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9, 2013

兩件關於易經占卜的事

自從接觸了易經占卜,每當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我都會靠易經牌卡解決。聽起來有點像把自己作主的責任推給老天,但過去一年多來的經驗告訴我,宇宙智慧比受侷限的人腦高明太多。就拿近半個月內發生的兩起事件為例吧!這兩件事情都跟我老公的鳥事有關。

第一件事情是,他那台故障的重車擺在修車廠超過七個月,師傅拆車前評估修好要花七萬五,拖了幾個月後拆開卻說要花二十二萬,這種超出重車殘值的修車價格,相信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接受,於是我老公付清兩萬元拆裝費,決定不修,但對方表示已從國外訂購零件,那些零件別的重車不能用,因此要求付清包括零件費用在內的七萬五。就這樣,那台車一直卡在修車廠裡帶不回家。

我一聽當然覺得不合理。首先,對方從未表明他會預訂零件。其次,七萬五只是口頭說說,對方不曾白紙黑字地列出零件細項供我老公畫押。更糟的是,即便買下價值五萬五的零件,對方也擺明不安裝,因為按照他的標準,那台車要花二十二萬才能平安上路,否則出門之後他無法保固。老公一來沒錢二來不想多花那五萬五,便要求我陪他去討回公道。可是我沒半點修車知識,哪有資格跟專業人士理論,想了半天,我決定先卜個卦再說。

我問易經牌卡:「明天去XX修車廠理論時,有沒有可能在已付兩萬元拆裝費的情況下,直接付運費請人把車載回?」抽到的答案是籤王「乾為天」,意思大致是此事一定可成,但不能因為理直氣壯就態度囂張,必須以和為貴。這下子我的信心指數立即上揚,原有的擔心也瞬間拋到九霄雲外。

隔天下午我和老公依約抵達修車廠,當時對方才正準備開始列清單,於是我們又足足等了四十分鐘。期間我一聲不吭,只是坐著靜觀其變。也不知對方是看車主帶了老婆就明白事態嚴重,還是我當時的素顏不怒自威,總之最後的結果竟然自動變成:師傅很有禮貌地向我們詳細解釋車況,並表示零件的費用由他吃下,他甚至還進一步聯絡了拖車行,讓我老公只花一千八就把重車運回家,完全跟我卜卦的結果一樣!

另一件事情是,上上週日我老公清晨六點多就挖我起床陪他吃早餐,可是我不餓,他便獨自去了麥當勞。八點多回來時,他說他的哀鳳不見了,但不確定是掉在社區內的地下室停車場,還是被麥當勞的其他顧客給摸走。我先是替他打電話向電信業者掛失,接著要求他去鄰近的警局報案。警方說,我們必須先查出哀鳳包裝盒上的序號才能報案,可是那紙盒早被我老公扔了,所以連報案手續都沒辦法進行。

這期間,我們不止一次用「尋找我的 iPhone」試圖追蹤手機下落,卻完全抓不到訊號。這意味著,要嘛手機已經被人撿走還改了機,要嘛就是還在地下室裡收不到訊號。老公一度心灰意冷,認定手機再也找不回來,於是我又替他卜了一卦。我問牌卡:「我老公的哀鳳有可能回來嗎?」答案是「火地晉」,這表示「快了,只差一步就能找回」。我告訴老公這個答案,但他依舊四處聯繫,企圖從電信公司或蘋果那兒問出原廠序號,只是全都徒勞無功。

又過了一週,我家那位被迫使用Nokia古早單色手機的受害者已經完全失去信心,這時我又替他卜了一卦。我問牌卡:「請問我老公的哀鳳是不是仍在地下室停車場,還是已經被人撿走再也回不來了?我會抽兩張牌,一張代表還在地下室的可能性,一張代表被人撿走的可能性。」而得到的結果是:前者為「風火家人」,後者為「水山蹇」。我推論前者為吉,後者為凶,所以手機一直都在「室內」停車場,但如果被人撿走就得看運氣了。老公對此深表懷疑,他認為手機都掉超過一星期了,如果還在地下室,怎麼可能沒人發現?

沒想到,今天下午我在搭捷運時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劈頭就問我:「你是XXX的老婆或女朋友嗎?」我心想我老公該不會是在外頭闖了禍吧?於是反射性地詢問對方:「請問您是哪位?」對方說:「我應該是撿到了XXX的手機,我想確定這支手機是不是他的。」我馬上表明身份並感謝他的善心,同時請教他是在哪兒撿到的。好心的鄰居說:「就在地下室停車場啊。今天看到地上有支手機覺得很奇怪,就打來問問看。」九天了!這支哀鳳居然在地下室停車場躺了九天才被人發現,但今天它總算重回主人身邊了。完全跟我卜卦的結果一樣!

