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09, 2012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完)

終於寫到完結篇了。荊醫師在分享會上除了示範如何操作療癒密碼之外,也提供在座人士一些飲食上的建議。他表示「腳越多的東西越毒」,雞、鴨等兩隻腳的肉類來源比豬、牛等四隻腳的好,沒有腳的魚類當然更好,但蝦這種長了一堆腳的就比較容易造成過敏。麥麩、牛奶、花生、杏仁亦是常見過敏源,尤其麥麩(gluten)對某些人的健康影響頗大,只是過去坊間相關資訊不多,所以大家在這方面沒有多少自覺。

麥麩存在於大麥、小麥、黑麥中(有時還有燕麥),是一種使麵包、麵條、餅乾、糕點有嚼勁的蛋白質,市面上有不少麵包和饅頭還會添加麥麩,以高纖助消化為主要訴求。不過不適應麥麩的人若長期食用含麥麩的食物,很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脹氣、便秘、腹瀉、疲勞、抑鬱、偏頭痛、溼疹等症狀。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話,不妨參考由香港自然療法醫師黃偉德所寫的這篇文章—「麵包不一定是好食物」。

國外有無麥麩食品展,但台灣對於開發「無麥麩」食品並不重視,想找到gluten-free的食物難度頗高,即便完全不碰麵粉製品,只以米或豆類製品為主食,一般醬油和麵筋類的火鍋料仍不免含有麥麩成份。荊醫師說,對麥麩過敏的人最好能仔細閱讀食品成份標籤,盡可能避免吃進麥麩。至於究竟哪些食物含有麥麩呢?大家可以參考部落格主家家所寫的這篇文章—「麩質過敏的症狀&不含麩質或含有麩質的食物有哪些?」。

依據過去的實務經驗,荊醫師認為疲勞性骨折和過敏較不適合以「療癒密碼」來治療。「如果不停止食用不適合自己的食物,卻想用療癒密碼來改善症狀,成效不可能會好。」他建議如果有麥麩過敏的症狀,或許可以停止食用麥麩兩週做為對照,如果症狀改善,就表示自己其實不適合食用麥麩。他坦言自己已經gluten-free一年多了,健康狀態確實有所改善,所以會持續下去。

關於飲食,我完全不是專家,有時也吃垃圾食物,但我總是盡可能少吃蛋和肉類,多吃蔬果和魚類,平日也不碰咖啡和茶葉(必要時會喝花茶、水果茶),乳製品只攝取最少的量(但不排斥偶爾來點起司蛋糕或冰淇淋),不過很想吃肉的時候,我會去每年必然光顧的「沾美」吃一塊品質較好的牛肉,與青豆的飲食方式很像。村上春樹在《1Q84》裡如此描寫青豆的飲食特徵:
對每天的飲食很用心。青菜料理是她所做的日常飲食的中心,此外再加上魚介類,主要是加白身魚。肉的話,只有偶爾吃雞肉而已。食材只選擇新鮮的,調味料只用最低限度的量。排除脂肪多的食物,碳水化合物控制在適當的量。…不過她也不是只抱著那種禁慾式的菜單活著,非常想吃的時候,也會衝進某個餐廳點一份厚厚的牛排或小羊排。
我之所以在讀《1Q84》前就開始了與青豆差不多的飲食方式,是因為我讀了約翰.羅彬斯(John Robbins)所寫的《新世紀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n)。羅彬斯是「美國31冰淇淋」創辦人的獨生子,家境優渥,卻選擇過回歸自然的簡樸生活。他在書中揭發肉類和乳製品業者的敗德行為(例如以殘忍的方式飼養和宰殺動物),並告訴讀者「我們日常所需的蛋白質遠較我們想像的低」,同時還直接點名肉、蛋、乳製品對人體所造成的各種負擔與危害。


不碰咖啡和茶葉我並不感到為難,有意識地少吃蛋、肉類和乳製品,對我而言也沒有任何不便的地方。自從半個多月前掛了荊醫師的門診後,我又開始有意識地少吃含麥麩製品,想試試以往每年夏天都發作的小腿蕁麻疹會不會出現,而截止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任何復發的跡象。雖然不清楚這是不是gluten-free的成效,但我想繼續維持倒也無妨。

或許有人會覺得,如此一來我的飲食豈不是處處受限,生活一點樂趣都沒有?其實不然。有意識地少吃不代表我將那些食物視為敵人,我只是將與它們碰面的頻率從天天見面的親人等級,降為一年只需要見幾次面的親戚等級。有些親戚是偶爾聯絡感情即可,大家見面吃吃喝喝樂趣十足,但經常相處則難免出現小磨擦,久而久之反而有礙身心健康。肉類、蛋、乳製品和麥麩之於我,大概就是這種親戚吧!

