的少女葛瑞絲--揮別昔日陰霾,重拾自信與笑顏。

現實生活中,本書作者的經歷更勝湯姆。擔任馬兒與騎士創傷諮商師暨動物溝通師的瑪德蓮,擅長以直覺讀取動物訊息,用催眠手法引導飼主回溯前世。透過NLP、脈輪觀想、花精、靈氣、水晶缽等療法,她協助人和動物釋放前世今生的情緒創傷,以及靈魂記憶與負面業力所衍生的肉體病痛。書中的諸多案例顯示,這些療癒之所以發生,來自於動物的智慧指引功不可沒。

我一直覺得寵物是有形的指導靈。牠們貼心陪伴,耐心傾聽,無條件地付出友誼和支持,而且從不批判。牠們總是帶來溫暖和啟迪:從狗兒身上,我們學會無私與忠誠,從貓兒身上,我們學會從容和定靜。牠們使遠離自然的都市人與大地之母保持連結,也使人類憶起與本體或內在高我的連結,讓我們對神性更有覺知。

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認為,和動物生活能幫助人類活在當下,歡慶生命。杜白醫師亦提點大家,同伴動物是善緣,是我們人生旅程中的共修。瑪德蓮則藉由豐富的諮商經驗,指出動物靈魂與人類靈魂結伴同行,為的是讓彼此的靈性持續進化,走向圓滿。只不過,靈魂來到地球難免迷失於恐懼和幻相,因此她引領人和動物運用內在資源,照亮內心的黑暗,通過病痛的考驗,而她自己也從客戶的療癒過程中,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回饋。

這本書談的不是作者的神奇能力,而是寵物和飼主之間,累世以來的互相扶持與緊密連結。在瑪德蓮筆下,已逝動物對飼主無怨無悔的愛,每每令我感動落淚,而涉及虐待的情節則令我對人類的無知和殘忍行為萬般憤慨。然而正如作者所言:「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無論這件事從表面上看來是多麼的令人痛苦。」當病痛、暴力、意外和死亡使我們專注於負面事物時,請記得動物的寬容和悲憫總能轉化這些無明,一如朝聖者敞開自己再度接納了葛瑞絲。

有些人對輪迴之說嗤之以鼻,甚至否定動物有靈魂;有些人相信前世今生,卻不接受靈魂可能在不同物種之間互換。倘若抱持這類觀點的讀者能以更開放的態度閱讀此書,他們將發現動物的智慧、意識進化程度和彰顯愛的能力,絕不亞於人類。傾聽同伴動物的心聲,和牠們一起探索並修復彼此關係中的缺憾,人類終將明白:動物不止是良師益友,更是生命奇蹟的推手。

相關聯結

作者Madeleine Walker的官網:Exchange of Love




(是的,我知道它的字幕讓人起肖)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iglzm3

星期五, 3月 08, 2013

《設計幸福寵物家》之貓奴書摘

朋友借我一本書,名為《設計幸福寵物家》,她認為作者的部分建議,與養了三隻貓又讓家裡「零雜物」的我,在做法上不謀而合。很可惜這本書目前已絕版(希望這麼實用的書可以重新出版啊),所以我將與貓相關的重點摘錄下來供貓奴們參考(至於養狗人家就抱歉了)。


  1. 想要在室內和貓狗一起生活,不要從人的立場來看,而要從貓狗的立場出發。
  2. 在室內擺設擬人化的貓狗道具,可以說是很危險的,因為貓狗的行為模式和常識跟人不一樣。不去尊重這種差異,只是單方面強迫推銷你的愛情(道具),貓狗反而會感到壓力。
  3. 想告訴貓狗什麼是「正確」或「不正確」的行為,時機很重要。要在行動發生的0.5秒內,做出對該行動的評價(Good / No),否則牠們無法了解。只要時機稍微出錯,或不斷反覆責罵,寵物會覺得飼主不是在否定行動,而是在否定自己,會變得容易害怕、沒有自信。
  4. 對貓狗來說,「容易理解的居住環境」有三個重點:一,用高低差或門來明確分割可以進去和不能進去的地方。二,不能讓寵物隨便碰到的東西,不要放在寵物手腳跟嘴搆得到的地方。三,用觸感讓寵物了解什麼地方可以磨爪子、磨牙,什麼地方不行。
  5. 想跟貓狗同住有五個重點:一,活動場所的保持與限制;二,保持收容率;三,清掃的容易度;四,維持空氣環境;五,不只是防堵,更要去滿足。
  6. 貓奴最好採「完全室內飼養」,別讓貓自由進出家門。只要家裡變成貓的地盤,貓就沒必要出門巡視地盤了。貓不是平面生活的動物,必須打造立體的運動空間才能讓貓過得舒適又快活。房間數量必須有「飼養數量加一」個房間,以便防止缺乏運動造成的肥胖,並消除貓的壓力。(我家只有兩個房間,可是有四個貓窩。)
  7. 如果是套房或雅房,要考慮到貓的上下運動,設計一些不繞過去就看不到的空間,這樣有可能彌補空間不足的缺陷。另外也可以將紙箱堆起來當成簡易健身器材,玩舊了就重做一個,讓貓有全新的道具可以玩。創造一個小巷子般的空間,貓也會很開心。
  8. 貓會在室內爬上爬下,只要活用室內立體空間,就能防止貓無聊或缺乏運動。不過貓雖然擅長垂直攀爬,卻不擅長往下爬,所以經常因為從高處跳下而傷到關節。使用室內橫樑的貓專用通道(cat walk)和二樓扶手,也經常會讓貓掉下來。所以請在此前提下,添加一些樓梯或斜坡。
  9. 一般成年貓咪,需要跳躍才能上去的高低差大概是40公分左右。所以要讓貓咪輕鬆上下的階梯高度,就是30公分以下。
  10. 貓非常喜歡靠窗看風景或曬太陽。請利用這個特性,積極運用窗戶讓貓做垂直運動。


