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7, 2008

對著空盪盪的大廳喊「借過」

很久以前便耳聞台北市某五星級H飯店「陰氣很重」,但我平時鮮少往那兒走動,只把傳聞當成八卦消遣。約莫十年前,我為了採訪來台宣傳的英籍偶像組合終於踏進那間飯店,沒想到還當真聽了個剛出爐的靈異故事回來。

據說,該雙人組合在結束一整天的通告返回飯店後,發現浴缸裡的洗澡水不知何故竟是滿的,可是水已經冷了,於是他們決定把水放光。怎料浴缸才剛放空,回個頭,水竟然又立刻注滿浴缸,兩人因此嚇得魂飛魄散,要求唱片公司立刻替他們換房間。採訪結束後我獨自走下飯店大廳,卻猛然瞧見一對超大尺寸的裱框符咒,惹得我心裡直發毛。日子久了,這件事似乎沒有再提起的必要。不過上週我因緣際會訪問到一位十分健談的美籍靈媒E女士。在提及台北市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時,她不假思索地點名H飯店。

E說她有次在那兒投宿,一進門就發現飯店大廳異常「擁擠」,舉目所見之處全站滿了鬼魂。「我一直說『借過』、『借過』,」E一面形容當時的「盛況」,一面做出撥開人群以騰出通道的手勢,我聽了忍不住笑出聲來。在從小就看見得靈體的E眼中,H飯店只能用熱鬧來形容。

除了像「夜總會」般鬼氣暢旺,H飯店也讓她整夜失眠。怎麼說呢?原來鬼魂們知道飯店來了個通靈人,晚上一直到她房裡找她說話。E自然不像我們普通人聞鬼色變,但她自嘲是個愛講話的人,所以待在H飯店時她幾乎跟鬼徹夜聊天,把自己搞得疲累不堪。E還提到她曾與友人相約在飯店內喝茶,卻撞見身穿白紗的女鬼一直貼著喝下午茶的客人站。她覺得那女鬼未免也貼得太近了,但既然被女鬼緊貼的客人沒啥感覺,她也就不便多說,只是覺得畫面相當搞笑。

E說,並不是H飯店的鬼魂喜歡捉弄人。事實上,她第一次入住H飯店時,就感應到飯店下方以前似乎是座墳場。「在這種地方蓋飯店,對死者是非常不敬的,所以他們只好『上來』啦!」而他們時不時搗個蛋,目的也只是要活人正視他們並給予適當的尊重。

今天我把E講的靈異故事轉述給一位從事室內設計的學姊聽,沒想到學姊也提供了一則關於H飯店的靈異故事。學姊說,多年前她的友人承包過H飯店日本料理餐廳的裝修工程。由於裝修公司的老闆是天主教徒,因此儘管聽說H飯店鬧鬼,卻不打算搞開工拜拜,員工們於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工地丈量拍照。

第一次拍照,洗出來的底片一片空白,沖洗店的店員推測可能是底片有問題,然而員工們第二次進場拍照依舊鎩羽而歸。此時有人建議改以感光度較高的底片進場拍攝,沒想到第三回洗出來的照片,竟被狀似骷髏的人頭塞滿了畫面。

學姊說那畫面極其駭人,但友人的同事們為了維持進度仍硬著頭皮上工,只是施工過程相當不順,特別是經過細密丈量才向工廠訂製的料理台,每回搬進工地安裝都出現尺寸不合的情形,而且一連錯了五次,惹得工廠幾乎抓狂。後來,裝修公司在跟業主收尾款時也遇到不少麻煩,逼不得已會計小姐只好私下請法師到工地去化解,而層出不窮的鳥事才終於告一段落。看來,進了人家的地盤還是不能太鐵齒啊。

星期六, 10月 25, 2008

4.5坪新成屋小套房設計案

這是近期另一間受到委託的新成屋挑高三米六小套房,本月底即將完工。屋主打算將這間小套房做為外籍商務人士或外籍學生的短期租賃住所,因此提出以下幾個要求:一,必須具有飯店的舒適性,走低調時尚風格;二,必須有廚房;三,必須有工作、上網或寫作業的地方;四,必須有客廳功能;五,收納空間要有彈性,因為商務人士可能只住一週,但外籍學生可能會住一年。

由於屋主不打算更動建商配置的衛浴,因此設計著重在僅約四坪半的小空間裡。為了讓房間有開闊、舒適的感覺,強烈建議屋主不要做夾層。一般號稱挑高三米六的小套房,扣掉樓板和天花板的厚度後,實際高度通常不到三米四,再做「非法」夾層的話,室內會顯得壓迫感十足。相信應該沒有任何一間飯店會把「讓空間變侷促」當做設計方針的吧!經過一番說服,明理的屋主同意不做夾層。以下是這間新成屋小套房的隔局:



接下來就是設計圖啦!


