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06, 2009

咬合真的很重要

上週寫了篇「牙齒、情緒與疾病」之後,引發我更多的好奇,於是立刻買了兩本相關書籍回家啃。這兩本書都在最近兩個月內出版,也都是由日本齒學博士所寫,一本是笠茂享久的《健不健康?看牙齒就知道》(時報出版),一本是村津和正的《牙齒決定健康:久病不癒?請先檢查牙齒》(世茂出版)。


笠茂享久擔任牙醫已有二十餘載,因為想找出牙齒與人體的關係,而開始利用整脊療法來治療牙齒並進行相關研究。他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現,「牙科醫生不能光看牙,如果不找出牙齒和人體的關係,便無法進行根本的治療。」值得重視的是,許多被其他科別的醫生判定為無藥可救的病症,透過調整牙齒的咬合居然奇蹟似地康復!笠茂享久認為,人只要口腔狀態良好、咬合整齊,整個身體就能保持平衡,並使肌肉和內臟恢復原有的功能。因為牙齒不只用來咀嚼食物,也是人體這個精密器官用來保持平衡最重要的地方。

無獨有偶,十五年間累積超過五千八百個臨床實例的村津和正,也一再強調「牙齒不只是影響人體身心的重要器官,有時候也會因為牙齒的異常,而引發全身性的疾病和精神問題。所以在治療時,醫生應該以全新的內科觀點來為病人做全面性的檢查。」這樣的觀點,也就是所謂的「牙齒臟器說」(又稱「齒臟理論」、「齒中樞理論」),而由牙齒所引起的疾病,村津醫師稱之為「齒臟病」。他認為,如果能改善牙齒的咬合,就可能使中樞神經系統與人身的運作取得平衡,並使身體的各項機能獲得改善。

換言之,這兩位齒學博士都提出了嚴正呼籲,那就是,請把牙齒當成會影響人體健康的關鍵器官,不要只把它當成咀嚼的工具。為了取信於讀者,他們都提出了實例以證明自己的理論。在此,我先將兩位牙醫師的觀點摘錄如下:

