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31, 2011

2011年回顧

今年我沒有搬家。上上間房子我住了九個月,上一間房子我住了八個月。去年12月10日搬進目前的租處後,我已經連續住了超過一年,也算是一項記錄。我是沒辦法遷就環境和惡鄰居的人,但現在住的社區很優質,鄰居們也都很友善而自制,真的很感恩哩!

今年我進了六次板檢,三次是為了網路小白的妨害名譽案件而出庭,一次是因為被惱羞成怒的網路小白誣告而受訊,另外兩次是連賣個房子被仲介盜圖盜文謊稱委售又惡意降價,所幸三個告人的案子我全部討回公道,而生平第一次當被告的案子也全身而退。

今年我出席了五次調解會,網路小白案一次,兩家仲介惡搞我卻不願認錯的案子各兩次。因此而多看幾次被告硬拗的嘴臉難免讓人腦充血,所以真心希望這些惡人不要再來煩我,而且我也不想再因為這些傢伙搞到關站了。

今年我開始念法律學分班,第一學期念的是刑法和民法。大家都是上班之餘來進修,彼此之間沒有競爭,只有互助。雖然刑法老師廢話連篇讓我覺得學費很貴,可是有幸遇到這群樂於分享的同學卻讓人很想繼續念下去,目前還在掙扎中。

今年我賣了一間房子,買了一間房子。舊傢俱和家電連同前一間房子出清近九成,只留下原先就搬到租處的幾件,包括:原木抽屜立櫃、兩把透明塑料單椅、一個IKEA藤編貓塔,和搬家後因應新環境而加買的一張MUJI和室椅,幾乎到達家徒四壁的境界。

今年我的青豆化行動總算告一段落,我也生平第一次接受出版社的邀約(其他的我都推掉了),替《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寫了推薦短文,感覺十分有意義。

今年我和編輯大人合譯了半本書,但那本書還未出版,反而我替編輯大人自己寫的新書所設計的封面早一步成了印刷品。比較殘念的是,去年底搬家前我在噪音環伺下抱頭趕出來的十萬字中譯稿,因為出版社結束營業,稿件被轉手,以致會不會出版至今仍是未知數。

今年我設計了一間咖啡館的CI,也用很少的預算設計了一間位於北海岸的挑高小套房,還替小套房的主人架設了企業形象網站,並且只拿非常少的報酬。過程還算愉快,但案子結束後反而變得很不愉快。如果「變熟」的意義在於要被一直拗著免費做事,那我寧可跟業主保持距離。總之客戶最好還是不要變成「朋友」啊!

今年我成了iPhone 4的使用者。以前不覺得需要,可是一旦用上手了,卻覺得沒有它是萬萬不能。今天稍晚我會拿到編輯大人從美國替我帶回的Kindle Touch,它將為我省下不少書架空間,而且以後我不必再付國際郵資然後等上兩週,才能讀到冷門的外文書籍了。

今年我開始認真面對童年的舊創傷,試圖透過完形療法的技巧整合內心的衝突面,藉此跟自己和死去的家人和解。我是破碎家庭與隔代教養的產物,我以前曾因此自責,並認為自己「不值得」遇到好人或好事。但如今我明白自己不需要為長輩或其他成年人不成熟的行為負責,個人造業個人擔,唯有切斷這種情感上的糾葛,我才能以獨立的姿態面對世界。

今年我學會了拒絕肯定讓我不愉快的邀約。繼去年抱著病體被老弟獨自丟在開羅機場自生自滅,接著又無預警收到二手貨當生日禮物後,今年生日前夕的聚餐,我又被他擅自帶來的不速之客痛罵一個小時,期間他只是冷眼旁觀。前幾天他在環遊世界途中停留台北兩天,臨時要求我配合他的時間出去吃飯,我終於決定不予理會。我不想再加深自己對他的負面情緒了。

