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27, 2007

袋貓小步搞笑記

小步真的很愛搞笑,擺明是想走諧星路線了。十天前才剛拍到牠穿著拖鞋倒退嚕,沒想到今天牠又主動戴上塑膠袋在餐桌上「娛親」,真是孝順的好孩子!不過牠這新造型熊熊一看倒有點像是年獸哩!噗哈。喔,這次的短片配樂是阿根廷作曲家Lalo Schifrin在1967年為知名電視影集「虎膽妙算」所做的配樂之一,名為「The Plot」。

星期四, 1月 25, 2007

4%的人毫無良知?

花了三天,終於把《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這本一月份才出版的燙手新書讀完。三天前,我正為了老是被白目的人欺負所惱,午夜前跑去水準書局遛達,意外撇見這本躺在狹窄走道邊、書名極為聳動的書(它的附標是「哈佛名醫教你如何看人、怎麼自保」),我讀了一會兒緒論,覺得這個作者挺有幽默感的,於是毫不猶豫地買回家拜讀,因為我很想知道如何一眼識破沒良心的白目者,並且更想知道我該如何遠離強大的「白目磁場」。

作者瑪莎史圖特(Martha Stout)是任教於哈佛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她試圖藉由這本英文原名為「The Sociopath Next Door」的書,探討無所不在、很可能就藏於隔壁民宅的「反社會人格者」。這些傢伙的心理構造和一般人不同,他們沒有良心,沒有內在約束,沒有情感依附,也沒有任何罪惡感或羞恥心。他們因為不受良心譴責,也不受道德或法律的牽制,因此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為了能操控他人,他們往往朝商業、政治、法律、金融等業界發展,企圖獲得更大的權力。

才智過人的反社會人格者,因為沒有良心管束陰謀詭計,所以很可能當上跨國企業的執行長,甚至小國的獨裁者。聰明程度還不至於呼風喚雨的反社會人格者,則變得怨恨世界、嫉妒周遭的人,並且設法阻撓他們取得更大的權力。他們會找一個有利的位置來控制幾個人或幾個小團體,好稍微滿足自己的權力慾。他們可能成為老師、心理醫生、高中教練,或是專打離婚官司的律師,受控制的人越是無助,他們越能毫無節制的操縱、欺負這些人,並因此得到快感。

有暴力傾向的反社會人格者,可以輕鬆的殺掉同事、老闆、前任配偶或是任何惹到他的人。他們可能會被抓起來接受懲罰,內心卻沒有悔意。如果他們有花不完的鈔票,還可以雇用殺手,然後遠在千里之外心滿意足地欣賞自己的傑作。能夠嚇唬他人也是一種權力的展現,這種嗜血的變態堪稱是天生的恐怖份子,而九一一事件的始作俑者賓拉登,理所當然是反社會人格者。

不過對權力完全沒有慾望的反社會人格者也是存在的,他們不想辛苦過日子,假設他們能夠得到親友的接濟,他們可以整天看電視、打電動、鬼混或者睡覺。人們會罵他們是廢物、米蟲,但是沒有良心的他們壓根兒就無動於衷。前幾天新聞剛好提到有一家三兄妹,好手好腳的,畢業後卻成天在家裡玩線上遊戲,幾乎快把家裡的存款吃光。看來那麻不木仁的三兄妹是反社會人格者的機率接近100%。

目前的研究資料認為,25個人裡,就有一個反社會人格者,也就是說「4%的人毫無良知」。根據當前精神病學分類聖經-《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所述,如果一個人擁有下面七個特徵裡的至少三個,那麼他在臨床上就足以讓許多精神病學家懷疑他有「反社會人格疾患」:(一)無法遵守社會規範。(二)欺騙性,操縱性。(三)易衝動,無法事先計畫。(四)易怒,攻擊性。(五)不顧自己或其他人安危。(六)持續地不負責任。(七)在傷害、虐待其他人,或是偷其他人的東西之後不會感到悔恨。以虐貓為樂還上網炫耀的園區工程師,自然也是反社會人格者家族的一份子。

反社會人格者通常善於花言巧語,也很會做表面功夫,有把人迷得團團轉的能力,也具備某種光芒或是領導魅力。他們對刺激的需求比常人大,常會冒社交、身體、財務或是法律方面的險,他們也很擅長說謊騙人或是利用朋友,最厲害的是,他們很會裝可憐。「在判斷什麼人可以信任的時候,請牢牢記住,」作者在書裡強調:「一直表現出傷害他人或是不良行為,卻又經常裝可憐、爭取你的同情,就是貼在反社會人格者額頭上的警告標誌。…你不應該把他們當好朋友,或是跟他們合夥做生意,或是請他們幫忙照顧小孩,或是嫁給他們。」

