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01, 2014

《少物好生活》推薦序


這是一本漫畫,內容很有意思。讀完之後我發現我的家庭背景、丟物動機、擇物標準與作者意外地相似:我們的外婆和老媽都有囤積症頭,但我們都像突變種似的追求東西越少越好的極簡生活;我們都養了三隻貓,而且我們都很有危機意識地,在接近大門的儲物空間裡擺了三只貓籠和防災逃生包!

作者家中的物品屈指可數,空盪盪的房子感覺講話都會有回音。事實上,這也曾經是朋友給我家下的評語,還有訪客說我家空空的白牆明亮到會刺眼的地步。而作者反覆思量後陸續扔掉的物品,我也無一例外地全部扔掉了,果然 mindset 相同就會做出同樣行為啊!搞得我好想跟她擊掌喔(羞)。

我認為房子空的好處是讓人神清氣爽,住起來不容易「啊雜」;灰塵和貓毛三兩下就能清理完畢,可以省時、省力地迅速減少過敏源;三隻貓有足夠的空間用力奔跑,長時間關在家裡至少不會太「鬱卒」;每樣東西都享有專屬的收納空間,不僅各就各位不用找,還能讓人更留意物件的品質和美感,避免隨意買回不實用又不美麗的東西。

這本書原本取名為《丟東西魔人》,用來形容作者我覺得既貼切又很有漫畫書的FU。後來因故改成了《少物好生活》,變得有些主婦風格,不過倒也突顯了東西少會「讓生活更美好」這一點,而這正是原中譯書名並未傳達的重要訊息。清雜物清到有些停滯的朋友不妨翻翻這本書,它除了會讓人心情變好還可以增強鬥志喔!以下就是我在改書名前替此書寫的推薦序:

讀完緩莉舞這本生動俏皮又淺顯易懂的圖文作品,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她跟我有好多共通之處!我們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心路歷程,都曾因為生命的陷落而啟動「丟東西」的開關,並從此不斷挑戰捨棄的極限。她稱這種在生活環境中追求空無的行動力為「丟物病」,看來我顯然也是重症患者之一。

《零雜物》出版至今已逾兩年,這期間我仍持續為居家空間去蕪存菁。倒不是我一直買進會淪為雜物的玩意兒,而是我對「必要」的標準越來越高,對「擁有」的執念越來越低。原本還掛心的,後來總算得以告別;從前扔不掉的,現在總算能心安理得地送出家門。套句作者的話就是,我一直在「跨越丟東西的K點」。

本書一一六至一一七頁羅列了「沒有也能活下去的各種物品」。或許是價值觀一致的緣故,我發現那些東西早已被我清除完畢。例如我家沒有沙發和電視櫃,就連電視機也沒有訊號,因為相較於被動接收瑣碎的資訊,我和老公寧可主動挑選對自己有意義的DVD觀賞。而待在客廳的時間一旦減少,自然無須擺放適合久坐的大型沙發。

同樣地,時鐘、鬧鐘、計時器、計算機等小工具,不妨以不占空間的手機APP取而代之;一把高品質的萬用刀,亦足以充當削皮刀、切肉刀、剁刀和蘋果切片器。多走幾步路,家中可以不必四處擺放垃圾桶;多發揮創意巧思,一張軟質墊板也能瞬間變成漏斗。只要仔細想想便不難發現,很多東西不見得非擁有不可。而物品的數量一旦減少,自然無須為收納和打掃費盡心思。

作者提到,「有次旅行發現沒有漱口杯很麻煩,後來用手接水,覺得很方便。」我恰巧也是如此。然而,追求自然與簡樸的古希臘哲學家戴奧吉尼斯,其實早在公元前四世紀便留下一則類似的著名事蹟:家當極少的他,平時睡在郊外的一只木桶內。有回他看見一個小孩合掌喝水,便把杯子也捨棄了。要說戴奧吉尼斯是丟物界的先驅之一,大概沒人會反對。

人類歷史上始終不乏「丟東西魔人」。不明究理者或許覺得這麼做太過激進,但魔人們背後自有一套哲理在運作。戴奧吉尼斯主張美德高於一切,幸福並不依賴於物質財富,強求身外之物毫無意義;寫出《湖濱散記》的梭羅渴望與自然合一,認為道德的墮落起因於物欲橫流,因此力行以最低限度的物質度日;聖雄甘地則是為了追求真理而終身奉行極簡生活,過世時的遺物甚至不超過十樣。