今年我最喜歡的電影是「新手人生」(Beginners),其次是「賽德克.巴萊」和「王者之聲」。最喜歡的書是簡體版的法文中譯書《簡單生活的藝術》(L'art de l'essentiel)。最喜歡的歌是Thurston Moore的〈Benediction〉。最喜歡的演唱會是八月份的「Suede」台北演唱會,其餘還看了二月份的「Eagles」林口演唱會,七月份的楊宗緯Legacy新歌演唱會,和九月份的「黃耀明上流社(交舞)會」演唱會。今年我沒有旅行。


今年最搞笑的事情就是一月份去台中參加「十日內觀」,卻在冷得受不了的第三日逃回台北,可是我完全不後悔,倒是浪費了一個活動名額讓我對主辦單位深感抱歉。今後如果再參與任何活動,我一定要先衡量自己對氣溫和環境的底線。另外就是,我從此不會再參與任何收取高額學費的身心靈課程了,原因請見《別鬧了,地球人》這本書。

今年最喜歡的Wii Fit運動是「輕鬆踏版」和「環島慢跑」。我持續減掉腰間贅肉,目前體重維持在43.5~44公斤之間已經長達數個月,算是穩定下來了吧!最健康的選擇則是再次停掉有線電視,而且完全不看任何電視節目,只是偶爾租個DVD而已,每天省下來的時間相當驚人,而且情緒不再跟隨他人的話語而波動,感覺相當清爽。

今年三隻貓都很健康。即便搬來搬去,但有貓的地方就是家,牠們是我最大的安慰。今年我也參與了助罐計劃,並自八月份起以每個月一次的進度助紮了五隻流浪貓,其中三隻是母貓,兩隻是公貓,未來仍將以同樣的方式持續支持TNR。但不得不說,最辛苦的還是在街頭抓貓和擔任貓中途的熱血志工們啊!


今年我被吳念真導演拍的宣傳短片感動到,所以生平第一次捐款給羅東聖母醫院。當然也被認真問政、真心助人的簡余晏議員感動到,所以生平第一次捐出政治獻金。兩筆都不是多大的金額,卻皆是出於善念,希望羅東聖母醫院的老人醫療大樓可以順利蓋成,簡議員可以順利轉換跑道成為能幫助更多人的立法委員。

那麼,就祝大家新年快樂囉!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f6il70

星期二, 12月 27, 2011

十二月

十二月份我幾乎沒有更新部落格,原因是我忙著寫東西,目前已經寫了六萬多字。當白天的工作內容是文字時,我實在很難再花心思經營部落格,頂多只能在噗浪上說兩句,所以我極佩服以文案、記者、編輯、譯者為業,夜裡還能抽空寫格文的文字工作者。

這次的稿子花了我很多心思,我也很期待它早日與大家見面。但十一月初動筆至今,我簡直稱得上是焦頭爛額。原本我的租約在十二月初到期,因此十月底新家交屋後我必須立刻動工裝修,才趕得及依約搬離現址。偏偏我一心想在年底前交出稿件,而一月七日又是法律學分班的期末考,為了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決定先跟房東續約三個月再說。

新家目前空著養蚊子,設計圖至今已經改到第八版。坦白說,我通常一看到空屋就知道該如何下手,但這間房子我卻怎麼畫都不對勁。十一月初我請了一位統包師傅估價,沒想到設計圖竟被批評是「三十年前的東西」。我一方面覺得受傷,一方面也開始對裝修有些意興闌珊。儘管我以前寫過:「我決定只聽從師傅們在施工技法上的建議,而不理會他們在美感上的建議。」但我還是免不了產生自我懷疑。

就這樣,我週一至週五專心勤奮地寫稿,想暫時脫離文字時便著手修改設計圖,週末則朝九晚六整天浸淫在刑法與民法之中,早上七點半就從竹圍出發至公館,直到晚間七點半才終於回到住處,日子過得既忙碌又充實。然而新家至今仍遲遲未動工,眼看農曆年前施工完畢已經不可能,年後離三月初租約期滿也只剩五週,想到新家我便感到慌亂不已。

為什麼我一開始會找統包師傅呢?那是因為我的前兩版設計圖涉及結構與鐵工的部份,這方面我不太有把握,因此想委外執行。可是被統包師傅批評之後,我覺得或許那個版本的設計圖真的很差勁,於是我又陸續畫出六個版本的3D設計圖。

