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25, 2009

靈修=零修行+零修養?

我很生氣,因為我被一個口出惡言的所謂知名靈修人士給惹毛了。老闆指定我採訪他,而我以恭敬的態度去信詢問對方能否接受專訪,並提出了公司方面暫時擬定的訪談主題,採訪所需佔用的時間,還提到如果對方不滿意我們擬定的主題,希望對方能建議我們更為恰當的主題。若是願意撥冗受訪,我們會非常感激,同時也希望對方能回覆信件告知進一步的聯絡方式。結果此人只拋來一句:「採訪者先去弄懂什麼叫人際交往的禮貌再來。沒有興趣。」是的,沒有前言後語,就這一句。

這不是我第一次碰到這種沒禮貌的「知名」靈修人士了。我之前就遇過滿口答應可以受訪,卻在截稿前夕不動聲色放人鴿子的傢伙,也遇過用色瞇瞇的眼神直盯著別人瞧的痴漢級修行者,還遇過自以為是外籍巫師的門徒,就用以上對下的口吻教訓他人的人。可是這種對陌生邀訪者口出惡言的知名靈修人士,無疑更教人火大。我不知道他修行是修到李慶華家裡去了,還是他一直沒弄懂,真正不懂「人際交往的禮貌」的人,其實是他自己?每次看到這些人開工作坊出書辦座談會,被大家尊稱為老師,我的胃就一陣翻攪。

我們一般人鬧彆扭叫做不識大體,冥頑不靈。靈修人士對旁人出言不遜就叫做有個性,不與世俗同流,而不明所以的追隨者們還會跟著瞎起鬨。有錯一定是別人的錯,自己的老師一定不會有錯。這是什麼狗屁不通的雙重標準?這些打著修行者、心靈大師名義賺到金錢和知名度的人,難道不該以更高的行事標準來衡量嗎?我是說行事標準喔,不是道德標準。連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都做不到,我如何奢求他們知道什麼叫做道德。憑什麼採訪者要被如此踐踏,憑什麼受訪者可以如此高高在上。今天換作是大媒體邀訪,這些知名靈修人士恐怕會立刻換了面具也換了態度。

另外有一種知名靈修人士,自以為想採訪他的人都是為了認識他、利用他,還想順道挖點寶帶回家。就我這個宅女而言,我只是為了工作,我並不稀罕出門認識什麼心靈導師、靈修大師,這種往自己臉上貼金還兼有被害妄想症的人,我真的連碰都不想碰。而最不要臉的知名靈修人士,就是把採訪過程當做講課,把採訪者假想成對其充滿崇拜的無知學生,然後大放厥詞,甚至咒罵同業。而身為採訪者,為了完成工作,為了寫出充滿正向訊息的報導,只得在過程中忍耐這頓排頭,忍耐這些心靈導師的抱怨和習氣,回家後還得重聽一次錄音,把這些狗屁倒灶的東西刪掉,只留下美化他們的字眼。

做採訪,偶爾可以碰上幾個有點意思的人,但更多時候我必須把對方答非所問、語無倫次、倚老賣老、充滿怪力亂神的發言,整理得像是暮鼓晨鐘般的醒世箴言。明明是死愛錢的生意人,我卻得用文字將他們包裝成一個頭上閃著佛光的智者。坦白說,我經常懷疑自己從事的是文字詐騙工作,我是造神運動的幫兇。可是為了填飽肚皮,我也只能用「我不過是在隱惡揚善」這樣的鴕鳥心態來自我安慰。萬一哪天這些被我美化過的心靈導師出了包,我真心祈求業力不要回到我身上。

會讓我由然生出尊敬之心的知名靈修人士少之又少。有了錢有了知名度,心性要能不變質是很難的考驗。看過很多書,不代表他有相對的靈性。出過很多書,不代表書就是他寫的。上過很多媒體,不代表他真的值得信賴。號稱通靈,也不代表他真的通到高靈,或許他通到的是惡鬼、是邪魔。有一堆學生和門徒前呼後擁的,更不代表他有能力帶領大家離苦得樂、開悟成佛。所以,我對這些受訪者一直是抱持著禮貌、尊重但是微微質疑的態度。