我清除雜物的動機不若上述聖賢那般崇高,當初純粹只是期望能擺脫人役於物又毫無出路的生活模式而已。但一路走來,駑鈍如我也漸漸在親身實踐中理解並應證了「少即是多/簡約即是豐富」的奧義。相信本書作者居住在大量留白的空間裡,除了讓心矌神怡成為預設狀態之外,必然也體驗了精神與肉體上的無限自由。

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和作者絕不排斥消費,反而傾向以長久使用為前提,務求買下質感佳、設計優的「必要之物」,而非「欲望之物」。與其被大批將就著使用的雞肋物件所包圍,還不如精挑細選幾樣能讓自己真正產生幸福感的好東西。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想法,請抱持重質不重量的原則,捨棄那些和自身本質不相襯的家當吧!你絕對值得享有空間、自由和美好的事物,而這一切就從丟東西開始。

相關連結
作者家的相簿:http://www.roomandroom.org/#/050/01/
作者的部落格:http://nannimonaiblog.blogspot.jp/
日經中文網:獻給不愛收拾房間的小夥伴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ki7xyz

星期四, 9月 25, 2014

《少,但是更好》推薦序

學會取捨,成就化繁為簡的舒心人生

2012年,在出版界僅有譯者身分的我,首次以作者身分出版了《零雜物》這本書,內容敘述我如何耗費近五年的時間,克服各種起伏翻攪的情緒拉扯,終於將屋內雜物和老媽留下來的一整座遺物山給鏟平歸零,從此過起清爽無負擔的精簡生活。

不過,這指的是居家空間方面。事實上,我雖然已與有形的雜物絕緣,生活中卻仍不時有無形的雜務上身,原因就在於我經常因為害怕衝突、擔心惹人不快,或不想面對拒絕他人後的尷尬,而勉為其難地說「好」。可以想見,這些未經深思熟慮,或為了規避短期困擾所做出的倉促承諾,最後往往演變成長期的磨難。於是執行時我總是滿腹牢騷,既埋怨對方的請求,也責怪自己的軟弱。而生命中某段珍貴的時光,便在負面情緒的籠罩下悄悄地流逝。

很顯然,我需要清理的不只是物而已,還包括不知該如何推辭的人與事。因此當本書主編邀我為這本宣揚「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作品擔任筆譯工作時,我欣然將它視為讓人生進一步化繁為簡的好機會。

本書作者葛瑞格.麥基昂是矽谷知名的企管顧問。在翻譯的過程中,我隨著他的腳步逐一檢視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並揪出許多早該捨棄的固有模式與畫地自限的錯誤信念。我發現,即使是像我這種與科技產業或商業界少有關連的在家工作者,也能藉由書中淺顯易懂的衣櫃比喻,學習如何做得「少,但是更好」。

葛瑞格表示,專準主義就是在創造一套管理生活衣櫃的系統。透過審慎評估、去蕪存菁和準確執行,我們可以整頓被塞爆的衣櫃,將空間騰出來裝更好的東西。同樣的,透過精挑細選和勇敢說「不」,我們也能將時間和心力騰出來做真正要緊的事並成就卓越。

書中令我獲益最多的當屬以「簡化」為主軸的第三部,尤其是釐清意圖、優雅拒絕、設定界線和進行小規模反向試驗等概念。這期間,我退掉了一門已繳費的課程,因為它不符合我對來年的想像;我婉拒了一個付款乾脆的案子,因為我有更迫切且對我更有益的計畫要進行;我停止一一回覆內容千奇百怪的電子郵件,因為我沒有精力和責任替別人扛下問題;我也將幾件較不重要的家事從每天都做改成隔日才做,並驗證少做一點不會死,我其實可以過得更輕鬆自在。

減化和簡化皆涉及取捨,為此作者反覆提及「by default」和「by design」這兩種相對應的生活態度。在面對疑慮或不滿時,前者意味著被動接受現狀,自認為毫無選擇餘地;後者則意味著主動設計未來,專心致志於扭轉局勢。按他人排定的預設值過日子不太需要花腦袋,但結果大抵難脫經年累月的沮喪和抱怨。若不想在回顧一生時喟嘆自己虛擲光陰、從不曾忠於自我,那麼將專準主義內化為待人處世之道無疑是最佳選擇。