    小舞喜歡在窗邊的貓平台上曬太陽看河景。

  11. 一般人認為貓喜歡爬到高的地方,實際上貓是不會隨便爬高的。通常是高處有讓貓在意的東西,或是貓想從那裡往下俯瞰,牠們才會往上爬。理由可能是想在高處埋伏,攻擊下方經過的獵物,不讓對方發現自己,而且視野良好方便監控。如果只養一隻貓,自然沒有一群貓之間的上下關係或緊張感,所以即便主人設置了貓塔或貓樹,貓咪也可能不賞臉。
  12. 要讓貓在家中自由走動,只要開幾個專門讓貓通過的開口或小門就方便多了。
  13. 「能夠自由行走的場所」,最好事先做些容易清掃的處理。由於臭味和污垢容易殘留在縫隙裡,所以地板請盡量選用縫隙較少的材料。無論貓狗,只要吃太多都會嘔吐。(所以我愛用塑膠木紋地板,便宜耐看又好清理。)
  14. 貓喜歡舔身體,貓唾液中的蛋白質會附在身體表面,隨著貓的活動到處散落。其中一種叫「Fel dl」的蛋白質是主要過敏源,如果長時間接觸這種過敏原,就會得到貓過敏的病症。飼主如果想要預防貓過敏,必須經常清掃貓的活動場所才行。此外,家具後面很容易累積濕氣和塵埃,也是一種污染室內環境的來源,所以盡量減少家具擺設也是很重要的。
  15. 想讓貓狗舒適生活,必須注意空氣流通和室內濕度的調節,這對防止臭味附著很有幫助。濕度一高就容易產生黴菌和繁殖跳蚤。話雖如此,過度乾燥也很危險。人、貓、狗都一樣,只要皮膚乾燥免疫力就會降低。另外,乾燥的空氣(室內溼度低於30%)容易引起靜電,跟「室內塵埃」合體後更糟糕。解決方法是選用灰泥或矽藻土等可以調節濕度的「調溼建材」。
  16. 收納食物方面,氧化是乾燥食物的大敵。打開後要小心保存在陰涼場所,避免包裝受損。
  17. 貓磨爪子的行為除了要把爪子換新,還有領土標記(散布味道)與刺激爪子快點長出來的效果,所以不能阻止貓磨爪子。對貓來說,磨爪子的場所必須是「對貓來說必要的」地點。這種地方多半是房間出入口、明顯的牆腳、柱子附近。飼養兩隻貓以上的話,就要增加磨爪子的地點來讓貓做標記。貓越多,標記地點就有越高的傾向。
  18. 瓦楞紙箱、麻繩綑起來的東西、地毯等,都很受貓的歡迎。(推薦買搖搖盆和貓大餅。)如果是木材的話,桐的圓木、橄欖樹、杉樹等針葉樹的木板比較軟,貓也比較喜歡。洗衣板之類的波浪板也不錯。國外有動物行為學者主張,直條紋或木紋會激發貓咪磨爪子的欲望。所以像壁紙或窗簾等裝潢材料,最好避免使用直條紋或木紋。
  19. 無論貓狗,七歲以後飲食模式就會轉換到老年型態,從這時起,聽力、視力和體力都會慢慢開始降低。老了的寵物最好生活在安靜、可以安心休養、不會有孤獨感、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就跟小狗小貓的時候一樣。一開始老化就換地方住,會對寵物造成負擔。所以在寵物還小時,就應該考慮老後的生活環境配置,趁早做好改造或更換配置的準備。
  20. 貓尿的臭味是狗尿的五倍。貓廁所最好設在人用廁所或洗衣間裡,只要換氣設備齊全,就不會那麼令人在意了。(我是擺在客廳裡但天天換報紙條。)
  21. 跟狗相比,貓不怕熱反而怕冷,設置日光浴場所和溫暖的床是很重要的。暖氣用具就算選用不容易燙傷的輻射熱式暖爐,貓也可能因為靠太近而造成低溫燙傷,所以用柵欄圍住暖氣用具就可以放心了。
  22. 為了不讓貓把紗門抓壞,可以選用強化的玻璃纖維紗網。
  23. 如果貓喜歡爬上窗簾橫槓或被高處吸引,就會抓著窗簾往上爬。可以選用長條式窗簾或捲簾來減少損害程度。(我家三貓不抓窗簾,但窗邊貓平台上方裝的是白色捲簾,因為貓愛待那裡,所以選用平常可收起,讓塵蟎難以附著的材質。)
  24. 把貓步道延伸到廚房是很危險的。貓專用通道的橫樑如果經過餐桌上方,貓毛之類的過敏原也容易掉到餐桌上,造成衛生問題。
  25. 不能做些人不能通過(進入)的通道或樓梯。我們必須仔細清掃維護寵物經過的地方,所以請把通道設置在我們碰得到的地方。
  26. 一般家庭會把貓狗的居住地點設在客廳,所以客廳燈具最好不要只有頂燈一種,可以搭配壁燈、桌燈等其他燈具來調整客廳亮度。在寵物睡覺前,減少色溫較高的螢光燈具照明,增加色溫較低、比較能安定情緒的白熱燈泡照明,比較容易讓寵物冷靜,好好睡覺休息。

沒有比曬太陽更舒服的事情了!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i9ko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