這是俯視圖,左為臥房區(含迷你衣帽間),右為廚房衛浴區,
中間以衣帽櫃及餐檯做區隔。右下角一進門的右手邊即為衛浴入口。


左為落地窗簾。木地板以衣帽櫃與餐檯為分隔線,在臥室一側墊高4cm。
木地板底下埋有線路,方便將視聽線路拉至床頭。 


走道右側為雙門衣帽櫃,方便進門後掛衣服、擺鞋子。
衣帽櫃右下為電器櫃,共分三層,可放置微波爐、烤箱等設備。
凸出的桌板可當做餐檯與工作檯使用(桌角修小圓邊)。
在衣櫃(高220cm)與天花板間以3cm寬的木條區隔,方便光線透出,
除營造視覺美感,也可使冷氣穿越木條吹送至玄關處。
玄關處有一盞精緻的迎賓水晶小吊燈,廚房區天花板有兩盞筒燈。
餐檯上方有一盞小吊燈,在工作時可加強照明亮度。


這是電器櫃的細部圖。電器櫃的對面、流理台的右側是冰箱。


廚房流理台上櫃共有兩層(頂天)。半透明處為天花板,內藏吊掛式冷氣。
衣帽櫃上方可擺放無線基地台。餐檯上方凸出的層板可做為杯具吊掛處。
由於衣帽櫃深60cm,電器用品深度不到35cm,因此讓櫃體兩面開口,
朝臥室的一面設計為小物展示櫃或收納常用文具的位置。
餐檯為一般吧檯高度,可將吧椅完全塞進檯面下方,以方便空出走道。


近一點看餐檯兼工作檯。


床頭因為衣帽櫃的區隔而保有私密性。右側床頭櫃裡預埋了線路,
可將視聽播放設備(如DVD Player)擺在可隨手操控的近距離內,
就像飯店一般,而且也可空出走道,讓電視下方不需要擺電視櫃。


兩窗之間是壁掛液晶電視。窗戶雖然大小不一,但窗簾皆做落地設計。


臥室區很寬敞,可以擺下Queen Size的雙人床和一對床頭櫃。
躺在床上可以直接觀賞電視節目,伸出右手即可就近更換DVD片。
床頭後方的主牆用壁紙、壁貼或畫作做大面積的美化。


床內側有一道樑,深度不夠設計成衣櫃(一般衣櫃需要60CM深度)。
於是我將樑下空間設計成走入式的迷你衣帽間。
衣帽間的門片是配合灰色壁面的染黑玻璃,內有照明。
櫃內兩側各有深60cm、高140cm的掛衣架(可掛長大衣或長洋裝),
掛衣架上方有兩個高35cm的收納層架,下方則有一個高35cm的抽屜。
臥室不需要太明亮,有床頭燈和床前走道上方的筒燈即足供使用。


這是躺在床上往前看時的視線所及之處。

星期二, 10月 21, 2008

三房兩廳中古屋改走北歐風

今天剛完成一個室內設計3D繪圖提案,改造對象是個屋齡九年的中古屋,屋主為年輕夫妻。房間隔局更動後為三房、兩廳、兩衛,陽台外推,廚房改為開放式。三個房間的功能分別為:套房大主臥、書房與客房。由於預算有限(兩間衛浴皆不整修),因此決定以風格簡約的木作搭配IKEA傢俱。屋主不排斥粗矌的牆面質感與鮮艷的牆面色彩,因此我初步規劃如下:


左邊是修改後的隔局簡圖,右邊是3D化之後的立體俯視圖。


由大門往內看往玄關與客廳。右側是鞋櫃,底部挑空處可放置拖鞋,
中間挑空處可放置郵件和鑰匙等雜物,上方挑空處有間接照明。
正前方是IKEA的Expedit白色八格櫃,內置收納藤籃。