偏偏,我們過份抱以禮貌、過份尊重受訪者,反倒讓某些自以為是的知名靈修人士將我們視為「崇拜者」,而對我們回以隨便應付即可的姿態。例如就有受訪者,我問什麼,他便反問什麼,好似開悟高僧在逗弄一個求道者。甚至還有受訪者說過,「我懂那麼多,隨便丟點雞骨頭出來啃啃,大家就高興死了。」這種不堪入耳的話我能寫出來嗎?而要求在出刊前先看過稿件的受訪者也不在少數,如果寫出不順受訪者心意的稿子,難保不會被要求修改。秉持與人為善的心情,我通常還是會順著他們的心意,但完成的稿件往往和這些人受訪時所呈現的樣貌大異其趣。於是,我覺得我在說謊,我痛恨我寫來出來的東西。

我認為,這些所謂的心靈導師在還沒升天前,不過是同樣得吃喝拉撒睡的地球人,只是比我們早一步接觸我們在未來或來生,終將接觸的道理和意識罷了。採訪者和受訪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採訪者為了工作需要而去接觸受訪者,受訪者可依個人狀況(有沒有空?喜不喜歡這個媒體?)和需求(想傳達個人理念?想增加曝光度以刺激書籍銷售量?)來選擇接不接受這個採訪邀約,畢竟採訪者和受訪者都要因為這個可能的採訪,而在這生命中的這一小段時間裡共處並進行交流。受訪者如果覺得接受採訪浪費時間,那麼採訪者又何嘗不是得投注心力進行聯繫、擬定題目呢?還是說,心靈導師的時間比我們這些低下的採訪者要來得寶貴?

搞靈修,不代表自己可以用鼻孔對著別人噴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做事方法。就我個人而言,初次接觸陌生的受訪者時,我習慣先以電子郵件詢問,讓受訪者心裡有個底,知道我打算做什麼,然後再進一步去電詢問,如此既能省去溝通時間,也可加快溝通效率。但如果對方不這麼想,他認為我一定要先去電詢問,或是親自遞上名片、送上禮物或現金才叫做禮貌周到,那麼至少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告知,而不是以這種粗暴的語氣責備他人。這種應對進退之道,相信沒有靈修經驗的一般上班族也都應該知道才是。我也是人生父母養的,實在沒有必要如此任人糟踏啊。

星期二, 4月 21, 2009

小步玉樹臨風帥照數枚

驚覺敝格歷來最受歡迎的還是「家貓文」,所以乾脆再拿家貓文來墊個檔。今日貢獻小步玉樹臨風、飽滿挺拔之帥照數枚。由於是家貓,拍照背景自然全是自宅。


小步雙手併攏在餐桌上呈「遠目」貌,眼珠子上還有絢爛的彩影。
我覺得這張超有氣質啊!位於畫面前景的是德國的BMF骨董燭台。


有時不免覺得小步臉太腫了,腫到只要頭一偏牠的眼睛就會變得一大一小。
這張帥照走優雅路線,瞧小步還把右手擱在燭台上呢!完全不用人教喔。


一整個覺得小步很會擺POSE,這張很有名模故作冷淡、欲拒還迎的fu。


這是剛在廚房嗑完神奇貓草、雙手交握盤据在餐盤上的「小步老爺」。
小步的內心話:「來人啊!這麼點貓草就想打發我嗎?」(怒目)
我們家雖然沒有「貓鍋」,可是有憤怒的「貓盤」喔!


小步熱愛電磁波。任何家電用品牠都可以抱著呼呼大睡。
這是前幾天牠剛睡醒還抱著電話機時拍的,果然有些眼神渙散啊!


成天關在家裡,小步偶爾也嚮往窗外的世界。
這是牠站在工作桌上向下眺望的模樣。(怎麼有點像是男人尿尿?)
右下角是用樹根做成的蘋果,在公平貿易店買的,可是店已經倒掉了。


不知怎的,我覺得這張照片具有濃濃的戲劇性,似乎可以做成海報。
這是在玄關盡頭拍攝的,當時水洗石盆裡的白花天堂鳥還健在。

星期一, 4月 20, 2009

多數收藏並不等於投資

家裡清除雜物的工作仍持續進行著。昨天下午的最新進度是把外公留給老媽,老媽又留給我的一些舊郵票和首日封拿去牯嶺街換現金。我對集郵毫無興趣,陳年的收藏只會讓我呼吸道過敏,而且還會佔去家中寶貴的生活空間。不過在拿出去兜售之前,我還是花了兩個下午,將舊郵票和首日封用夾鍊袋分門別類地整理妥當,甚至連每一枚首日封的拍賣起標行情也都做足了功課。

