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21, 2009

越來越厚的書

以前我覺得看書一定得看紙本的,這樣讀起來才有FU。這大概跟CD剛出現時,大家還眷戀著LP的心態差不多。可是當買得起的房子越來越小,書架的空間越來越有限時,我已經不在乎什麼紙不紙張了。只要電子書閱讀機的技術成熟了,我一定會去買一台來消滅我家的書架。

大家有沒有發現,不曉得是出版商顧及大家的視力,還是想把書本的售價提高,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書本,行間普遍加大,頁面的margin也大幅增加。在不擁擠到無法呼吸的情況下,一個頁面明明可以排進十五、六行,可是有些書竟然只排了十三、四行,搞得一本書莫名其妙就多出數十頁,然後價格也順便加了幾十元。

多出來的頁數除了耗費更多的紙張,也蠶食書架的空間。長此以往,書架的容量只會越變越小,而房屋的坪效也會變得越來越低。換言之,把書加厚不僅不環保,還會墊高閱讀成本和都會區居民的收藏成本。對我這種經常買書的人來說,如果一切都能電子化,內容還能全文檢索,那就太美妙了。

到底台灣什麼時候才能有成氣候的電子書開放平台、通用格式和方便廉價的閱讀機呢?明年一月底的台北國際書展據說有近百個數位出版攤位,規模堪稱歷來最大,不過一時半刻間要出現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似乎是不太可能。在完美的閱讀機和相關配套問世之前,建議出版社還是把書印薄一點吧!

拿我最近買的一本書來舉例好了:


這本書一頁只有13行,一行只有32個字。
而且上下margin加起來竟有6cm!單頁的字數超少。


這大概是全書字數最多的一頁了。
如果把它排成一頁15行,一行38個字,那麼不到190頁就能搞定。
可是它印了267頁,訂價280元,厚度則比190頁多出0.5cm。
結果就是消費者必須多花至少80元,還得浪費有限的書架空間。

星期四, 12月 17, 2009

22坪荷蘭中古屋翻修設計案

這個之前忘了貼上來的設計案遠在荷蘭海牙(其實還有不少案件沒貼),是有數十年歷史的中古屋,共有兩層樓。圖面為做為公共空間的下層(上層為臥室、浴室、客房和洗衣間),格局包含:客廳、上網區、餐廳、廚房、廁所和室內梯廳。居住者為單身男性,因此以有個性、帶點Loft感覺的現代簡約風進行設計。


這是原始格局圖。我應屋主要求把中央下方兩個面對面的櫃子給拆了。
正中央收納櫃兩側的門也改為一扇大面積的玻璃拉門。
右上角的廚房改了開門的位置,原本的門封死變成梯廳的收納衣帽櫃。
新格局如下圖。這是我第一次設計有壁爐的歐洲老房子喔!


這是下層的平面格局圖。中央上方為梯廳、廁所和頂天收納衣帽櫃。


這是有老舊廢棄壁爐的客廳。我在壁爐旁設計了一個閱讀區。
由於當地氣候寒冷,所以設計時不用考量冷氣管線。
廢棄的壁爐拿來掛薄型電視,常用的葉片式暖爐則位於落地窗下方。


歐洲工資很貴,一天工錢大約是台幣一萬八(我想去那裡當工人了!)。
屋主預算有限,因此我替他配置了全間的IKEA傢俱。
但我還是忍不住偷偷在畫面裡擺了一把Eames的經典單椅 :P。


這是客廳的另一隅,左側沙發上方有掛畫軌道。
我在這個空間裡運用了大量的中灰色和深棕色,然後搭配白色的傢俱。
單身漢嘛!這種配色既沈穩高雅又不顯髒。


這是客廳與上網區的交接處,我以紗簾做區隔,紗簾還可以拉得更寬。


左側是由客廳望向上網區和餐廳區的另一個廢棄老壁爐。


從這個畫面可以看到開放空間的開闊感。畫面遠端是用餐區域。


畫面再轉過來一點,可以看到上網區的對面是大片玻璃拉門。
門後是往上層的梯廳、廁所,以及頂天收納衣帽櫃。


這是餐廳。餐桌椅、吊燈、碗櫥、單人沙發、立燈,全都來自IKEA。
我替廚房和餐廳搭配了深灰色易清洗的板岩磁磚,
它與客廳和上網區的淺色實木地板以弧面相接,這樣空間比較不會死板。