順道一提,本週日(7/15)下午兩點荊醫師會在小時光咖啡館舉辦第二場分享會,上次錯過的朋友不妨去聽聽看,活動相關資訊請參考這個臉書頁面

噗浪討論網頁(討論麥麩):http://www.plurk.com/p/gp62xi
噗浪討論網頁(討論本文):http://www.plurk.com/p/gtbz6n

相關文章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三)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二)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一)

星期四, 7月 05, 2012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三)

操作療癒密碼的技巧在於先找出必須解決的議題,然後針對已知和未知的負面影像、不健康信念、破壞性細胞記憶進行清理,這個過程必須反覆操作,直到此議題不再造成困擾為止。待一個議題處理完畢,操作者即可就另一個議題繼續進行清理。

療癒密碼》的作者認為,若想療癒問題,就必須治療壓力。若想療癒壓力,就必須治療記憶,也就是錯誤的信念,以及被編碼、儲存在心理的破壞性細胞記憶。想消除各種身心痛苦,就必須處理痛苦的源頭。我個人將療癒密碼定位為「替潛意識清除雜物的工具」,而它的道理跟《內在小孩:在荷歐波諾波諾中遇見真正的自己》一書的訴求相當類似,只是使用的系統與名詞有所差異。

《內在小孩》乃衍生自《零極限》一書,書中的清理工具指的是「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等四句話,而作者所謂的「內在小孩」指的並非個人幼小時期的創傷記憶,而是潛意識(夏威夷語為Unihipili),即「地球誕生至今,包括存於陸、海、空中的動植物在內的所有生命體,以及鐵礦等無機物所體驗的所有記憶。」《零極限》的作者修.藍博士認為:
內在小孩比任何其他優秀的事物都清楚你的歷史。內在小孩深刻的記憶著非常久遠以前的資訊。即使是現在這個瞬間,內在小孩仍為了你本來的目的-成為零的狀態-遵從靈感生存下去,而不斷的使記憶重播,以與你一同清理。…清理,要從承認自己負有百分之百的責任開始。…

每個人的內在小孩的記憶(資訊)都是共通的,因此它具有一個特點,就是即使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問題,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交流,清理記憶,也能夠解決別人的問題。…我們人類所認為的問題,「全部」是內在小孩重播出來的記憶而已。…今天在這裡體驗或感受到的事,並不是問題或苦惱,只是你一直保管的記憶被重播而已,我們可以放下這些記憶。
換言之,這個內在小孩的意義比較接近以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為背景的「集體記憶」,或是由魯伯特.謝爾德雷克所提出的「形態場」,一個可以存放和取用各種思維系統的地方。只要我們開始清理自己的內心、放下造成困擾的記憶和信念,我們不僅可以解決個人的問題,還可以解決其他人、甚至於群體的問題,所以想讓家庭、企業、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世界變得更好,不妨從替自己的內心「青豆化」開始。


昨天我剛讀完《M.E.T.能量敲打功》這本書,書名乍看之下像是某種老人健康書,實則不然。它談的同樣是替潛意識清除雜物的技巧,而且操作方式的架構也與「療癒密碼」大同小異。首先是找出某個需要被解決的議題或問題點,指出它從零到十的困擾程度(或搭配肌肉測試),接著針對能量點施壓並同時唸出肯定語,然後反複操作此手法直到問題解除為止。差別只在於,「療癒密碼」用的是手勢(四種手勢和三種休息式),「M.E.T.」則是以敲打和按摩穴位為主。

《M.E.T.能量敲打功》沒有花費太多篇幅解釋此功法何以有效,但從87到238頁全是見證分享,敲打範例一再重複,看了有些心煩。其實只要能鎖定問題,掌握操作程序,我覺得「Part 2見證篇」直接跳過去不讀也無妨。「M.E.T.」號稱能簡單、迅速、有效地解除身心問題,它的操作模式大致如下:

  1. 鎖定問題:例如「失眠」。
  2. 敲打胸口的TD點十次,口唸前導肯定句:「我愛,我信任,我心懷感激,我很勇敢。」TD點位於胸骨上方、頸凹下方七公分處。
  3. 順時針按摩胸肌上的HP點三次,口唸主要肯定句:「雖然我害怕失眠,但我愛、我接受這樣的我。」HP點位於頸凹下方十公分、偏右側十公分處(可選擇身體的左半部或右半部進行穴位按壓)。
  4. 依序敲打臉部和胸側的十三個穴位各十次,並不斷複誦鎖定的問題:「我害怕失眠、我害怕失眠…」。

  5. 為什麼我畫的人表情這麼的無奈兼眼神死?!
  6. 收尾動作:敲打手背上的HR點、轉眼球、哼歌、倒數。

「療癒密碼」的四個主要手勢是虛的,手掌像是抓著一顆隱形的蛋,而且手是懸在臉部上方約五到八公分處,感覺沒有著力點,但操作方式比較簡單。「M.E.T」是直接敲打或按摩,操作時會接觸到身體,感覺有在「do something」,但程序比較複雜,要記住的穴位也多。至於要選擇哪一種工具,端視各人喜好囉!(待續…咦?寫完之後發現整篇都與分享會無關 XD)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gsg3qi

相關文章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完)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二)
療癒密碼分享會心得報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