起標價是一回事,有行無市的首日封不勝枚舉。經常可見的是,一枚從民國四十幾年保持至今、貼了四分郵票的低值首日封,在擺了五十年後仍不到四十元的價值。雖然以拍賣起標價估出的首日封總價高達一萬五,但做生意的店家必然不會以這種行情收購,所以加上全部的舊郵票、幾枚清朝的錢幣、一枚毛澤東的紀念章和兩本全新的年度集郵冊,最後只換回六千塊錢而已。


台灣光復紀念郵票的驚人面額見證了當時的通貨膨脹。

集郵社老闆說,現在的人不寫信,在用不著郵票的情況下,集郵的人也少了。就算拿近幾年的全新郵票去賣,店家最多也只能以八折價收購。至於這些郵票的去向,老闆說多半是賣給公司行號寄信使用,而公司行號跟集郵社購買這些打折郵票,多少也能節省些許郵資費用。換言之,一本五百元面值的郵票,只能換回四百元現金,如果覺得不划算,還不如留下來自己慢慢用。

我上網查詢了一下,發現原來民國七十三年以後的郵票並沒有漲價。如果以為從小到大保存了二十五年的郵票會因為歲月的推移而升值,那就真的想太多了。從書到CD再到郵票,我從變賣雜物的過程中了解到,除了有錢人收藏的畫作和名錶有升值空間之外,一般市井小民的收藏(諸如模型、公仔、漫畫…)到頭來只會變成家中不值錢的雜物。

「收集」的本質是「佔有」,而「這些東西將來會升值」,不過是自我催眠並合理化收藏行為的浪漫理由。我曾經在《太多了!減法的生活空間美學》一書裡看過一個例子。有位太太收集了許多Beanie Babies布偶,因為她深信這些娃娃未來會增值。十幾年後孩子要上大學了,結果這些布偶只是成了舊布偶,並沒有成為可供孩子繳付昂貴學費的有效「投資工具」,反而一直佔據了家裡不小的收納空間。

知道Beanie Babies的人,一定清楚某些「已退休」(即絕版不再生產之意)的布偶曾被有心人士炒作成天價,讓大家對自家布偶的未來身價充滿幻想。我小時候也這麼以為,結果現在家裡還有十幾隻Beanie布偶,想用一千元的整數網拍出清,卻足足擺了三年都賣不掉。回頭看這些布偶,其實造型並不是真的那麼討人喜歡,當年會買下,多少都有些自以為在「投資」的心態作遂。

如今我收集的小東西只剩下「迷你版經典小椅子」這一項,而且我是真的喜歡這些椅子,就算過了十年、二十年它都不增值我也無所謂,因為我不是把它當成「投資工具」在買。釐清這一點之後,有很多不需要也不是真正喜歡的東西我就根本不會花錢買下了。與其買些自以為會增值、最後卻變成雜物、重點是自己也不是很喜歡的小東西,倒不如把小錢積成大錢之後拿去買黃金還比較能保值。至少我相信繼承到黃金,會比繼承到一堆難以處理的「收藏」,來得讓子孫們開心。

星期四, 4月 16, 2009

先別急著吃三餐

今天讀完一本名為《先別急著吃三餐》的小書,作者是日本自然醫學專家石原結實。石原醫師在書中自曝每年要寫十到二十本書,剛才上博客來查詢,發現單是他的中文譯本就多達二十四種。

前年我曾讀過他的另一本書《擊退萬病!從下半身開始》,也翻閱過他的其他中譯本。感覺上他的健康理論一以貫之,例如《先別急著吃三餐》的內容和《空腹力革命》差不多;《體溫太低,當然會生病》的內容和《37℃讓你不生病》也大同小異。換言之,看一本等於看十本。

從這一大堆書的內容,石原醫師的醫療理論可以歸納為「百病的根源在於血液污濁」這一句話,而造成血液污濁的原因則有以下幾點:一、吃太多。二、缺乏運動。三、壓力。四、受涼。五、環境污染物質。六、水分攝取過量。而以上六點疾病主因又被他再總結為「吃太多」和「受涼」這兩點。要排除這兩點,石原醫師建議大家必須做到以下這幾件事情:
  1. 少吃。多吃無益,一天一到兩餐,可以促進排泄、消除疲勞、使頭腦更清晰。(而且還可以省錢!)
  2. 溫熱身體。體溫上升一度C,免疫力就會提高五到六倍。保持腹部的溫暖可以減少疾病。(所以大家開始像老人一樣裹著束腹行走江湖吧!)
  3. 運動肌肉。體溫有40%是由肌肉產生,而全身肌肉有75%集中在下半身,所以健走是肌肉運動的根本。(作者本人可是六十多歲了還在練舉重喔!)
石原醫師表示,生病時的食慾不振,其實是身體防禦機能的表現。從書中列舉的許多實驗結果可以證實,「吃太多,死得快。」為了做到「三餐定時定量」,而硬是在不餓的時候強迫自己進食,反而是適得其反又戕害健康的行為。

