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09, 2010

1Q84、失能家庭與飛越杜鵑窩(下)

除了奇布茲、「先驅」與 Mrs. Jones 接連登場所形成的共時性,我在《1Q84》裡還見到了另一個巧合。話說在一月下旬即將出版的最新譯作裡(到現在還想不出中文書名),有一章談論到了「conscious parenting」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有意識地、自覺地教養自己的下一代,而不是胡亂地以為生養小孩這種事情可以船到橋頭自然直。

我經常聽見人們說:「沒錢沒關係,小孩子會帶財,生下來自然有錢可以養。」或是,「沒經驗沒關係,我們也是當了爸媽之後才開始學做爸媽的。養小孩沒那麼難。」的確,把一隻小狗養成大狗並非難事,只要顧好牠的吃喝拉撒睡即可,可是養小孩不一樣,除了物質上的養育,精神和心理上的「正確」照料更是不可或缺,但顯然極少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1Q84》裡,我剛好看到了「失能家庭」的無所不在。故事的主角──天吾、青豆,和通靈少女深繪里(甚至於女警 Ayumi 和有錢老婦人的保鏢 Tamaru),大抵都經歷了不幸的童年,也經歷了我在前文提及的:「非自願接受卻終究內化為自己的一部份」的狀態。繼續看下去,各位目前還沒讀過、未來也不打算讀這套小說的人,就會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天吾來自於單親家庭,父親因為辛苦的過去而表現出偏執和務實的冷漠性格。他絕口不提妻子的行蹤或生死,對天吾良好的學業成績也沒有半點鼓勵,只是認份地從事著NHK收費員的低階工作,有時甚至像野狗似的被受訪住戶驅趕。為了搏取同情並順利收到款項,他每逢假日必定帶著孩子挨家挨戶地敲門收費,這使得天吾從未有過像同學一樣「正常」的童年。

青豆來自於信仰虔誠的家庭。由於雙親是「證人會」的信徒,她從小被迫過著禁慾的生活。粗茶淡飯和不合身材的二手衣,使她明顯與同儕有異,而飯前務必大聲祈禱的規定,更讓她在同學面前成了一個令人不自覺就會漸行漸遠的怪胎。然而最令她深感無奈的,莫過於每逢假日不得不與母親一起挨家挨戶地傳教,並發送與「世界末日大洪水」有關的小冊子。

深繪里的父親原本是大學教授,後來成了集體農場和新興宗教法人團體「先驅」的領導人。她從小就在集體農場裡過著遠離主流社會的生活,在框架下進行著被分配的勞務,聽取著過濾過的新聞,而且犯了錯還會受到團體制裁,例如被迫與自己照顧不周的老山羊的屍體一起關禁閉。原本她還能透過上學與外界接觸,後來卻因為漸漸中斷了學業而從此與世隔絕。

他們的童年無疑是遭到剝奪的。儘管家庭提供他們最低限度的生活,但在心靈上他們卻極度匱乏,匱乏到成年前唯一的人生目標只剩下逃離原生家庭。於是天吾在高中時離家住校;青豆在小學五年級時轉學並寄居在親戚家中;深繪里在十歲那年逃離集體農場投靠父親的友人。三個人都自此切斷了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唯有如此,他們才可能得到活下去的勇氣。

我想起紀伯侖在《先知》一書裡寫過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他們經你而生,卻非由你而生,儘管他們與你同在,但他們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而非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於明日之屋,即便在夢中,你也無法探訪。你可以努力使自己與他們相像,但別設法讓他們與你相像。」

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地難。特別是「你可以努力使自己與他們相像,但別設法讓他們與你相像。」這一點,在教養上缺乏意識或自覺的父母是不可能辦到的。也因此,吃素的父母只給孩子吃素的環境,信仰上帝的父母帶著孩子去受洗,想遠離社會的父母帶著孩子住進集體農場,想過禁慾生活的父母只讓孩子使用二手物品。在翅膀長硬之前,孩子們只能無條件地接受安排。

可是即便翅膀長硬了,可以逃離圈囿他們的原生家庭了,但某些扭曲的東西經過日積月累,終究會內化成自己的一部份。

因為長年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所以天吾缺乏愛人的能力,也不想與任何人建立深刻的關係。因為長年過著禁慾生活,所以青豆沒有累積物品的慾望,甚至嚮往「把現鈔藏在睡覺的床墊底下,危險的時候把那抓起來從窗戶逃走」,而最後也確實成了亡命之徒。因為從小過著封閉的生活,所以深繪里終於成了無法以「正常」形式說話的少女(很明顯是代表溝通和表達的喉輪出了問題!)。