【笠茂享久】
  1. 眼睛向右看時,咬合的重心向右傾;眼睛移往左邊,咬合的重心就向左移。這是因為牙齒對於肌肉和筋膜的牽動非常敏感,所以能因微小的變化而產生靈敏的反應。
  2. 所謂的口腔,是掌管吞嚥和呼吸的地方。牙齒所在的牙周膜軟墊,有無數神經纖維分布其中,形成一個「巨大的感應器」。感覺舒適的正確咬合,可刺激、活化腦部,穩定自主神經和內分泌,也可促進荷爾蒙正常分泌,穩定精神狀態,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3. 要注意一點:齒列和咬合是兩回事。所謂的咬合指的上下排牙齒彼此碰觸。齒列整齊卻咬合不正的大有人在。咬合不正,臉就會扭曲。
  4. 一直使用同一側的牙齒咀嚼,就會使口腔內的肌肉扭曲、僵硬甚至抽筋。睡覺時磨牙、習慣用手撐臉、睡覺時習慣轉向同一邊、使用不合適的枕頭、皮包經常背同一邊、喜歡盤腳等生活習慣,都容易造成咬合不正。
  5. 支撐人體的肌肉連動是從腳底到腳尖,接合點就是下顎,下顎的位置會決定頭部的位置和身體的重心。如果下顎線條沒有和身體軸心垂直,重心一旦偏移,身體就會變形,因為姿勢不佳和咬合不正有直接的關係。
  6. 牙齒很有彈性,如果在口腔四周肌肉太過緊張的情況下,硬要咬合或對齊齒列,立刻會造成其他的部位變形。
  7. 牙周病的致病原因百分之百是細菌感染,然而導致發炎、惡化的最主要原因則是咬合不正。
  8. 人體很容易向左扭曲。咬合有問題的人,多半是因為身體右側過於緊繃,導致左側變形。過度使用身體單側肌肉的運動員,重心不但不在身體中央,而且傾斜的幅度非常大。能夠利用上半身使雙腿取得平衡的方法,就是正確咬合。咬合具有防止身體扭曲的功能,也是身體維持平衡的最後關卡。
  9. 進食時必須注意保持背脊伸直、端坐,兩腳著地。雙腳確實踩在地上,可維持咀嚼的力道,以充份咬碎食物。雙腳確實著地和懸在半空中時,咀嚼的力道大概相差百分之二十。跪坐是最好的坐姿。要有強勁的咀嚼能力,必須仰賴做為底座的腳和正確的咬合。
  10. 影響咬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去植入的人工異物。植牙是在顎骨鑿洞植入人工齒根,完全無法移動,自然也就無法應對身體的變化。能夠視情況取下的假牙,對身體比較好。在門牙中央做牙橋,導致咬合惡化的情形也不少。
【村津和正】
  1. 牙齒不只是人體末梢的咀嚼器官,還是「攸關性命的臟器」以及「中樞神經的感應器」。咬合出現問題,中樞神經的感應器就會出現錯亂。至今許多原因不明的怪病和身體不適的症狀,其實都是牙齒所引起的相關症狀,因此有必要致力於改善牙齒的健康。
  2. 咬合失常是由咀嚼肌的異常緊張或不協調所引起的。咀嚼肌不協調,會使包覆人體的所有骨骼肌和內臟肌產生不協調現象,於是慢性的肌肉緊張性疼痛和酸痛也會接踵而至。此外,骨盤、背骨和脊柱也會因此歪曲,使人體內部系統失調。
  3. 做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應器,牙齒的健康一旦出現問題,四周環境的電磁波所給予的影響就有可能加劇,並造成過敏體質。當牙齒填充了不當的金屬補牙材料時也一樣,這會導致身體共振電磁場或是電平衡的失衡,只要將不當的金屬補牙材料去除,電磁波所引起的肌力低落等過敏反應就會消失。
  4. 無論症狀如何,我只在乎病人的牙齒咬合是否異常,如果確定有,那麼應該先改善牙齒的咬合。很多臨床實例證實,一旦牙齒恢復健康,花粉症、過敏性鼻炎、濕疹、電磁波過敏症,或是精神上的焦慮、憂鬱等,也都能因此獲得改善。
  5. 齒列矯正和牙齒咬合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即使不改變齒列也能做牙齒咬合的治療。反之,如果沒有考慮到牙齒咬合的狀況,單純只是為了美觀而進行齒列矯正的話,那麼反而會引起牙齒咬合異常。為了身體健康和牙齒咬合的穩定性,請務必視情況慎重決定是否要接受齒列矯正,以免造成「醫原性疾病」(因接受醫療行為而產生的疾病)。
  6. 齒列矯正結束後,請定期為患者進行咬合的檢查。如果可以透過檢視骨盤是否歪斜、左右腳長度是否相同,以及手指的指力是否正常等檢查,就可以檢單地檢測出牙齒是否有影響到健康。從臨床經驗來看,只要牙齒咬合一改善,就能讓平衡感和視力有顯著的提昇。
  7. 由於「能咬就好」的錯誤觀念,讓許多人好不容易做了假牙,卻反而引發了齒臟病,而且症狀惡化後,會引起身心的不適症狀,並且加速老化。牙醫在製作假牙時,應該要像鋼琴調音師調整音律一樣,細心地調整牙齒的咬牙狀況,最重要的是發揮它身為臟器的功能。
  8. 根據名古屋大學的調查,患有阿茲罕默症(失智症)的老年人所殘存的齒數,只有健康者的三分之一而已。我認為引發高齡者步行困難、長年臥床,以及老人痴呆等症狀的主因,應該就是牙齒這個臟器失調所致。
  9. 像牙橋這種以削除牙齒來置換人工假牙的治療方式,只會讓原本的牙齒有更大的損害。保留原有的牙齒才是理所當然的。我想現在的拔牙、削牙、補牙或冠上人工補牙材料等治療方式,不應該在一般日常的齒科治療中出現,我們應該對待牙齒就像待其他臟器一樣,用最慎重的態度治療牙齒,這才是往後齒科治療的主流概念。
  10. 無論是牙齒還是體內的其他臟器,原本就具有相互的關聯性和統合性,這樣的關係應該是無法切割的。我想體內的每一種器官原本就互相連結、關聯,是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緊密關係。
臨床上,笠茂醫師和村津醫師在為病患調整咬合或是移除不當補牙材料(例如汞齊、也就是銀粉)之後,病患一些久病不癒的症狀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像是笠茂醫師就讓病患的頭痛、手腳冰冷、生理痛、不孕、顏面歪斜、手部麻痺、肩膀僵硬、背痛、腰痛、頻尿、失眠、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視野狹窄、頭暈、心浮氣躁、憂鬱、O型腿等症狀減輕不少,還有人因此臉變小、腹部變平坦、身體變輕盈;而村津醫師更曾治癒過突發性耳聾、全身性蕁麻疹、脫毛症、失明、多發性硬化症等讓病患束手無策的棘手症狀。只是大多數得以康復的患者,先前從未想過這些疾病是由牙齒所引起。