對於吃飯時間,我向來是依本能來決定。餓了才吃,不餓就不吃。我從不因為別人認為我「應該」吃飯,而為了配合別人的規定或是滿足他人的期待而吃飯。所以之前當上班族時,我總是為了午餐時間與飢餓感來襲的「時間差」而備感困擾。有時明明不餓,卻要被同事以「不吃會弄壞身體喔」這樣的耳提面命來諄諄教誨,實在令人相當無奈。所幸現在在家工作用餐時間可以隨心所欲,我想,不當上班族應該可以讓我多活幾年吧!

以下是石原醫師推薦的「石原式基本餐」(可自行調整要少吃哪一餐):
【早餐】(擇其一)
  1. 不吃
  2. 喝茶配酸梅乾
  3. 加黑糖的薑茶一到兩杯
  4. 胡蘿蔔・蘋果汁一到兩杯
  5. 薑茶一到兩杯加上胡蘿蔔・蘋果汁一到兩杯
【午餐】(擇其一)
  1. 蕎麥麵(加蒟蒻、裙帶菜、乾麵)加上許多葱和七味辣椒粉
  2. 很多料的烏龍麵加上許多葱和七味辣椒粉
  3. 披蕯或義大利麵加上辣椒醬
  4. 白飯或便當要細嚼慢嚥,吃八分飽以下
【晚餐】

含酒精在內,吃什麼都可以

如果不清楚為什麼要喝(加了黑糖的)薑茶和胡蘿蔔・蘋果汁,可以進一步閱讀石原醫師所寫的《輕鬆享瘦薑紅茶:最佳懶人減肥法!》、《生薑治萬病》、《紅蘿蔔汁讓你健康一輩子》、《紅蘿蔔汁,喝出健康與窈窕:輕鬆排毒改善體質》、《紅蘿蔔汁真的有效》和《胡蘿蔔・蘋果汁斷食療法》。若想進一步瞭解關於血液淨化和減肥的知識,則可以閱讀石原醫師所寫的《剷除萬病的元凶:淨化血液健康法》、《日本No.1自然醫學家的「健康保證班」》以及這個月剛出版的新書《體內淨化大作戰》。

不過我覺得這些書的內容都很雷同。挑一本來看,然後認真執行就夠了。

星期五, 4月 10, 2009

專訪「倪桑」倪重華

以下是去年十一月時替「心光網」寫的專訪文,眼看已經四月啦!不曉得為期四天的「第一屆華山心靈體驗節」辦是不辦?以下是正文:

人稱「倪桑」的倪重華,是台灣教父級的資深音樂人。創辨「真言社」期間,他曾將林強、伍佰、張震嶽、林暐哲等創作歌手帶進樂壇。其後擔任MTV音樂台總經理,又推出過爭議性極高的「好屌」廣告。近幾年,他更打造出話題性十足的「台客搖滾嘉年華」。很難想像,與娛樂產業關係緊密的倪桑,已預定於明年四月,在台北「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舉辦為期四天的「第一屆華山心靈體驗節」。這將是台灣首次出現以「心靈」為主題所企劃的大型活動。

在被問及何以十餘年前即對身心靈領域產生興趣時,倪桑不改音樂人本色,直言是因為「好玩」,而且接觸範疇遍及奧修、佛教、密宗、能量、催眠等等。「後期我幾乎都在學習身體工作。按摩、靈氣、頭薦骨、rebalance(能量平衡按摩)這些課我都上過。」此外,他也學習過心理劇與家族排列。

家族排列是德國心理學大師海寧格所發展出來的心理療法。倪桑解釋,家族排列能透過角色扮演與互動來觀照關係脈絡與系統動力,協助個案跟已故、無法溝通的人進行溝通,還能用來化解生命中的議題,例如悔恨與愧疚,而且適用對象不限於家族,朋友、同事與組織關係也行。

除了人際關係,家族排列也能處理土地關係。倪桑提到,某個案的父親想回中國找原配,但母親不肯,這在台灣是很普遍的現象。他說:「那次德籍 leader要我扮演中國大陸,另一人扮演台灣,她要求我們雙方進行對話與和解。」Leader點出,個案父親的根在中國,人的根不能斷,否則日後家族會一直出問題。倪桑笑說,「從此以後,我對統獨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或許政治人物都應該去試試台灣與中國的家族排列。」