從第三版到第七版,基本上我還是以同樣的思路在進行細節上的變更,可是當稿子寫到六萬字時,我忽然覺得我應該以「清雜物」的心態來畫設計圖,如果我希望能過極簡生活,我似乎也該以極簡的方式處理空間。於是我剔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裝飾以及為了填空而設計的櫃體,進而畫出了第八個版本,我想它應該就是最後的版本。

說起來也要感謝那位師傅(雖然我真的氣到完全不想再回電),因為現在的版本真的變得更好,而且工程簡單到我根本可以自己發包。所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希望可以先搞定兩週後的期末考,然後在農曆年前開工,在農曆年後交出稿件,並在三月初搬進新家。以上就是我左、右腦都極其疲累的十二月近況。

順道一提,我為了畫裝修設計圖並徹底解決新家也有可能出現的貓毛與塵蟎問題,而買下《好空間:把家人連結起來的住宅隔間術》、《和風自然家:從MUJI到京都風,你能實現的日系住宅夢》、《全能住宅建材大百科》和《設計100%無過敏居家》等四本參考書,我的閱讀心得如下:


好空間:把家人連結起來的住宅隔間術》/佐川旭/大家出版

這本書很有趣,作者從「社會事件」與「居家關係」探討空間規劃的重要性,並指出不一樣的「空間配置」可以活化大腦,甚至可能改變一生。他認為光是樓梯的位置就足以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密或疏離,論點讓我十分認同。

和風自然家in Taiwan:從MUJI到京都風,你能實現的日系住宅夢》/原點編輯部

這本書的圖片很美,但仔細看完後我發現我根本「無法實現」。有些案例是你必須自己蓋一棟房子才有可能成就,有些案例則是銀彈不夠者只能模仿個皮毛,因為日系住宅最常見的就是大量的原木材質,而光是這點便足以令荷包瘋狂失血。書裡的裝潢費用從兩、三百萬(多數不含傢俱)到一千五百萬不等,看完我真的覺得自己超級渺小。

全能住宅建材大百科》/蘋果日報地產中心/推守文化

這本書很不錯,想自己設計、發包、施工的人可以考慮買一本。就算你打算找室內設計師代勞也不妨先行翻閱,最起碼你可以了解一些建材與施工技法的成本,在洽談時比較不容易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和低到根本不可能執行的預算,讓室內設計師聽了嚴重內傷。

設計100%無過敏居家》/馬瑟.格(Marcel Guedj)/山岳文化

這本書不脫之前《減少、回收、再利用》給我的感覺,又是一本以手冊形式出現,但實用性不足的中譯書,裡面的資訊在作者的國家或許有用,可是挪到台灣來還是有一些地域上的隔閡。我個人是覺得它提供了許多知識,但到底要怎麼做到讓居家「無過敏」,大家讀完之後可能還是得花好一番工夫尋求在地的解決之道才能真正落實。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f527oo

星期日, 12月 04, 2011

懶人與大忙人的烹調術

我不是廚房高手,基本上粥、麵、水餃這種能以一個鍋子搞定的懶人餐,就是我最常吃的食物。也不是不想好好炒幾個菜來犒賞自己,而是我平日一個人在家,單單要採買能在保存期內吃完的食材就是一樁麻煩事。前陣子全家便利商店開始推出一人份的生鮮蔬果,算是替單身者或小家庭解決了一個難題,可是菜價也比超市貴了不少,感覺不是長久之計。

昨天,我在讀國外作者所寫的極簡生活指南時學到「Batch Cooking」這個詞,關掉哀鳳版Kindle Reader後我忍不住上網研究了一下,在此跟各位分享一些粗淺的心得。

我們講一批、一組、一群時,會用到「batch」這個字,例如「a batch of」,講同時出爐的麵包時也是相同用法。簡單講,Batch Cooking就是「一次煮好大量食材,然後貯存起來供日後食用。」網路上也有Bulk Cooking、Once-A-Month Cooking(OAMC)、Freezer Cooking和Assembly Cooking這些說法,基本上指的都是同一回事。

