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6, 2007

你家為什麼這麼亂?

不論是家中過多的物品與傢俱、凌亂的報紙、壞掉的家電、過大或過時的衣服、不再閱讀的書籍、為了以防萬一而保留的舊鑰匙、棄之可惜的禮物,以及想要做卻遲遲無法完成的事情,例如拖了好幾個月卻還沒縫好的鈕扣,或塞在抽屜裡的凌亂照片等。當物品變成雜物時,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亂中,而且感到煩躁不安。…」

年節期間看了一本非文學類的好書,名叫《雜物再見啦!》。作者是擁有心理學背景的英國雜物清除專家蘇凱(Sue Kay),她在書中提出許多方法協助讀者打破心理障礙、清除雜物,我覺得相當實用,並且立刻依樣畫葫蘆,去家樂福買了一台399元的大同碎紙機,清掉不少紙類文件,書籍的部份也拉著老公一起淘汰掉近百本,而從此不會再穿衣服與不會再聽的CD,也成了家中的下一波整肅對象。

台北市的房價漲個不停,較便宜的區塊現在一坪也要三、四十萬,假設雜物佔去家中三坪空間,那麼近百萬元的購屋花費就等於丟進海裡。用坪效的觀念去思考,就會發現在家裡堆放雜物是多麼不智的一件事。我家原本就收納得很整潔,櫥櫃裡淨是分門別類安置的紙箱,鞋盒上也貼著鞋子的照片,取用時一目瞭然。可是看完此書、清掉書房收納櫃裡沒必要再留下的雜物後,竟又騰出兩層置物空間。相信再整下去,更衣室必然還能空出一半,讓室內環境更顯清爽。

這麼好用的書怎能藏私,以下就將它的精華摘錄如下,大家一起努力吧!

雜物從何而來?

.你買的東西(衝動購買、購物癖、過度補充食物與用品、被折扣打敗)
.免費贈品
.你收到的物品(禮物、卡片、包裝盒…)
.郵件與廣告傳單(大部份是垃圾郵件)
.傳承的物品(繼承來的,怕影響心情不敢去碰)
.家人買的物品(小孩的、另一半的…)
.別人借放的東西(先是幾天,後來是幾週、幾個月,最後擺了好幾年?)

家中無雜物的五大優點

.你會重拾掌控與自信(你不再被物品所控制,而是擁有他們)
.你會節省時間(據統計,每人一年平均浪費150小時在尋找遺失的文件)
.你會感到輕鬆且頭腦清楚(雜物會阻礙生活前進,井然有序的住家能讓人清楚思考)
.你會省錢(不會因為一時找不到某樣東西而重複購買)
.你會充滿活力(不再那麼迷戀物質,就能敞開心房體驗生活中的新事物)

為什麼會囤積?

.女性與年長者傾向收藏相片這類代表個人與家庭關係的物品。
.男性和青少年喜歡收藏實用的物品,例如音響、電腦設備、小玩意兒和工具。
.男人往往視自己為收藏家而非囤積者。女人對於住家的凌亂比男人更容易感到羞愧。

八種囤積者的類型

.未雨綢繆型
 原因:曾歷經戰亂、生活中充滿不確定、恐怖份仔的威脅…,因此保留無用之物。
 特徵:「也許有一天會用到」正是這種行為的幕後黑手。
.重感情型
 原因:害怕失去重要回憶,所以留下有形的紀念物。
 特徵:留下孩子的美勞作品、拍過的每張相片、收到的卡片、度假買回的褪色紀念品。
.節儉型
 原因:為之前的花費感到內疚。
 特徵:保留過多物品,深信家中的雜物有朝一日在拍賣網站上將價值不菲。
.焦慮型
 原因:極端的完美主義,因為害怕犯錯或讓自己後悔,而無法丟棄任何雜物。
 特徵:保留每一封信、每一張帳單…等完整的生活記錄。
.築巢型
 原因:曾喪失物質享受、經歷情感創傷,想被大量的回憶與物品包圍。
 特徵:上班族在辦公桌四週堆放大量文件與物品。享受床與沙發被包圍的舒適感。
.虛榮型
 原因: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喜歡和他人比較。
 特徵:在書架上擺著未曾讀過的經典、購買最新型的平面電視…。
.喜鵲型
 原因:喜歡收集東西,自認為是收藏家。
 特徵:熱衷到跳蚤市場、換季大拍賣賣場挖寶、殺價,然後炫耀戰利品。
.叛逆型
 原因:童年被過度管教、約束消費,現在想補償過去的損失。
 特徵:無意識地讓「整齊」與「物品」背道而馳。