心理劇也是倪桑樂於推薦的治療方式之一。「它是我見過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倪桑興致盎然地說:「我有個朋友有懼高症,連桌子都不敢站。我帶他去做心理劇,經過導演的鋪陳,一個鐘頭後他竟站在桌子上淘淘不絕地演講。導演問他還懼高嗎?他說不會了,站在桌子上的感覺很好。」

倪桑解釋,心理劇重視情緒的宣洩。藉由角色扮演、角色互換與情境重塑,個案主角能在導演與專業輔角的協助下演出自己的問題,從而覺察內心壓抑的情緒與衝突,並在過程中認清自己的生命課題。他也強調,家族排列與心理劇的治療可能需要不止一次,若當事人選擇自溺在情境中,那麼再多治療也是無繼於事。若當事人願意宣洩、和解、放下,則有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聊到靈修,倪桑說他對靈和前世比較不感興趣,他喜歡的是靜坐、運動和爬山。最近他剛上完「Guruji淨化呼吸」課程,自覺收獲頗豐。「我修的是『當下』。當下不是掛在嘴邊的兩個字,它是一種真正的存在狀態,而淨化呼吸就是一種教你進入當下的方法。一般人不太運動,但這個呼吸法能讓你在身體靜止時,藉由呼吸來運動,並讓感知漸漸分辨出當下。」

對身體工作涉獵頗深的倪桑,也推崇頭薦骨平衡在啟動生命能量上的功效。所謂的「頭薦骨系統」,包含頭骨、脊椎、薦骨、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包覆系統的那層膜會隨著膜內液體的流動而震動。若調整這股流動的力量,將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增強身體原本即有的自癒力。「它和一般的整脊不同,」倪桑說:「它的動作很精微,調整單一部位需要三十分鐘,因此服務提供者需要有很好的靜心品質。」

倪桑繼續說明:「我們一直被教導的是,你會放鬆並不是因為我提供了服務,而是你原本就具有讓自己放鬆的能力。我以前工作壓力很大,後來去學按摩,我發現替個案按摩之後,我得到的放鬆比我接受別人按摩時所得到的還大,我覺得這個太 benefit 了。再者,身體工作不是治療,它只是提供一種不同品質的放鬆經驗,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療癒、自己放鬆的能力。」利他就是利己,這句話套用在身體工作上真是再貼切不過。

上過許多不同的課程的倪桑,認為挑課程必須看年紀、看狀況,「但是太貴的課不要上。」他既認真又打趣地說。「我認為最好不要太專注在某種課程上,菜最好是換著吃。修行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課程換著上,並不會有流於浮面或是不夠深入的問題。現代社會資訊爆炸,我建議年輕人不必一開始就談修行,但至少要學會排除自身壓力的『技術』,不然健康會出問題。」

那麼年底即將在華山文創園區搶先登場的「一日心靈體驗營」,是否也包含倪桑以自身學習經驗出發而納入的課程呢?「體驗營走的是泛 meditation(靜心)路線,一整天的課程很多元,早上可能是奧修的動態靜心,中午有一場演講,下午則是一中一西的課程,例如舞蹈、武術或太極導引。除此之外,我也會找一些拍心靈電影的台灣導演或是單車老師,和大家分享他們在心靈上的體驗。這會是很好玩的活動。」

訪問結束前,倪桑向我們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談靈修的《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一本是談各種修行法門的《自悟之路》。前者指出,靈修不是為了超越肉身,而是為了體現肉身的價值;後者則是列舉了貼心實用的靈性工具,讓讀者能自行將神聖事物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修行,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我』身上,我看到的、經歷的過程,都是我個人的體驗。」倪桑總結地說:「修行的意義就在於時時刻刻體驗當下,活在當下。」

相關聯結
從新台語歌到飆舞 真言社寫下輝煌十年
莫雷諾:心理劇創始人
神奇的頭薦骨平衡療法

同場加映



星期四, 4月 09, 2009

知識「無」價

原本客廳隔音窗的下方有四排擺得滿滿的CD,一排的數量大約是一百五十張。前陣子為了清除雜物,索性連不會再聽的CD也順便出清,算一算正好空出兩排。騰出來的空間目前改用來展示我的小椅子,猛一瞧還真是壯觀吶!