這是由廚房望向餐廳和壁爐。
可以看到板岩地板一路「弧」到壁爐和上網區頂天收納櫃的交接處。


這是由餐廳望向上網區和客廳。


客廳的四顆圓球吸頂燈也是來自IKEA,名為Fado。


玻璃拉門後方是梯廳區。右上角是廁所,廁所門邊外側有收納衣帽櫃。


細框玻璃拉門下有軌道,玻璃染黑。
右側的黑色單椅、黑色立燈、灰色畫作,是為了搭配板岩地板。


這是廚房一隅,有微波爐、專業烤箱,和左側大容量的滑門收納櫃。
流理台上、下櫃之間是灰黑色的馬賽克磁磚,用水泥原色填縫。

住在這樣的空間裡,免不了有朋友想來辦轟趴。重點是,應該也很容易交到女朋友吧!?

星期六, 12月 12, 2009

超 high 的 GUNS N' ROSES 演唱會

吼~~~昨晚超爽的。管他Axl Rose是不是已經老了、胖了、高音後繼無力了,光是能在有生之年見到Axl,而且還是復出巡迴演唱的「第一場」,我就覺得老天待我不薄了!


Chinese Democracy,陳雲林來台期間罰他聽100遍!(取材自Youtube)

我老弟特別提早在四點半下班,從香港飛回來聽「Guns N' Roses」的台北演唱會。時間超過預定開唱的七點半,他人還在機場出關,我也還在入場隊伍中緩緩前進。糟的是,當時板橋市中心塞到動彈不得,我估計老弟恐怕八點半才到得了現場。

老弟在電話中對擔心他錯過前半場演唱的我說,1992年他在美國看過GNR的演唱會,當晚的演唱延遲了一個半小時,他沒在怕的。果不其然,老弟八點半臨時買了票擠進搖滾A區,Axl立刻在八點四十分開唱,時間上抓得剛剛好。而七點半準時進場的我,反而在搖滾B區枯等了七十分鐘。

GNR的演唱會舞台效果十足,開場曲〈Chinese Democracy〉的3D中文字幕一登場就教人驚喜不已,後續的熊熊烈焰與煙火爆破更是high翻全場。我對GNR的新專輯不熟,Axl唱新歌時我沒什麼共鳴,可是只要經典老歌的前奏一響起,我就立刻扯開嗓門加入全場大合唱。


Sweet Child O' Mine(取材自Youtube)

我右後方那位白人老兄,從第一首曲子就開始狂野地跟唱,歌詞背得滾瓜爛熟不說,老實講歌聲也相當不錯。我覺得有機會他應該跟林鴻鳴PK一下GNR的歌,看看鹿死誰手。我自己就沒有那麼認真了,除了〈Sweet Child O' Mine〉可以背完整首之外,〈You Could Be Mine〉、〈Paradise City〉、〈Welcome To The Jungle〉我會唱的都只有副歌而已。

整場演唱會我最期待的就是〈November Rain〉。我非常討厭雨天,昨晚一開始涼風徐徐,可是九點半後竟開始飄起毛毛雨,而且雨勢越來越大。然而當這首歌的鋼琴前奏一響起,穿著短袖洋裝已經被淋成豬頭的我,忽然覺得這場雨是個「privilege」,是它讓這首歌曲的現場演出有了令人動容的畫面。

隔著朦朧的雨絲看Axl彈琴,聽他唱著「'Cause nothing lasts forever / Even cold November rain.」,感覺自己彷彿也進入了當年的MV場景。儘管GNR人事已非,台下的樂迷也跟變老,但曾經經歷那個美好年代的記憶,卻在這場大雨裡被一一喚醒。而Axl順勢將歌詞改為「cold December rain」的幽默舉動,更是讓我感受到他在火爆乖戾之外的另一面。


November Rain(取材自Youtube)

講到幽默,昨天Axl說了一則年代久遠的小故事。他說當年樂團剛在L.A.發跡時,他應邀參加過一場派對,席間巧遇「搖滾公雞」Rod Stewart等人,最後還見到了 Bob Dylan。只見Dylan一開口便問他:「你們什麼時候才要錄〈Knockin' on Heaven's Door〉?」

話說GNR早在1987年就將這首歌納入現場演唱會的曲目,但一直沒有推出錄音室版本。身為原創者暨原唱者的Dylan當然知道此事。見到Axl滿臉疑問,Dylan隨即補了一句:「Just give me the fucking money.」原來是Dylan老兄想要有些版稅收入啦!講完這個小故事之後,Axl還不忘提醒大家,「這是真的喔!」