對團體、企業和國家而言,專準主義更是不可或缺。想想不合時宜的法令規章、拖垮效率的營運模式、沿襲舊制的預算規劃,以及某些可有可無的公共建設,這些因為墨守成規、便宜行事,或著眼於短期利益而存在的不當決策,最後往往演變成整個群體的長期磨難。假使領導者能有紀律地追求更少,身在其中的成員和公民不再漠然坐視,我們所處的職場、環境乃至於整個世界,絕對可以有所不同。

這本書已協助我從物質上的精簡進階至行動上的精簡。如果你也想加入專準主義者的行列,請現在就拿起這本實踐指南,為自己設計更少但更好的舒心人生吧!

星期三, 5月 21, 2014

補充:揪出抄襲者的幾個方法

最讓創作者深惡痛絕的事情之一,莫過於發現漚心瀝血之作慘遭他人抄襲或剽竊。不少創作者由於作品屢遭惡意侵權而心灰意冷停止創作,但侵權事件仍層出不窮,侵權者仍無處不在且伺機而動。

他們輕則在網路上盜圖、盜文,重則在實體世界抄襲、盜版。不少人礙於訴諸司法矌日費時,只能忍氣吞聲,許多人甚至不曉得自己的作品已成為他人的生財利器,更遑論向侵權者討回公道。因此我野人獻曝地整理出一些揪出侵權者的方法,希望各位創作者能盡力維護自己的權益。

網路圖畫創作
  1. 打開 Google Image 網頁(網址:http://www.google.com/imghp)。
  2. 按搜尋框內的相機圖示,輸入您的某個圖檔網址,或是上傳該圖檔。
  3. 搜尋結果頁會顯示出所有外觀相同或相似的圖檔。若您的圖檔出現在非自家部落格或他站網頁上,表示您的創作極有可能遭到盜用。


網路文字創作
  1. 打開 Google Alerts 網頁(網址:http://www.google.com.hk/alerts?hl=zh-TW)。
  2. 文章一經發表,即將「文章標題」做為訂閱「Google 快訊」的搜尋關鍵字(盜文者通常會一併盜用文章標題),如此,一旦您的文章遭人盜貼,Google 便會主動發信通知。
論文創作
  1. 可使用文章剽竊檢測工具 Turnitin,工具簡介可參考此網頁
紙本文字創作

您不一定要是創作者才能運用這項技巧。做為一名讀者,若是覺得某本書的文風經常前後不一,即可運用以下技巧,確認自己是不是讀到了拼貼而成的無良作品:
  1. 將文風丕變的「某句話」或「某個段落」打出來。
  2. 把「整句話」或「整個段落」丟進 Google 搜尋引擎。
  3. Bingo!找到可能的原文。這些可能的原文來源如下:
    .某本書被刊登在網路書店上的試閱章節。
    .某位部落客所寫的閱讀摘要或讀書心得。
    .被中國使用者侵權擺在網路上的盜版電子書內文。
  4. 找出刊載該原文的書籍,確認該段落的原始出處。

我國著作權法第 64 條規定:「依法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出處」。引用他人著作,或利用他人的部分著作東拼西湊,又刻意不註明出處,意圖使人誤會其文章內容皆為獨創者,已明顯違法。

數位時代,要找出遭侵權的原始出處不難,只要有查出真相的好奇心和逐一打字搜尋的耐心,人人都能成為創作和出版領域的網路柯南。




相關評論

相關事件

(2007年)國防大學陸軍上校教官李雨林碩士論文抄襲事件/涉抄襲字數:上萬字
(2007年)台藝大副教授卓甫見論文抄襲事件/涉抄襲字數:2,000 字
(2008年)知名作家吳淡如抄襲事件/涉抄襲字數:43 字
(2010年)中研院林姓研究助理碩士論文抄襲事件
(2011年)政大外交博士班董姓博士生論文抄襲事件
(2012年)高雄地院法官林意芳抄襲判決書事件
(2013年)國防部長楊念祖抄襲事件/涉抄襲字數:逾 2/3 段落
(2013年)作者謝文賢著作抄襲事件
(2013年)張姓副教授部落格文章抄襲事件/涉抄襲字數:近 2,000 字
(2014年)台北地院法官陳靜茹複製判決書事件

進一步了解著作權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k1iz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