書和CD毫無疑問是最不保值的東西。書的回收價大約只有一折。CD更慘。

這回我拎了大約兩百張單價約四百~四九九元不等的代理版和進口水貨CD,以及大約一百張單價近千元的日本航空版CD去二手店賣,結果前者估出來的價格是一張二十元(虧我還為了賣個好價錢而換裝一個十塊錢的新殼),後者則是一張四十元,幾乎連半折都不到。總計三百多張正版CD只換回7,090元,而老闆竟還相當「豪氣」地說,「給妳七千一好了!」原價近十七萬的CD到了二手市場只有七千元的行情,實在叫人欲哭無淚。

昨天因為送了一些不會再看的書給學弟,於是又聊起二手書的話題。他悲情地說,因為搬家的緣故,他清出好幾本厚厚的電腦書,想想不景氣還是拿去光華商場換現金好了,怎料千里迢迢騎車前往,還自己費勁扛到店門口,卻只換回「二.十.塊.錢」。學弟扼腕地表示,「早知道就拿去稱斤賣掉,搞不好價錢還高一點。」

看來果真是如此。剛才查了一下,紙類回收價格就屬書籍類最高,一公斤約五元。一疊二十幾公斤的電腦書應該可以賣個上百元。果然知識「無」價啊!話雖如此,我這個月以來還是敗了六本新書啊。壞習慣,金歹戒!

相關聯結:
設計師名椅新玩具入手
「設計師名椅」第五彈盒玩入手!

男人月經雜談

奧修的某些見解還挺有意思的。聽他談女人與婚姻,深受舊思想壓迫的傳統女性應該會覺得飄飄然甚至是痛快。昨天碰巧讀到一段摘錄自他1987年某場演說的文字(收錄於《叛逆者》一書),內容是奧修在談「男人的月經」。這不是比喻,他講的是事實,而且這在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已經稱得上是老梗了。

奧修在駁斥女性因為有月經所以無法像男人一樣成道的謬論時提及,「女人有月經,男人也有。」他解釋男人的月經不像女人需要見血,因為男人的月經是比較心理的,而女人的月經是比較生理的。「如果每個男人都寫日記,他將會感到驚訝,每一個月,在經過二十八天之後,有四、五天的時間他的脾氣會變壞,剛好就像女人變得很易怒、變得容易被小事所煩擾一樣。」他說道。


如果先生和太太兩個人的經期不幸碰在一起,擦槍走火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奧修建議,如果先生能夠連續寫四到五個月的日記,然後找出他的月經週期,他就能讓太太和家人知道,在那四、五天要對他更加體恤、更加容忍,因為他的情緒起伏和女人在經期裡的表現沒兩樣。

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男人在這方面的認知還是不多,聽見男人以「妳那個來了喔?」這種輕蔑的語氣來嘲笑女性也仍屬常態。男人似乎還是沒搞清楚,他們體內某種激素的變化或者說生物時鐘的節奏,會讓他們的情緒、創造力、敏感性和理解力以大約二十八天為週期,規律地出現低潮。當然低潮不是病,犯不著大驚小怪或是施以藥物控制,不過如果男人可以明白自己也有情緒震盪的時刻,或許可以不再用刻薄的字眼調侃女性。


只有「心理性的月經」讓男人省卻了滴滴答答出血和買衛生棉、洗血內褲的麻煩,看在女人眼裡未免覺得老天太不公平。不過經方派名中醫師倪海廈解釋,小腸與膀胱之間是(中醫理論裡)所謂精宮的位置。小腸的熱能在吸收食物後轉交給脾臟,脾臟再將紅色的營養轉交給心臟。心血走進入小腹時,有部份血液會進入精宮由小腸再熱化一次。熱化後的精液就停在這裡,此時它還是紅色的。

他說:「因為這是人體提鍊萃取食物精髓的過程,當然會產生殘渣,殘渣延著任脈直昇到口周圍,於是男人就有鬍子。所以,可以說女子有月經,而男人有日經。每天刮鬍子把殘渣去掉,是正常男人都有的現象。」換言之,女人一個月只要易怒個四、五天,同時麻煩個四、五天即可,但男人除了要易怒個四、五天之外,還得天天刮鬍子!只不過,如果鬍子等同於經血,那麼留鬍子豈不就像是在臉上展示經血嗎?忽然覺得鬍子很噁心耶。


這位就是靈修大師-奧修。

星期二, 4月 07, 2009

「百猴效應」的解答?