Knockin' On Heavens Door(取材自Youtube)

Axl Rose生於1962年2月,明年二月即將滿48歲,虛歲更是年近半百。要全場暴走飆連續高音,在體力上應該是有些吃不消,因此在演唱中間或穿插各個樂手的獨奏是可以理解的安排。兩位吉他手與Axl相較顯得相當年輕,兩首電影主題曲在他們的詮釋下也頗為逗趣,只是給我的感覺反倒像是Axl的姪子們想在大叔開演唱會時趁機上台亮相。

沒有Slash、沒有Izzy、沒有Duff的GNR演出,終究還是遺憾。Axl也向韓國媒體表示:「與原始團員重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團員都致力於自己的音樂,而我也全心全意支持他們的努力。我想說的是,重點在於支持現任團員並提供最棒的環境,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做音樂。現在我心裡只有Guns n' Roses。」


Welcome To The Jungle(取材自Youtube)

不過,也多虧GNR,我才能第一次在「滾石雜誌」上看到「Taipei, Taiwan」的字眼(其實這本雜誌我也十年沒看了)。滾石雜誌報導,Axl為了來台北而在12/9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但因為隨行女伴被狗仔隊跟拍,憤而向狗仔攝影師揮拳。不過Axl沒有因此受傷,所以還是順利抵台進行演出。

演唱會結束時已近深夜十一點,但會場周邊的交通仍因此大為打結。我和老弟及友人出場後開始默地默往捷運站移動,不料路邊忽然出現一陣騷動,只見一輛賓士加長禮車(因為剛買了中古車的關係,所以一看就知道是W124車型)由場內駛入車陣。察覺GNR近在咫尺的樂迷們瞬間大 陣仗地湧向黑頭車,同時間也淹沒了路面...。

我已經好久沒這麼high了。今年無論是「音樂航空站」、「Blue Man Group」或「誠品音樂10年」,我總是不痛不癢地遠觀台上音樂人的表演,就像一個事不關己的路人。原本以為年紀越大,對音樂活動就越是提不起勁,不過直到昨晚我才明白:只要來的「咖」對了,一切就對了。就這麼簡單。


Paradise City(取材自Youtube)

相關聯結
Guns N' Roses官方網站
Guns N' Roses官方Twitter
主唱Axl Rose的Twitter
On Saturday 12th December 2009, @axlrose said:

What a way to kick things off!! What an amazing time!! Thank U Taipei!! Thank U Taiwan!! Thanks 2 everyone 4 all the incredible support n' positive comments!! "Talkin' About"...Tommy Fuckin' Stinson!! The best December Rain ever!! Hope 2 see U again!! Wanna tear it up in Korea!!

Guns N' Roses的My Space
Guns N' Roses的Facebook
Mobile01上的相關討論
另一個討論串(都事先告知了,現場還是有一堆人在偷拍,真是羞羞臉!)
[蘋果]槍與玫瑰照例大遲到 鐵嗓征服1.8萬台客
[蘋果]槍與玫瑰破例謝幕 多留台北1晚

星期三, 12月 09, 2009

飯後自由聯想

以下是今天晚上幹的無聊事,歡迎大家補充:


小熊維尼 vs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


「我們這一家」的花媽 vs 高雄市長陳菊


「哆啦A夢」的小夫 vs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


加菲貓 vs 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毅


「海底總動員」的海龜 vs 前任民進黨祕書長吳乃仁


蠟筆小新 vs 民進黨立委蔡煌瑯


「辛普森家庭」的Mr. Burns vs 民進黨立委柯建銘


「櫻桃小丸子」的爺爺 vs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


「癟四與大頭蛋」的Butthead vs 資深媒體人陳揮文


史瑞克 vs 國際知名導演蔡明亮

以下為網友補充:


花木蘭 vs 胡婷婷

星期四, 12月 03, 2009

寡欲而不役於物

這幾天新聞連續報導了英國男子波伊爾「不花錢,過一年」,以及他在免費生活滿周年後,以別人不要的食物「辦桌」邀請兩百五十人一同慶祝的事蹟。而台灣媒體理所當然地將他住休旅車、靠太陽能發電、吃自己種的食物、穿撿來的衣服這樣的行為,處理成一花絮妙聞。可是我們也要把它當成花絮妙聞來看待嗎?