是誰造成了這三個人在性格上的「瑕疵」?毫無疑問是他們的父母。無論是低階的NHK收費員、信仰虔誠的夫婦,或教授之類的高級知識份子,一旦缺乏自覺,都可能在無意識間將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強加在孩子身上,於是孩子們的靈魂儘管無法圈囿,卻受到了創傷,而那個創傷可能用一輩子的時間都無法彌補。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讀過《一刀未剪的童年》,或是由這部自傳式小說所改編的同名電影,如果說天吾、青豆和深繪里的童年是帶了點霉味的陳年木砧板,那麼作者歐各思坦・柏洛斯(Augusten Burroughs)的童年恐怕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管。以下是這本書的簡介文字:
這是長年盤據美國各大暢銷排行榜、引發讀者熱烈討論的一本話題書:紐約著名廣告創意人歐各思坦・柏洛斯回憶他九歲至十七歲發生的事。他的父親是一位酗酒又有家暴傾向的大學教授,母親是一位罹患躁鬱症的女詩人,兩人離婚後,歐各斯坦歸母親撫養,但母親無力照顧,就把他丟給她的精神醫生寄養。沒想到這個精神醫生的家庭根本是個杜鵑窩,不但生活形態異於常人(例如拿鎮定劑當糖果吃、坐電椅來娛樂、以自殺來逃避上學、用大便的形狀來傾聽上帝的指示),而且家中長年寄住著一些精神病患,包括醫生的養子就是一位三十多歲的臠童病患……

許多人的童年其實比村上春樹的小說還要超現實。然而最可怕的是,這些「超現實」是現實世界的一部份。沒有生養資格的父母比比皆是,街上的招牌掉下來就可能砸到一大堆(鄉土劇裡也有很多)。儘管他們荒誕不經的教養方式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後造就出傑出的潛力小說家(例如天吾)、傑出的廣告創意人(例如伯洛斯),或「把沒有資格留在世間的男人移到『另一個世界』」的傑出殺手(例如青豆),可是這種養份如果必須用不幸的童年來換取,代價未免太大。

我想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奇異、甚至於不可告人的部份。有勇氣寫出來或對他人吐露,至少有些療癒效果。可是有些人卻不得不將干擾心靈的秘密隱藏起來,最後因為壓力過大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移往早已偏離成立主旨的集體農場、以集體造神運動矇蔽自己的新興宗教,或是將少數人的價值觀強行加在一般人身上的犯罪組織…。

村上春樹對「失能家庭」的描述十分寫真,我想這不能不說是受到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影響。卡佛是村上春樹最喜愛的美國作家之一,他本人也親自過譯介過卡佛的作品,並認為「典型『卡佛式』(Carveresque)的小說情境就是『家庭劇的崩解』」。不過我個人相當不喜歡卡佛的作品,它實在讓人喘不過氣來。如果真要體驗「家庭劇的崩解」,我還不如去看總是不停上演著結婚、離婚、更換性伴侶、老少配,和殺人放火事件的美國影集「慾望師奶」。

或許最具戲劇性的場域不是辦公室、不是法院,也不是百老匯,而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在童年我們都曾目睹一些無法言說的奇特事件,卻因為不懂也說不出口,只能讓它越滾越大,最後變成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或是像神經語言程式學裡(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所謂「心錨」一樣的「象徵物」,只要輕輕一碰,就會瞬間產生在當下脫離現實的效果。於是乎,有時我不禁會想,多數人在成年離家的那一天,心裡是不是多少都曾興起終於「飛躍杜鵑窩」的感覺?

相關文章
1Q84、集體農場與Mrs. Jones(上)

8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phyllis,謝謝妳這篇文章,我覺得..某種程度上能被同理的感覺,剛好上週,我也跟我認識的朋友吐露了一些童年難以啟齒的秘辛,妳的文章適時地帶給我相當程度的療癒。感謝!

匿名 提到...

你可以努力使自己與他們相像,但別設法讓他們與你相像。」

這個完全與人性背道而馳, 一般的人, 只要自己覺得在世間活得還像個樣子, 都會在不知不覺中, 期望將小孩教育成跟自己類似的人, 這是因為我執的關係, 能稍稍地去掉我執而又能活得光燦, 是一個能初窺心經而活著的人.