不知各位是否聽過「百猴效應」(Hundredth Monkey Effect)?這在靈性書籍上是很常見的比喻,意思是當從事某種行為的個體達到一定的數目後,這種行為就會超越距離的限制,神奇地隔空散佈到其他區域去。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百猴效應」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75年勞倫斯・布萊爾(Lawrence Blair)的著作《Rhythms of Vision》的序裡面,後來因為萊爾・華生(Lyall Watson)在1979年出版的《Lifetide》一書中提及而傳播開來。兩人提到的故事大同小異,主要都是講述五零年代時一群在九州宮崎縣的幸島上研究日本彌猴的科學家所發現的奇妙現象。後來肯・凱耶斯(Ken Keyes, Jr.)直接出版了一本名叫《The Hundredth Monkey》的書,更是助長了這個故事的散佈。


泡湯中的日本彌猴,取材自維基百科

凱耶斯寫道,1952年科學家開始將甜薯扔在沙地中。猴群們喜歡甜薯的味道,卻討厭沾在上頭的沙粒。有一隻十八個月大的母猴發現牠可以用鄰近的溪水清洗甜薯。她把這個技巧教給牠母親,而她的玩伴也在學會這個技巧後將它教給自己的母親,於是這個技巧就在科學家們的眼前逐漸形成一種文化。

在1952到1958年間,所有的年輕彌猴都學會了清洗甜薯,但只有模仿孩子們的成年彌猴學會了這個技巧,其餘的成年彌猴則是繼續吃著沾有沙粒的甜薯。然而,1958年時有件事情發生了,在幸島上清洗甜薯的彌猴數量大幅增加,達到了某種特定的數量。就像清晨時只有九十九隻彌猴清洗甜薯,然後稍晚出現了第一百隻清洗甜薯的彌猴,到了晚上,所有的彌猴都開始清洗甜薯了。

凱耶斯認為,這第一百隻猴子為創造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突破增添了能量。但更令科學家們訝異的是,這個清洗甜薯的行為竟飄洋過海傳到了對岸的九州高崎山,那兒的猴子也開始洗起了甜薯。凱耶斯的結論是,當達到某個臨界值時,新的覺知可能藉由心靈溝通而被散佈出去,他因此將「百猴效應」當成一個啟發人心的寓言,用它來比喻正面的改變對人類社會所能造成的影響,而這也使得「百猴效應」在New Age圈和個人成長領域廣為周知。

我這兩天正在讀「神智學」(Theosophy)的入門書籍《靈性科學入門》。這是由奧地利哲學家暨科學家魯道夫・史丹勒博士(Dr. Rudolf Steiner, 1861-1925)於1906年間舉辦的數場講座內容集結而成。史丹勒(在華德福教育體系中,他的姓氏被中譯為「史代納」)是通靈人,他可以見到肉眼看不見的靈界、能量與氣場。在這本書裡,我似乎看到了解釋「百猴效應」的說法。

史丹勒就其靈視(書中譯成天眼)所見指出了三個世界,一個是我們生活的物質界(physical world),一個是靈魂生活的星芒界(astral world),一個是靈性世界,即天界(devachanic world)。這三界在空間上並不是分離的,只是我們看不到另外兩個較高等的世界。至於人類則是有肉體、生命體、星芒體和意識體,人類的這「四體」都在物質界,但是動物在物質界的卻只有肉體、生命體和星芒體,而沒有意識體。

星芒體掌管的是情緒和慾望,就史丹勒的觀察,動物在物質界中表現出來的是情緒和慾望,而非意識,因為動物的意識體位在肉眼看不見的星芒界。「屬於同一物種的動物,在星芒界也有個共同的靈魂。例如獅子這種動物有個群體意識在星芒界,狗、螞蟻也是如此。它們在星芒界就像個真正的生命,好像那意識在星芒界浮游,就像拉著木偶的線一樣地操控著屬於這個族群的每一隻動物。」他寫道。

也許達到某個臨界值之後,星芒界的動物意識就會開始運作也不一定呢!不知道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所謂的「形態場」(Morphic Fields)是不是也位在星芒界呢?

星期三, 4月 01, 2009

台北市小巨蛋,罔顧機車族停車權益

以下是3/17日替某氣急敗壞的機車騎士代筆的媒體爆料投訴文,雖然我自己不騎機車(基本上有輪子的交通工具我全都不會操作),也不在台北市小巨蛋附近居住或工作,然而聽到市政府這麼蠻幹我也忍不住火氣上昇,所以秉持著路見不平拔筆相助的心情寫了下文並投書給《自由時報》。以下是寄出的原文:

太令人無法接受了!這要說台北市政府的眼中沒有市民,還是要說台北市政府把騎機車的市民當猴子耍?台北市小巨蛋地下一樓的機車停車場,算是台北市少數稍具國際水準的機車停車場。但自從去年10月起,台北市政府為了迎接即將於今年9月舉行的聽障奧運,竟未事先公告周知、也未做好配套措施,就罔顧市民權益地片面宣佈暫停開放B1機車停車場。

