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28, 2013

沒事少喝水,少喝水沒事

即使目前沒有顯著的症狀,只要有下列現象,都表示體內水分過多:

一,各種健康檢查數據都很差的人
二,本身並沒有很胖卻有小腹的人
三,胃下垂又吃很少的人
四,下半身容易覺得冰冷的人
五,皮膚白皙又有點圓滾滾的人
六,拍肚子時覺得有水聲的人

* * *

石原結實醫師在《停止喝過多的水》一書中提出,有上述症狀的人,明顯是各種疾病的預備軍。我長期存在症狀四和症狀六,偶爾出現症狀二的困擾,看來體內果然水分過多。他表示,「人體的確不可欠缺水分,但只要攝取必要的量並加以充分利用,再徹底排泄出來就行了,偏偏多數的現代人都攝取過多的水分,而且這些水分既沒有充分利用,也沒有排泄出來,反而囤積在體內,這些水分,正是現代人罹患各種疾病的原因。」

作者觀察到,以前日本人都用茶杯喝水,現在卻狂飲易開罐和寶特瓶,誤以為多喝水就能改善健康或讓肌膚保持水嫩,殊不知「水分是心臟衰竭的最大敵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炎、黃疸、膽結石、肥胖(水腫)浮腫(下腹突出)、長年過敏等大問題,和頻尿、拉肚子、嘔吐、打噴嚏、容易出汗…等惱人的小毛病,皆屬「水毒症」的症狀。

水毒現象嚴重者的九個代表性症狀包括:「一,舌頭上面覆蓋著一層水分。二,舌頭有點腫大。三,下眼皮下垂。四,雙下巴。五,心窩(胃腕部)冰冷。六,敲打胃脘部時會有水聲。七,小腹凸出。八,下半身肥胖、蘿蔔腿。九,下肢浮腫。」而且「有水毒症狀的人,會陷入下列惡性循環中:明明體內水分過多,喉嚨卻一直覺得很渴→拼命補充水分→水毒症狀更加嚴重。」

作者建議,一個人每天的排水量應與攝取量相當。以下是一個人的單日排水量:
  • 呼氣時由肺部排出的水分(400 cc)
  • 皮膚上被陽光蒸發的水分(600 cc)
  • 小便(1,000~1,500 cc)
  • 大便(100 cc)
總共約2,100~2,600 cc。而人體的水分來源則包括:
  • 體內產生的代謝水(300 cc)
  • 從食物攝取(800 cc)
所以額外攝取1,000~1,500 cc已是上限。如果平日硬是為了「健康」而攝取2~3,000 cc的水,反而會因為攝取太多水分而導致水毒。

長期喝水過量是現代人的通病」是噗友分享給我的文章,撰稿者為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先生。他在文中提及:「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每天總需要水量為每公斤體重30~45西西,其中實際需要補充的液態水分(喝水量)為每公斤體重15~25西西。例如體重6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的總水量約2,000西西(約八杯),若扣掉來自固態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及食物中所含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燃燒時產生的代謝水,實際上每天大約補充1,000~ 1,200西西液態的水就已足夠。」江教授建議的喝水量與石原醫師相仿,算算我每天喝700 cc也就夠了。


為什麼水不用喝多呢?主要是因為「水分如果無法確實進入體內細胞,就根本一點用處也沒有。」石原醫師解釋,「多的水分會冷卻器官,讓器官的運作能力變差。」這與《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所提倡的概念──屬陰的「水」會澆熄屬陽的「熱氣韻」──類似。再者,影響一個人的外表是否年輕、水嫰,關鍵其實是細胞內的水分多寡。

讓皮膚水嫰的水分存於細胞內(細胞內液),水毒的水分則積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細胞外液)。細胞膜是半透膜,他建議不妨飲用「能溫熱身體,而且容易被吸收,同時具有利尿作用」的水分,例如:紅茶、生薑茶、生薑湯、梅醬番茶(番茶加酸梅加醬油)、花草茶、昆布茶。上述飲品含有:醣、乳酸、醋酸、鈉、氯…等物質,有助於將血液中的水分順利送進細胞,而要提高「保水力」,就得多攝取含有黏液蛋白成分的食物,例如山藥、秋葵、海帶芽、納豆、海參…。