由客廳看往玄關與餐廳。玄關鞋櫃後方為餐廳。玄關櫃為無把手設計。


客廳俯看圖。沙發為IKEA Karlstad款式,採3+1配置。
電視牆為粗矌的白色磚牆,將粉光層打除,再以石膏塗抹出紋理。
陽台外推處設計成休憩座位區,木紋平台蓋板可掀起,下方可置物。
電視櫃與休憩座位區走相同風格,下方為抽屜,3C配備可置於電視櫃平台上。


由餐廳望向客廳。外推陽台上方包樑,加嵌燈。
客廳天花板為四盞IKEA FADO圓球吸頂燈。


由客廳望向餐廳與開放式廚房。餐廳與開放式廚房以收納中島區隔。


由客廳望向餐廳。左側為中島,右側為與玄關鞋櫃同款式的收納櫃。
收納櫃中央挑空處有間接照明。鞋櫃的背面為一平面,以壁貼裝飾。
餐廳上方為IKEA Knappa Klover吊燈,四人餐桌搭配的是Panton Chair。


四個頂天書櫃各寬80cm,單隔高30cm,層板可調。雙人書桌長達200cm。
牆面為湖水綠,書桌前方保留白色,適合思考。白色牆面同樣以壁貼裝飾。


四個書櫃徹底運用了樑下空間。書櫃前擺設IKEA Klippan雙人沙發。
沙發下方為IKEA圓形厚地毯。沙發旁配置IKEA閱讀燈。


客房雖小,但仍擺了Queen Size的雙人床、床頭櫃與四尺衣櫃。窗前為木百葉。


主臥走簡約的飯店風格。採用IKEA Malm系列床組,尺寸為Queen Size。
為避免睡時頭部被樑壓,在樑下、床頭後方位置設計有上掀收納櫃。
樑下右側搭配IKEA風格設計為簡約風梳妝台,僅桌台與大面穿衣鏡。
樑下藏間接照明。鏡子不對床,避開風水禁忌。


這是由房門望向睡床區的樣子。落地窗簾上方有窗簾盒。


睡床正對面為成排的IKEA PAX組合式衣櫃,單個寬100cm。


床頭後方的收納空間為無把手上掀設計,蓋板有一拉扣(可能為皮質)方便上掀。
梳妝鏡台看似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背後可是有玄機的,拉開如下圖。


女主人的所有瓶罐罐皆可收納於鏡後,充份利用樑下空間,更讓桌面保持清爽。

星期四, 10月 09, 2008

笨蛋,問題不在收納

陸續接過幾個室內設計案。屋主們不約而同地要求我規劃出足夠的收納空間。其實我常想,什麼叫「足夠」?是要依屋主現有的物品數量來估計?還是依兩年後的、十年後的物品數量來估計?如果屋主喜歡屯積雜物,個性節儉、念舊,東西永遠只進不出,那麼無論設計師精心規劃了多少收納空間,相信到頭來都不夠用。

在規劃收納空間前,清除雜物絕對是必要步驟。木作經常佔去裝修預算中最高比例的金額,而除了天花板和門片,木工師傅施作最多的大概就屬櫃體。一個八尺寬的訂製收納櫃少不了要四萬塊,費用不低。東西少了,需要的櫃子自然就少,如此一來,省下的櫃體施作費用便相當可觀。再者,雜物多半不值幾文錢,花大錢訂做櫃子去裝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怎麼說都是一件蠢事。

對我而言,棉被也屬大型雜物。若有機會和屋主的長輩們溝通,我必然會遇到「棉被要擺哪裡?」這樣的問題。老一輩的人認為棉被是嫁妝,同時也是招待留宿客人的必備禮數,因此家裡總習慣堆上幾床備用品。可是現在年輕人能負擔的房子坪數不大,留宿客人的機會也少,擺放額外的棉被來佔用有限的空間實在相當無謂。

然而有些屋主,明明沒有那麼多東西,未來也沒有增添家庭人口的打算,卻偏偏像見不得牆面空著似的,非要釘上成排的櫃子不可。而常見的情況往往是,家中一旦有了閒置的櫃子,居住者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買東西去填空,結果東西越塞越多,櫃子到最後一樣是不夠用。可以想見,下次換屋時,屋主還會要求訂製更多、更大的收納櫃。