Phillis妳文章總透出很不錯的觀點, 我喜歡在妳的部落格閱讀學習, 祝妳今年心想事成!

Su Mi 提到...

謝謝你,phyllis,從你的文章中我總能從生活中反省自己。我是一個9歲孩子的媽,看了文章後,希望我也能陪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真是奇妙的感覺,我天天都看你的文章,你就像是我的秘密朋友,雖然我們彼此見面也認不出對方。再次謝謝你的分享。

匿名 提到...

唉, 我的童年生活不快樂也不美麗, 5歲時便會想: 為何我要到這世界? 現在成年了, 更覺得自己的出生不過是為了填補父母婚姻裂縫的產物. 但是, 父母感情不睦的問題哪裡是孩子的出生就能解決? 本來只有2人的問題卻擴大成一家4口的痛苦! 我已婚卻不願意生孩子, 是因為深刻不愉快的童年陰影, 我不想在我還沒準備好之前, 把另一個人類帶來這世界, 卻不負責任的把她/他當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快樂的來源或者人生圓滿的象徵(這也是最常聽到旁人叫我生小孩的理由), 我寧可遺憾終生無兒無女, 一個人的遺憾總比拖另一個人類下水的結果來得好吧!

小蝸 提到...

聽了幾位大大的發言, 童年的生活好像真的很重要, 回頭想想自己, 如果不是因為童年有著長輩的小小疼愛, 在面對成年後一波波接踵而來的現實壓力, 大概幾乎就活不下去了.

生不生小孩, 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童年, 想想也許會因為您自己有經驗的關係, 搞不好會教出一個跟您一樣, 有著細膩思考能力的小孩哦! 而且搞不好, 會生出一個小孩中9億的大樂透...我想太多了...沒辦法, 窮瘋了.

"...把另一個人類帶來這世界, 卻不負責任的把她/他當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快樂的來源或者人生圓滿的象徵", 同意! 同意! 同意!

小雅 提到...

To 小蝸

相似您的回答和反應也常是我會遇到的, 在聽過我的人生經歷後, 深感同情又希望我可以得到"幸福". 我先謝謝您的體貼.

經歷這樣的人生, 比起其他人來說, 我還不算滄桑多難, 相比之下只是多磨, 仍算幸福. 但人類常有的思考窠臼, 只看見未來的希望, 卻無視未來的恐懼. 是啊, 我也許可以教出思想細膩的孩子, 一個中9億樂透的孩子, 但若您也經歷過我的人生, 您便能知道, 一個人類可以四肢健康心智健全的來到這人間, 需要多麼好的運氣!

這是個由機率主宰的世界, 也許我會生出健康的或是唐氏症 / 罕見疾病的孩子全交由機率決定. 我的好友夫妻皆是海外求學回台, 在高科技公司任職管理階層, 男俊女美, 基因夠強了吧, 卻生出罕見疾病的孩子, 也許活不過10歲,發生機率是十萬分之一, 這比您所說中樂透的機率還要容易.

命運的轉盤會轉到哪一格, 是幸運或厄運, 不是親身經歷過, 很難相信無並無災的人生反而最難得到. 願您看到這些不幸福的經歷後, 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幸福, 這也是我對這些回答的結語.

不好意思佔用格主版面, 此乃最後發表意見, 如能發佈是我所幸, 感謝^^
因不熟此留言模式, 故之前匿名並不合宜, 此篇加上常用留名以表負責

chaser 提到...

我很贊同這篇文章最後一句啊~~雖然我生長在"看似正常"的家庭,父親自高階主管退休前尚有可稱豐厚的薪水,也有退休金。

但是父母經常性地為錢爭吵,甚至在我結婚離家的前幾年,每日都吵。幸好現在居住南北之遙,不過還是經常可以接到電話:今天又吵了啥啥啥的。

我覺得既然兩性愛情課程都已經出現,而發生性關係的年齡也大幅提早,學校也應該加入這類教導父母的實用課程才是~~

TKAE1987B 提到...

恐怖的是父母並不認為他們是在“讓孩子跟自己相像“。他們只會覺得自己是在把最好的東西pass給下一代。

張貼留言

歡迎交換意見,惟網路小白橫行,故恕不開放匿名留言,欲留言請先申請 Google 帳號,為自己的發言負起法律責任。若您欲張貼網址,請使用 html 語法,以免本站版型被過長的網址撐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