在台灣,有自然醫學與整合醫學概念的牙醫師屈指可數。有讀者看了「牙齒、情緒與疾病」一文後,誤以為陳立川博士是牙醫師,但其實他是毒理學博士,不是牙醫 師。只不過,既然已經知道牙齒與身體健康有極大的關係,我就再也無法坐視不懂這些觀念的牙醫師惡搞我的牙齒,所以找到一位理念契合的牙醫師也就成了當務之 急,畢竟我那兩顆使用了二十幾年的金屬門牙牙橋已經快要陣亡了。

昨天上網搜尋半天,終於找到一間結合自然醫學理念的「三代牙醫」。擁有自然醫學博士學位的主治牙醫師許文銘,父親和祖父都是牙醫,台灣第一間牙科診所就是他們家開的。今天我第一次去門診(有健保),發現診所內也備有安全除汞設備,此外我也照了環口X光照。

許醫師見我對牙齒臟器說有初步理解,便為我更詳細地說明了治療方式以及牙齒對應臟器的關係圖表。目前我的門牙處於拔下牙橋的缺牙狀態,接下來我應該會密集地接受治療並且訂製新牙,希望導致我肩頸腰背酸痛和顳顎關節疼痛的咬合問題能獲得完整的療癒。後續的治療狀況我會陸續寫出來,如果各位知道哪兒有具備這種理念的牙醫師也請提供出來造福大家(因為我也想要有個候補方案),感恩啊。

9 則留言:

菲力貓 提到...

昨天才去黏合了一顆新的臼齒牙套,接下來也得為另外一排補了銀粉的牙齒是否要切開重新治療弄牙套傷腦筋... :P

Mira 提到...

謝謝Phyllis提供的資訊,
從小大到補了很多次牙齒,
也有裝假牙,
想到平時深感困擾的過敏性鼻炎和
右肩酸痛……
也該再找時間去檢查檢查了。

phyllis 提到...

to 菲力貓:除汞要去有安全除汞設備的診所喔!否則吸入汞蒸氣會造成二次中毒。金屬和橡膠都不OK,可是3D齒雕真的好貴喔!猶豫中...XD

to Mira:不認同自然醫學理念的醫師,恐怕會對「過敏性鼻炎與牙齒之間有關聯」這樣的事實嗤之以鼻吧!-_-

匿名 提到...

常因為背側背包或姿勢不良與身體過度緊張導致某一邊肩膀酸痛, 連帶同邊的牙齒也非常不舒服.
但, 只要肩膀揉開了放鬆了, 牙齒痛也就消失了.
私下以為, 很多人或許也因為其他部位病痛帶來的牙痛症狀, 冤枉地拔掉不少無辜的牙齒.

匿名 提到...

謝謝Phyllis提供的訊息,這真是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最佳實例。

另外分享我以前聽過的另外一種研究--Iridology.
(維基百科有簡短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Iridology) 這種科學主要觀察虹膜,虹膜各區域可以對應到人體不同的器官,維基百科上面有縮圖可參考,台灣似乎也有研究這門科學的醫生專門幫病人觀察虹膜而建議療法。

我學姊以前身體不大健康,一般西醫找不出病因,後來不曉得從哪裡找到觀察虹膜的醫生再搭配食療,現在感覺起來好像都沒什麼毛病了。

實際觀察我週遭朋友的虹膜,發現大家的虹膜都不大一樣,大部分人很平整,有些卻有個破洞在上面,又或者是整圈有下陷的感覺。

提供你另一種有趣的科學作參考囉! ^_^

匿名 提到...

Phyllis, 謝謝你提供這樣的資訊
想請問你這間牙醫看得怎麼樣了?
感恩啊

phyllis 提到...

to mimi:我四天就把在老醫師那兒耗了一年半的兩顆牙齒給搞定了,感覺還不賴。只是這間的收費真的不便宜,兩顆門牙花了我五萬三 @_@。

匿名 提到...

您好,看了您的文章,尤其日本醫生寫的那兩本書我也有看過,因為目前深受咬合調整所困擾,請問台南也有注重牙齒與整體的好醫生嗎?能否請您提供呢,拜託了

Rita 提到...

長期都有牙齒問題的困擾,偶然發現您的文章,不知道後來還有找到類似治療理念的牙醫師嗎? 謝謝

張貼留言

歡迎交換意見,惟網路小白橫行,故恕不開放匿名留言,欲留言請先申請 Google 帳號,為自己的發言負起法律責任。若您欲張貼網址,請使用 html 語法,以免本站版型被過長的網址撐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