現在「收納術」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坊間一堆教導大家聰明收納的書籍和節目。可是,我真心想說一句:「笨蛋,問題不在收納!」過度消費、不合時宜的傳統、懶惰、貪小便宜、心裡放不下、以「收藏」之名行「屯積」之實,才是使收納變成一種普遍「問題」的根源。《不浪費的奢華》的作者金子由紀子便曾在書中提及:「雖然電視或雜誌上介紹各種收納術,但是如果沒有令人傷腦筋的東西,收納技術也變得可有可無。」

金子女士在日本大力倡導「不持有的生活」。所謂「不持有的生活」指的不是省吃儉用或是搞到家徒四壁的節約生活,而是不持有「非必要物品」的生活,她認為符合以下四點的物品都不值得持有:

  一、超過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
  二、不留戀的物品。
  三、無法回歸自然或轉讓他人的物品。
  四、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風格不符的物品。

換言之,只要是可歸類於上述四點的物品,都可以用以下七種方式來克服持有:

  一、不拿。(不拿粗製濫造、自己也不需要的免費贈品。)
  二、不買。(不貪便宜買用不著的折扣品或不耐用的十元商品。)
  三、不儲存。(保鮮膜一年能用幾捲,有必要屯積嗎?)
  四、丟棄。(沒用的東西與其長年擺著佔位置,不如直接丟掉。)
  五、替代。(沒有漏斗,用塑膠薄板捲起來也能替代啊。)
  六、借用。(麵包機和縫紉機一年會用幾次?不常用的就用借的。)
  七、沒有也無所謂。(只買真正喜歡的,只是「過得去」的折扣品就免了。)

想過「不持有的生活」,必須做到物盡其用,也就是「不浪費」。金子女士認為,不浪費的意義包括「4R」,這四個R分別是:reduce(減少浪費)、recycle(回收資源)、reuse(重複使用)和repair(修理物品)。

舉例而言,十元商品店的生活用品既不耐用,又可能含有毒素(因為多半是中國製品),造型上通常也缺乏美感。自以為節約而買進便宜貨,結果卻因為東西不耐用或不值得修復,而造成用過即丟或重複購買的情形,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買讓自己心情愉快也負擔得起的優質日用品,然後長時間地使用它、儘可能地保養它,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節約。因為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委屈自己用廉價品,自然不需要花額外的錢去填補莫名的空虛感。

根據統計,居住在27坪公寓中的日本家庭,屋內平均擁有超過四千件的物品,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這不禁令我想起最近剛讀完的《遺物整理商看見了》這本書。作者吉田太一在書中問道:「你的珍藏哪天會變成『遺物』呢?」在處理往生者遺物的過程中,吉田先生見過數量龐大的A片收藏,也清除過淹沒地板、高度及膝的雜物堆,甚至還整理過惡臭撲鼻、垃圾整整堆了八年沒倒過的神秘豪宅。這些遺物,不僅反應了往生者的生活樣貌,大量的雜物與收藏更為家屬們帶來了十足的困擾。

七十七歲的曾野綾子在《晚年的美學》一書中提到,她有個朋友為了清理婆婆留下的一千多袋遺物,花了半年的時間。可是她母親生前就把所有衣服都送人,只留下兩件和服和毛衣,以及搭配和服穿的一雙夾腳拖鞋。母親往生後,他們才花半天就將遺物整理完畢。「讓任何物品都消失無蹤,是往生者對世間所表現的最高敬意,子孫們只要懷念亡者即可。…晚年的義務,即是不要強迫別人記得他。」

不重要的東西才會被稱為雜物,可是這些不重要的東西,卻在生時影響我們的居住品質,在死後影響家屬的生活品質。從收納談到清除雜物再談到遺物處理,我想表達的是,擁有龐大的收納空間或是學會收納技巧並不是解決「收納」問題的萬靈丹,重點在於調整心態並去除屯積雜物的惡習。時時考慮死亡這件事,記著自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不傷害地球、不影響他人的前題下用力享受人生,確實能幫助自己有效遠離雜物。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星期我還會再處理掉兩百多張再也不會聽的CD和一整櫃再也用不著的雜物。大家不妨一起行動吧!

相關文章
你家為什麼這麼亂?(這篇是《雜物再見啦!》的書摘)
如何做個可愛的老人?(這篇是《晚年的美學》的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