波伊爾的英文全名是Mark Boyle(跟星光大嬸Susan Boyle沒有關係),這位老兄去年就曾因為打算從英國布里斯托徒步走到印度而躍上媒體。今年他架設了一個名為「freeconomy community」(免費經濟社群)的網站,聲稱其目的是為了「透過簡單的分享動作,協助人們與當地社區重新連結。」他說:「分享我們的資源不止對環境有益、讓你省錢,還能與住在附近的人建立友誼。我們稱之為三贏局面。」

波伊爾自稱「freeconomist」,免費經濟實踐者,不過在這個名詞出現之前,我多半以「freegan」這個字來稱呼選擇這種生活型態的人。

Freegan採取的是一種反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他們有限度地參與物質經濟,並試圖在生活中消耗最少的資源。他們彼此分享、崇尚自由,不過一般人對他們的印象往往來自於媒體的負面報導,認為他們就是「在超市外面的垃圾筒裡撿食物」的人。

只不過,比起有限度的參與物質經濟,波伊爾「一毛不拔」的作法似乎又往前了一步。

這倒是令我想起,三年前有位美國記者兼作家茱迪・黎凡(Judith Levine)也幹過類似的事。兩年前她的書推出了中文版:《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365天零購物生活日記》。當然她並沒有像波伊爾一樣住在車子裡,而且也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可是她書中的一句話卻令我印象深刻:「我告訴自己,我需要的是不消費也要有自信。」

這句話,剛好又與安妮・李歐娜(Annie Leonard)的訴求有些雷同。李歐娜是誰?她就是兩年來締造七百多萬瀏覽次數(應該是不包括Youtube轉載版的瀏覽次數)的動畫紀錄片「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的編寫者與主講者。在片中,她以幽默生動的方式,將一件物品從原料開採→產品製造→分配行銷→消費使用→廢棄處理的過程條理分明地表現出來。

「東西的故事」曝露出全世界都會區人口過度消費、不愛惜物資的事實(所以freegan和freeconomist才有食物和東西可以撿),以及物品在成形前與廢棄後所造成的世界性問題,例如過度開採、毒物污染、低薪勞力等並未反應在售價當中的可怕代價。但看在我眼裡,最可怕地當屬人們無意識地進行著「工作賺錢→回家看電視→物欲被激起→外出消費→工作賺錢支付帳單→繼續看電視刺激物欲→繼續外出消費→繼續為了帳單而工作」這樣的循環。



上述可怕的循環請見16'19"處,看中文字幕版請點這裡(取材自Youtube)

李歐娜說,研究指出我們今日用於休閒的時間比封建時期還要少。換言之,如果物欲變少,工時自然可以縮短。波伊爾的生活方式對我而言雖然稍嫌激進,可是他不用工作、可以隨心所欲支配時間的自由卻十分教人羨慕。而茱迪・黎凡的不消費,除了可以讓自己更加愛惜既有物資,更有意識地去排除衝動消費,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工時,因為需要支付的帳單已經大幅減少(除非你十分樂在工作,而且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

於是,後知後覺的我忽然發現:免費=free=自由!而免費除了可以用「不消費」來詮釋,其實也可以靠「分享」來達成,這不就是波伊爾設立「freeconomy community」的用意嗎?對我個人而言,整個計劃的重點不在於環保、省錢、交朋友,而在於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讓人「自由」!

台灣的「freegan先驅」區紀復先生寫過一本名為《愈少愈自由:鹽寮樂修二十年》的書。坦白說我無法接受苦行僧似的生活,但我欽佩他的理念。相較之下,《半農半X的生活》裡所描述的生活方式至少還能維持一點最起碼的生活品質(乾淨衛生,有美感,還有一張舒服的床是必要的)。不過基於本人對於種田偷菜這種事情沒有熱血,而且在鄉下找地蓋房子的計劃也還沒有著落,所以現階段我最可能執行的部份就是降低物欲,愛惜物品。

過去一年來我陸續清掉許多雜物,也接觸了像是《簡樸-艾米許人的生活美學》、《簡樸》、《不浪費的奢華》…等相關書籍。這個過程讓我的物欲降低不少,在購物時也更有自覺。簡單來說就是:一、非必要的東西不買;二,要買就買好一點、可以用久一點的。自由自在、「寡欲而不役於物」才是我應該追求的目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