十種典型囤積惡習

.拖拖拉拉(以各種藉口推拖逃避處理雜物這件事)
.抱持孤注一擲的心態(ex.認為一旦擁有一本書,就要永遠保留)
.對所有物品都一視同仁(認為不重要的傳單、舊報紙、破衣服也深具價值與意義)
.容易分心(清出一張舊報紙就開始讀了起來… -_-)
.心有旁騖破壞成果(害怕改變、自責是懶鬼…)
.想要同時進行多項工作(無法專心,想同時接電話、做家事、照顧小孩)
.期望情況會自動改善(認為「整理根本沒有用!」、「整好還是會再亂掉!」)
.別人的想法最重要(不好意思丟掉親友送的無用禮物,因內疚而保留自己厭惡的東西)
.過度購買(衝動消費,過度購買衣服、DVD、化妝品、雜誌…)
.妨礙家的動線(把雜物堆在地板上、房門前)

開始清除雜物的動機

.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搬家、生子、生日、離婚、同居、成立家庭工作室)
.來自他人的壓力(老婆揚言再亂下去就離婚)
.忍無可忍(ex.花太多時間找東西)

開始整理前的心理建設

.家裡空間就是只能容納這麼多(住大房子面臨的雜物困境和一般小公寓無異)
.以人口多寡決定物品數量(訂出需求的數量然後堅持到底)
.品味與生活方式會隨時間改變(孩子都上小學了,為何還留著嬰兒用品?)
.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用它,不然就丟了它!)
.清除雜物是坐一趟情緒的雲霄飛車(整理會勾起回憶的物品,情緒上需要他人支持)
.簡約生活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有些人確實會對過於空矌的房子感到不安)
.列出較廣的清除範圍(ex.所有的節目單、夾式耳環、熟女小說…)
.簡化類似物品可減少雜物量(ex.堆那麼多相機、雨傘、旅遊指南…幹嘛?)
.與人同住挑戰更大(堆積雜物會使同住者之間的關係惡化,公共區域要保持整潔)
.清除雜物是漸進式的過程(依照自己的速度,分階段整理,並養成清除雜物的習慣)

十二點清除計劃

.選定一個區域(ex.衣櫃,以下以此為例)
.將選定的區域完全清空(把衣櫃清空,底層的雜物也全部清出來)
.一次處理一件物品(逐件檢查衣服是否還適合自己,並決定去留)
.同類型的物品收納在一起(將要保留的衣服掛回,以顏色分類)
.善用收納空間(過季的衣服打包另存)
.處理清出來的每件物品(將雜物歸位,或丟棄)
.非常重要的物品(護照、信用卡與鑰匙等立刻擺到安全的位置,免得再陷進雜物堆裡)
.無法決定的物品(擱在一起,註明保存期限,ex.小號的衣服若半年後減重未果就丟棄)
.設計一張行動表(送洗、整燙、釘鞋跟…)
.為你的物品找個家(把放錯位置的物品擺回正確的地方,這是一個組織的過程)
.每次清除工作結束後,現場要收拾整齊(尚未處理完的雜物不要攤在地上)
.欣賞你的傑作

遇到困難時的五個建議

.揚棄錯誤的觀念(用不到的雜物不要心疼,丟棄、回收或送人吧)
.不要給雜物苟活的機會(該丟就丟,不要以為丟進儲藏室裡眼不見為淨就算整理完畢)
.絕對別再囤積
.要適時的休息
.長期維持鬥志

六個要命的紙類雜物問題

.堆積如山的紙張
.沒有效率的檔案管理
.未拆封的郵件(信件、帳單、傳單?搞不好是退稅通知或支票喔)
.在紙片上亂塗寫(地址、電話號碼、代辦事項)
.從雜誌上撕下文章(卻不知如何處理剪報)
.囤積報紙與雜誌(沒空讀卻一直堆著)

處理紙類的正確方法

.立刻行動(馬上歸檔)
.汰棄廢物(碎紙工作令人上癮且大快人心,真的!)
.將重要文件分類歸檔(並以合理的項目名稱標示清楚)
.收到回憶盒裡(情書、卡片、演唱會門票…擺在一起)
.保存舊資料(決定資料的保存期限,然後每年檢查一次)
.整理待讀文章(ex.我是都直接丟在馬桶邊的籃子裡,便秘時可讀,噗!)

星期五, 2月 23, 2007

筆跡與耐性

初四凌晨做了一個怪夢。夢很短,大意是我沒病沒痛,卻忽然意識到自己快死了,急著寫遺囑。我打開電腦,可是沒等電腦開機完畢,我已經死了。醒來後我思考這個夢的意義,但毫無頭緒。說給老公聽,剛買了一組Core2Duo高階電腦的他得意地笑說,「你的電腦慢的要命,該換了。」目前沒有換機預算的我倒是覺得,或許我偶爾也該拿筆寫寫字,不要老是敲鍵盤。

算起來,我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完全依賴電腦,不常親手書寫的結果是我的字跡越來越醜、越來越難讀了,再這樣下去,我可能會患上時髦的「失寫症」。這個暫且不提。不過,既然筆跡分析學(Handwriting Analysis)已經是門被科學界所承認的學問,在歐美也大量被運用在人事求才上頭,那麼字跡在這十年間逐漸變醜的我,個性是否也有了顯著的轉變呢?