當時突如其來的公告是這麼寫的:「為翻修機車停車場的入口道路,故自97年10月XX日起施工,預計到97年 12月31日完工。」然而去年年底,公告上的完工日期卻被直接改為「......預計到98年2月28日完工」。工期延宕,卻未見任何解釋,市民停車權益受損只能苦水往肚子裡吞。

原以為98年3月1日B1停車場即將完工開放,但台北市政府竟故技重施,又將公告上的文字改為「......預計到98年5月31日完工」。日期一改再改,完工遙遙無期,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市政府該有的作為嗎?經向小巨蛋詢問,該單位表示工期延宕應歸咎於「台北市捷運局」,理由是「捷運松山線的施工圍籬要到5月31日才會拆除。」

3月15日台北市政府在台北市小巨蛋舉辦場花博會,人潮洶湧。以汽車代步的市民參加花博會有兩個公有停車場可停放,但機車呢?小巨蛋B1明明有715個機車停車位,卻因施工單位不為市民著想,而讓它閒置養蚊子。館方為施工單位工程人員在停車場內備有機車停車位,卻蠻不在乎以機車代步的市民同樣有停放機車的需求,這是什麼樣的老大心態?

本人曾於2月底和3月初兩度向市民熱線1999反應此事,兩次皆無疾而終,市民熱線形同虛設。上週經向簡余晏市議員投訴,今日(3月17日)台北市小巨蛋服務組竟在B1機車停車場暫停開放已經五個月後,才「後知後覺」地貼出了一則公告(點此觀看全文):「本場館B1機車停車場因『台北體育園區』整體施工管理安全考量,封閉機車停車場進場路段,機車停車場暫停開放,不便之處,敬請見諒!」實在令人不得不佩服台北市政府所轄單位的行事效率。

捷運施工圍籬會擋住台北市小巨蛋的機車停車場入口,是早在98年1 月初就已經知道的事,難道每天進行小巨蛋周邊改建工程的工務所會不知道?若是相關單位願意設身處地為台北市的機車族早一步提出因應之道,就不會放任施工單位一再延遲完工日期,而讓小巨蛋周邊巷弄和施工外圍因為少了可用的停車場而車滿為患。改一下動線,讓機車可以進出停車場,真的有這麼困難嗎?市政府用不用心,市民都看在眼裡!

投訴之後原以為就此石沉大海,不料隔了三天,《自由時報》在實際走訪後寫出了這則名為「小巨蛋機車停車場 閒置養蚊」的報導。以下是這篇報導的部份摘要: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台北小巨蛋地下機車停車場可以停放715輛機車,去年10月起,以旁邊台北市體育場配合聽障奧運趕工為由,封閉往停車場的通道,且開放時間一延再延,任由停車場閒置養蚊子,造成周邊機車停車秩序大亂,行人寸步難行。

供民眾免費停放的小巨蛋機車停車場,停車需求量大,每次只要有大型展演活動,機車停車場都是滿場,平常也至少有百位附近上班民眾的機車停放在此,民眾向本報投訴,去年10月16日起無預警封閉,原本公告去年底完工,後又延到今年2月底,最近又公告改為5月31日,開放時間一再跳票。....

新工處中正工務所主任吳再欽說,當初封閉是因為施工沒辦法做到機車動線百分百的安全無虞,且最近捷運松山線正在進行連續壁工程,才會將封閉時間繼續延長,考量民眾有停車需求,下星期會邀相關單位研商,朝開放一條機車通行便道方向努力。(點此觀看全文

在這篇報導刊出後,簡議員服務處仍費心追蹤後續發展。上週我們得到回報的最新消息是,台北市政府預定於「六月中旬」拆除圍籬,意思是就連已經三度延期的五月底期限也要再度跳票,簡直讓人怒火中燒,相信在北寧路周邊工作和居住的人,肯定比我這個旁觀者還怒。所幸,昨天從台北市捷運局傳來的好消息是,停車場的經營權屬台北市小巨蛋,但路權屬於台北市政府,因此台北市政府已計劃在四月中旬開闢一條便道供機車騎士進出地下停車場。

以上算是勉強可以接受的結果,在此謝謝《自由時報》與簡議員所屬團隊的協助。以後若再有類似的狀況,市民可要記得為自己爭取權益唷!不然我們只有被政府裝肖維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