剛才我去買了一個東勢雪梨禮盒,晚點會和老公一起登門致謝。回想起前幾天抽到的「風火家人」,不得不說,好鄰居真的就像家人一樣啊!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i2qh3g

星期五, 1月 11, 2013

《零雜物》補充:青豆化的條件

去年六月起,我進行了一連串逾十場的《零雜物》新書講座。我原以為對公眾演說是最恐怖的事,上了台才明白,最恐怖的不是公開演講,而是即席回答各種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怪問題。不過好問題當然也不少,例如「書該如何取捨」就是我在書中未提及的部分。正因為有聽眾發問和質疑,我才得以事後補充,在此要特別感謝這些提問者。而我今天要補充的就是所謂「青豆化的條件」。

有聽眾對我說,「妳家可以那麼整潔應該是因為妳沒生小孩。如果妳有小孩,妳家絕對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也有噗友告訴我,他聽完我在北市圖的講座後,撞見兩位女士在電梯裡批評我說:「她衣服可以精簡到那麼少是因為她不用上班,一般人怎麼可能?」為此,我特別在後續幾場的簡報中添加了一句話,那就是:「與其找藉口,不如開始動手。」


如果聽眾把自己無法青豆化的原因簡化為:「因為我有小孩」「因為我要上班」那還真是誤會大了。重點根本不在於有沒有青豆化的「條件」,而在於有沒有決心和毅力。

關於小孩這件事,我以前就表明過我絕對不生,所以沒辦法以過來人的身份證實說:「我家曾有嬰幼兒,但我家井然有序。」我知道很多媽媽都認為,家有嬰幼兒,東西會「理所當然」地大量增加。事實上,如果同樣以「必要之物」和「欲望之物」來區分的話,相信不少物品可以歸類至後者。

以衣物為例,假設一週固定洗兩次衣服,應該就能推估出一名嬰幼兒一週所需的衣物數量。可是就我的觀察,媽媽們非常喜歡替小孩拍攝成長記錄,而且總是希望孩子每回入鏡都有不同的穿搭造型,會為了滿足自己拍照的欲望,媽媽們會替小孩買下或接下收超出所需數量的衣物。那麼,小孩的東西大量增加究竟是誰造成的?是小孩還是媽媽本人?(而且我很想再小聲地問一句:難道您生小孩之前府上真的很整潔嗎?)

即便小孩長大到可以入學,會和同儕比較,會想買新玩具、新鞋子了,但如果從小就教導他們如何分辨「必要之物」和「欲望之物」,如何交換與分享,如何收納與歸位,如何將自己用不著的東西捐給更有需要的人,我相信物品絕不至於只進不出,搞得房間大亂,還蔓延到公共區域讓老媽子收拾。而那些沒空陪伴孩子又習慣以物質來彌補的父母,就更沒道理怪小孩讓家裡東西變多了。如果自己的心態和教養方式才是亂源,請千萬別把家裡變亂怪罪到孩子身上。

再來說說上班服。我在講座中提過一個笑話。有位妻子想買新衣服,便向老公抱怨說:「老公~人家的衣服同事都看過了啦!」先生當然知道妻子只是想買新衣服,所以只是淡淡地回了她一句:「嗯,那妳差不多該換工作了。」

以前我在唱片公司工作的時候,同事和娛樂線記者裡,總有人穿得像歌手一樣爭奇鬥艷。抱持著輸人不輸陣的精神,我當時也花下不少置裝費,仔細想想,這麼做還真是傻氣,因為那些跟隨流行又不實穿的衣服並非工作上的「必要之物」,而是想穿來和週遭人士比個氣勢高低的「欲望之物」。缺乏自信的人經常會以服裝和名牌物件來武裝自己,結果把卡刷爆之後反而更是顯得矮人一截。

現在的我認為,上班的目的是工作而非展示服裝,只要穿著得體,對自己的專業抱持自信(當然得有真材實料,而非自我感覺良好),就算weekday穿來穿去都是一身黑又何妨?如果有衣櫃群組化的概念,那麼上衣和下身各五件就能有二十五種組合,再加上配件更是變化萬千,要應付一個月上班日的穿搭綽綽有餘。更何況,我一年四季還有六十件衣服呢!怎麼可能不夠穿?

所以,說到底還是心態問題。只要有決心、有毅力,能清楚分辨「必要之物」和「欲望之物」,那麼家裡有沒有小孩、需不需要外出上班,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讓人「青豆化」。與其找藉口,不如就開始動手吧!