根據Taipei Times去年八月的報導,筆跡鑑定學在歐陸大行其道,在法國甚至有75%的雇主將筆跡鑑定用於求才的決策過程中。「若是正確運用,筆跡學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人格結構、成長與發展的能力,還有最重要的,他們是否正直。」專門為求才者分析應徵者筆跡的筆跡分析家瑪格麗特懷特表示。儘管筆跡分析似乎日漸受到歡迎,但據稱大多數的雇主都不願承認自己私下運用了這類評估技巧,因為他們覺得這麼做有違公司的「專業」形象。

以我目前的字跡,若依筆跡鑑定的標準,想要找到好的工作大概很困難吧!我記得小時候最常用來殺時間的方法之一,就是拿原子筆在舊報紙上練簽名。印象中,我小學時代寫的字都還比現在來的漂亮。那時我寫字很用力,力道之大常會劃破作業簿的紙張,還在墊板上留下深深的痕跡,直到現在,我寫字還是挺用力的。我大約是在大三時開始使用電腦進行文書作業,那時的Windows還是3.1版,我當然料想不到,現在的我拿起筆就只是為了記下電話號碼。

去年中,有天路過毛筆店,一時興起買下一個要價150元的組合袋,裡頭裝有王羲之的字帖、一支看來不怎麼樣的毛筆,和一疊毛筆沾水就能習字的灰黑色紙張。字越來越醜,好像該靜下心來求些改善。其後,我又買了兩本空白的經文手抄本,打算有空時拿自來水毛筆抄佛經、順便練字。可是幾個月過去了,習字紙是寫了幾回,可是難得寫出漂亮的字卻馬上乾掉消失,讓人覺得毫無成就感;至於經文的手抄本,至今則依舊保持空白。

小時候看到大人的字跡,總覺得為什麼好多筆劃都連著寫,現在明白了,大人忙嘛!誰有空一筆一筆像小學生學寫字似的慢慢蘑菇?但大學時代開始和數位化接軌的我,字跡比我媽醜已是肯定的事實。我會比同年齡時的老媽忙嗎?倒也不,三十四歲時的老媽,可是帶著個拖油瓶的離婚單親媽媽兼職業婦女呢!我想,應該是電腦讓我變急躁、變得越來越沒有耐性吧!

沒有耐性的症狀之一就是字寫得越來越潦草。當字打的越來越熟練,手寫一個字的時間可以打上五、六個字時,怎還有耐性一筆一筆刻完一個字?我若是毫無選擇必須提筆寫字,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模擬已經習慣的打字速度,飛快地把字寫完,然後留下一坨亂成一團的字跡,筆劃連在一塊兒不說,有時字還亂到難以辨視,唯有需要認真填寫申請表格之類的文件時,我才會好好地書寫,但是難得寫出來的工整字跡卻連自己看了都覺得陌生。

我這台被老公嘲笑「慢的要命」的電腦,是前年底買給老媽的,當時期待她能日漸康復,所以買了台用於文書處理和上網已綽綽有餘的IBM R50e(Celeron)。去年我的電腦硬碟燒毀,我便正式接收了這台備而不用繼承得來的筆電。我回想起386、486、Pentium、P2、P3、P4…的年代,當時並不覺得電腦速度慢,倒是現在即便用了Centrino筆電,也會抱怨電腦慢到無法忍受。進入數位時代的我,的確變得越來越缺乏耐性,就算《慢活》都讀了兩遍也於事無補。

現在那些連使用注音輸入法都不願意把一個字的注音符號給打完的火星文使用者,不曉得個性又是如何?如果下一代都不再寫字,筆跡鑑定學是否也將式微呢?我很好奇。

相關書籍

一分鐘筆跡心理學
看筆跡在說話
挖掘你的潛意識:夢、筆跡、繪圖與性格

星期三, 2月 07, 2007

紙做的壽桃

週日去永康街,碰巧遇上小公園裡正舉辦創意市集。我買了一張用木漿混合香料與染劑、以傳統紅龜粿模壓製而成的壽桃卡片。


壽桃是立體的,厚達一公分。親手製作並擺攤販售的中文系研究生表示,可以將文字寫在壽桃背面直接寄出,而且保証郵差會將壽桃送達寄件地址,他怕我不相信,還拿出被成功投遞的「壽桃名信片」作證。那張壽桃名信片的背面頗不平整,字於是被迫寫得歪七扭八,郵票也相當侷促地貼在填完文字後所剩餘的小小角落,不過看起來別有一番質樸的趣味。我說我要寄到馬尼拉去,研究生說那可得加上信封才行。於是我挑選了綠色的信封,信封套裡還附贈一片約莫巴掌大的粽葉。壽桃紙粿含信封加粽葉售價99元,希望收到的繼父可以長壽延年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