預先製作大量食物可以省下許多時間、心力和金錢,它需要的只是額外的冷藏空間。這麼說來,一次包大一堆水餃再冷凍起來,也算是Batch Cooking囉?不!我發現老外的Batch Cooking指的都是「煮過」的食物,並不是生水餃、生餛飩或生肉粽這種東西。

為了自己的健康,我當然認為吃新鮮的食物比較好,但沒空或不想下廚時,多數人其實是靠外食、速食或冷凍加工食品果腹。相較之下,自己煮的冷凍食物還比上述三個選項好一些,至少裡頭不會有過多的調味料和可怕的食品添加物。所以對大忙人或懶人們而言,Batch Cooking是個不錯的選擇,單身者或小家庭也不用為了一次採買超過需求的食材份量而困擾。你可以把食物煮好,冷凍起來以後再吃,而不是一連三天都吃同樣的剩菜。

準備便當是件苦差事,除非你願意像酪梨壽司一樣每天早起製作愛心便當,否則大部份的黑眼圈媽媽或職業婦女,都是趁煮晚餐時將食材份量加大,順便把隔天要帶的午餐便當也做好。在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Batching Cooking的一種。可是我看老外更猛,因為他們傾向在星期天一次把飯煮好、分裝、丟進冷凍庫,然後週一到週五每天帶一份出門,而他們推薦的菜色,最長的甚至可以擺上半年。

這其中比較常見的菜色是砂鍋菜、鹹派、蔬菜盤、義大利寬麵和管麵等等,餅乾、麵包或布朗尼也是受歡迎的項目,製作時只要將食譜中的份量加倍即可。肉類也可以事先煮好再冷凍起來,烤牛肉和烤全雞是家庭主婦的最愛,動手忙一次就能吃上好一陣子。要注意的是,蛋糕和有魚的料理並不適合放進冷凍庫。

另一個Batch Cooking的好選擇是湯,方法是一次煮一大鍋,然後分裝在一人份或足夠一家人晚餐份量的個別容器裡,這麼一來想吃的人只要加熱他需要的份量即可,而且湯的好處是不太需要解凍,想吃的時候只要提早幾分鐘從冷凍庫裡取出,再用微波爐或瓦斯爐加熱就能享用了。

達人們建議採買大減價的食材,一次洗好、切好、煮好。可是在你一次煮好幾餐前,請先想好冷藏方式。首先,你需要品質優異的多功能保鮮盒或冷凍夾鍊袋,並且請留意下例事項:
  1. 只冷凍新鮮或剛煮好的食物。
  2. 煮好後要在一、兩個小時內降溫,然後依適當的份量分裝。
  3. 請務必替食物加上標籤和日期,這樣你才知道它能擺多久。
  4. 分裝時儘可能減少容器中的空氣含量,以免發生凍燒現象(freezer-burn)*。
  5. 不要把容器或袋子裝滿,因為食物冷凍後體積會變大。
  6. 瑪芬等甜點應該單獨包裝後再冷藏,免得黏在一起。
  7. 冷凍湯的技巧是用湯杓將它舀進Ziploc之類的夾鍊袋,平著疊放進冷凍庫。袋子很薄,不會佔用太多空間,而且很快就能退冰。
  8. 非湯類的食物在要吃的前一晚先移到冷藏室裡退冰,或是要吃之前用微波爐解凍。
  9. 食物離開冷凍庫後要在24小時內食用完畢。
  10. 不要把曾經冷凍、解凍又加熱過的剩菜再擺回去冷凍。

Batching Cooking的保存期限依食材而異,砂鍋菜和湯通常可以擺上兩、三個月,但最長不應超過六個月。雖然冷藏或冷凍不是Batch Cooking唯一的貯存方式,它也可以做成罐頭或醃漬物,不過這需要更仔細的準備,不然難保食物不會遭到細菌污染。

改天,我也想來做一次大鍋菜。

註釋:我找到的資料上說,凍燒(Freezer Burn)是一種表面脫水或油脂氧化的現象。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ewok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