同場加映

我個人的衣櫃現狀
衣櫃寬100cm,一年四季所有衣物都在這裡(不含目前身上穿的)

我老公的衣櫃現狀
衣櫃寬100cm,一年四季所有衣物都在這裡(不含目前身上穿的)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hza3bo

星期日, 1月 06, 2013

《零雜物》補充:書的取捨

有鑑於「書應該如何取捨的問題」經常被提及,因此我將它寫成文章一併回覆。

我在「青豆化」前擁有上千本書,目前只剩大約十分之一的量。常有人問我現在還買不買書?答案是,買,當然買。雖然可以去圖書館借,但新書通常得等候一段時日才會上架,而且預約者眾;再加上如果大家都不買書,出版社可能會倒閉,所以我還是經常買書,只是不會衝動購買。


2006年秋剛搬進永和一號自宅時的部分藏書量

我的買書管道有二,一是網路書店,二是師大夜市裡的水準書局。在逛網路書店時,我會把有興趣的書加進購物車,但不會馬上結帳,而是先等個幾天再說。通常過了幾天之後,我就能清楚分辨哪些書實屬必要(專業領域需要、當下的身心靈狀態需要尋求解答),哪些書純屬欲望(可有可無、讀來打發時間的),有不少書就會因此被移入「下次再買」清單,或是直接自購物車中移除。

如果必要的書只有兩、三本,我會直接在網路書店購買,並就近前往超商取貨。如果必要之書多達五、六本以上,我會直接去水準書局購買,因為在那兒可以買到七折甚至七折以下的價格,比起網路書店要優惠許多,即便花時間搭捷運去買都划算。至於純屬欲望的那些書,由於沒有必要性和急迫性,我基本上不會購買,或許日後再去圖書館翻閱就好。

買之前會做取捨,買回家的書我一樣會進行取捨。針對讀過的書,我個人的取捨標準大致如下:
  1. 小說類:我現在很少讀小說,即便買了,讀完也會馬上處理掉(村上春樹的作品除外)。如果日後想讀,或許我會再買一次,但這幾乎不曾發生。舉個例子,我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剛出中譯本時就買下拜讀,2007年清書櫃時將它捐出。在撰寫《零雜物》時,我隱約記得PI後來有大量囤積食物的症頭,為了確定書中有這則描述,我專程上圖書館去查,果然查出了那個段落。對我而言,讀小說有點像是替資料庫建立索引檔,有需要時只要知道上哪兒找就好。

  2. 概念類:現在還有人會讀《M型社會》、《紫牛》、《長尾理論》…嗎?一旦懂了書裡的概念和理論,你還會想讀第二次嗎?對於這類介紹概念和理論的書,我的做法是讀完之後馬上打成重點書摘,然後把書處理掉。一本兩、三百頁的書,做成書摘後搞不好兩頁word檔就結束了,日後要查找重點的話,電子檔也比較容易搜尋。

  3. 工具書:整本都是資料的書(例如XX療法、設計圖鑑、軟體教學手冊、法律書籍)很難打成書摘,所以我會留下以便隨時翻閱。不過工具書是有使用期限的,時不時就需要汰舊。例如室內設計圖鑑,現在再看2008年的版本,大概也會覺得有些過時。現在我不再購買裝修圖鑑,有過時感的舊圖鑑也已全部出清,因為光是「Houzz」等網站上的圖檔我就看不完了。至於六法全書之類的工具書,能用App取代的話我也不會保留紙本。

  4. 英文書:我目前手邊的英文書只有八本,因為可用Kindle版本取而代之的實體書全被我處理掉了,剩下的大多是國外仍未推出電子書的外星書、動物溝通書和養貓手冊。


仍與老媽同住時,她的書櫃總是帶給我極大的壓迫感,而這只是書櫃之一

書櫃的容量就是藏書的上限。以前我老媽會把書櫃裝滿,直的擺滿之後還會橫著擺,擺不夠就再買書櫃來堆,最後家中的牆面幾乎都被書架和雜物爬滿,看起來很啊雜。我現在只讓書櫃保持八至九分滿,書一讀完馬上決定保留與否,只要捨棄的量累積達三十本,就直接裝箱請「讀冊」取走,讓它們在一天之內從我眼前消失。去年十一月初我一共在該網站上架三十八本二手書,年底前已售出三十二本,效率很高,要是2007年時就有這個網站該有多好!


這是我目前住處的兩人份書架,未標示的都是近期正在閱讀的書或工具書

以上是我目前的做法,各位的取捨標準又是如何呢?歡迎分享唷!

PS. 針對會逛實體書店的人,我有一個小建議:如果你擔心自己衝動亂買書,不妨利用智慧型手機上的「博客來快找」或「讀冊行動APP」掃描條碼或書籍封面,回家後等過些時日再結帳。不過據說現在有些店家的店員會阻止消費者掃條碼,或許業績真的有因此受到影響吧。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hyal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