「茶裡有99.6%的水分,水果裡也有90%以上的水分,平常不太運動身體的人如果攝取過多,就會造成積水過多的惡果。」而積水的位置就在體內呈「袋狀」的部分,例如:胃、下巴、下眼皮、下肢。此外,擁有水汪汪大眼睛的人,通常都有近視的毛病,主因是當眼房的水分過多時,眼球就會變大,進而提高光線的屈光率而導致近視。原來我不止胃部積水,連水晶體都積水哩!

話說六月份時,我去找了單次看診兼拿藥費用近三千的經方派中醫師,一共看了四次,主訴症狀是胃痛和胸悶。當時醫師除了開藥,特別建議我少喝水,少吃水果,因為我的身體太過寒溼。偏偏當時我已經過了近兩個月自以為健康的「週休二日」(週間吃素,週末配合休假的老公吃葷)素食生活,平日肚子裝的幾乎都是蔬果和水,也難怪腸胃功能越來越差。於是貴鬆鬆的中藥吃完之後我開始嘗試油拉,一個月後又進一步嘗試「飯水分離」,希望能把自己的消化系統調養好。

油拉至今兩個月,我完全沒有中斷,而且樂在其中,但飯水分離卻令我每每想要放棄。箇中原因並非「吃飯不能同時喝湯、喝飲料」這回事,而是「飯後和下次飲水之間必須間隔兩小時,飲水和下次用餐之間必須間隔兩小時」的規定,讓我時不時就得掛記著時間,而這種焦慮諷刺地加強了我的胃痛。不過,由於飯水分離嚴格限縮喝水時間,導致我的飲水量銳減,我反而因此體認到少喝水對我有益,也就是問題出在我的飲水量。於是,在飯水分離整整煎熬一個月後,我中止了自己的人體實驗,決定改採石原醫師建議的飲食方式:
  1. 攝取紅、黑、橙、黃等「暖色系食材」。
  2. 攝取「北方產」的食材。(朝著太陽方向生長的食材,都屬於陰寒性質。)
  3. 攝取「硬的食物」(例如根莖優於葉菜,因為它背著太陽方向生長)。
  4. 攝取「加熱過的食物」。
  5. 攝取「動物性食物」。
  6. 攝取「含鹽分的食物」。
以下的陰性食品也應該盡量避免(括號內是我的攝取現況):
  • 麵包(會導致脹氣,所以我早就不吃了。)
  • 牛奶(會導致各種過敏,喝多還會導致骨質疏鬆症,所以我早就不喝了。)
  • 醋(偶爾喝,看來要戒掉。)
  • 植物油(我只拿來油拉漱口。)
  • 白糖(家裡連糖罐都沒有。平日完全不喝手調飲料,含糖量過高。)
  • 咖哩(偶爾煮。)
  • 化學藥品(完全不吃。)
  • 清涼飲料(很久不碰冷飲和冰品了,只喝溫熱或室溫的飲料。)
  • 啤酒、威士忌(完全不碰。)
  • 咖啡、綠茶(有咖啡因的一概不碰,其他還包括可樂和瓜拿納豆。)
  • 零食(執行「飯水分離」的一個月間已經戒掉不吃了,連義美食品也不再怒買。)
  • 蛋糕(不主動吃,有人請客還是會吃。)
  • 豆腐(偶爾吃。)
  • 蕃茄(不會主動買。)
  • 葉菜類(吃很多……!)
  • 熱帶與溫帶蔬果,如香蕉(滿常吃的,看來要停止。)
  • 鳳梨、芒果、柿子(完全不吃。)
  • 小黃瓜(偶爾會吃到。)
  • 檸檬(只做調味用。)
  • 西瓜(飯水分離後已經不吃了。)
  • 瓜類(完全不吃。)
看來我需要改變的幅度不大,先試一個月應該不成問題。希望這個方法能把我體內多餘的無用水分擰出來啊!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j2kz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