作者當然也討論了反社會人格者的成因。研究發現遺傳和撫養方式會嚴重影響反社會人格者的形成,不過後者與少年犯罪的成因並不等同。據調查,有精神病態的囚犯,其童年家庭生活的品質對他們的犯罪時機並沒有影響。也就是說,沒有精神病但出身自亂七八糟的家庭的囚犯,初犯罪的年齡是15歲;沒有精神病、過去生活也較穩定的囚犯,初犯罪的年齡是24歲;而精神病態囚犯初次上法庭的平均年齡則是14歲。也就是說,反社會人格者是自己想犯罪,而且想在什麼時候犯罪都可以。

另一項研究亦指出,嬰兒期的情感依附能夠發展日後與他人的情感連結,而最早的情感依附會在七個月大的時候形成。如果嬰兒生下來之後老是獨處,就可能罹患依附疾患。二十世紀初,美國有一些孤兒院講究無菌,因為嬰兒完全不曾和人有過接觸,結果這些嬰兒全都離奇死於一個後來被稱為「消瘦症」(Marasmus)的疾病。既便沒有早夭,在乏人照料的孤兒院裡長大的小孩,由於缺乏情感依附,因此很多人都失去了愛的能力。這讓我聯想起《香水》裡的葛奴乙,他不正是一個從小沒人愛、長大後也缺乏愛人能力的惡魔般人物嗎?

文化對反社會人格者的形成當然也有重要的影響。東方的宗教與文化強調人與萬物是一體的,而西方社會則奉行資本主義,並以個人主義做為核心價值,這種文化,很容易孕育反社會人格者。在電影「無厘取鬧」(Jackass 2)裡惡搞的傢伙們,甚至還能靠反社會人格者的特異行為揚名立萬!也因此,反社會人格者在美國的盛行率正節節高升。有趣的是,書中特別提到,根據研究顯示(書裡沒提到是哪一年做的研究),台灣的反社會人格疾患盛行率相當低,在農村裡只有0.03%,在城市裡也只有0.14%,遠低於西方國家的4%。不過我強烈懷疑,在我的周遭,反社會人格者的「密度」絕對大於0.14%!

不管是4%還是0.14%,碰到反社會人格者畢竟是件倒楣的事,你的老闆、你的同事、你的鄰居、你的配偶、甚至你的子女,都有可能是反社會人格者。這可怎麼辦呢?針對這點,作者提出了「對付生活中的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規則,教導佔全球人口總數96%以上的「好人們」如何識破這些沒有愛、良心被狗吃了的反社會人格者,並且保護自己。我將之摘錄如下:
  1. 最高原則:必須承認有些人就是沒有良心,而他們長得和我們一樣。
  2. 在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角色(教師、醫生、領袖、愛 物的人、人道主義者、家長)之間,選擇聽從直覺。你的直覺會告訴你誰有良心、誰沒良心。
  3. 把「事不過三」這條原則當作指導方針。兩個謊言、兩個沒有盡到的責任…,就是很嚴重的錯誤,碰到這種騙子,請趕快停損、趕快脫身,這絕對比你日後再離開所付出的代價要來得小。
  4. 質疑權威。請相信自己的直覺和焦慮,尤其是在有人宣稱控制別人、施加暴力、發動戰爭或是其他違背你良心的作為,是解決某些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時。十個人裡至少有六個人會盲目服從官方權威,請支持並鼓勵你身邊的人質疑權威。
  5. 提防拍馬屁。諂媚就是在欺騙我們,諂媚的目的是操縱。如果我們的愛國心被諂媚搞得很膨脹,戰爭就不遠了。
  6. 如果有必要,請重新定義你對尊敬的看法。害怕和尊敬是兩回事,會用恫嚇我們為手段以獲取好處的人,不可能得到我們的尊敬。
  7. 不要跟他們糾纏不清。別跟有魅力的反社會人格者競爭,你得抵抗想在智力上勝過他們的誘惑;你得抵抗想給他們做精神分析的誘惑。這麼做除了會降低你的水準,還會把你的心思從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移開,這件事就是保護你自己。
  8. 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避開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跟他們接觸或是溝通。反社會人格者可能會假裝他們受到很嚴重的傷害,可是請注意,反社會人格者根本沒有這類情感,因此無從傷害起。
  9. 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同情一直傷害你、或是傷害他們的人,而這個人又很會裝可憐,那麼這個人肯定是反社會人格者。
  10. 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第二次機會(第三次機會、第四次機會、第五次機會)要留給有良心的人,如果你交手的對像是個沒有良心的人,請認賠殺出。替他們贖罪或是矯正他們不是你的使命,你的使命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11. 千萬不要出於同情,或其他理由,而同意幫反社會人格者隱瞞真面目。「請不要說出去。」這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反社會人格者最愛用的一招。有時他們還會說,「這是你欠我的。」或者「你就跟我一樣。」不要理他,你跟他們不一樣。
  12. 保護你的靈魂。沒有良心的人可能試圖說服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道存在,但是大多數人都有良心,大多數人都能夠去愛人。
  13. 好好活著就是最好的報復。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若能依照上述13條規則處事,被反社會人格者傷害的程度應該能降到最低,但是在「識破反社會人格者的真面目」這一環,本書卻有點搔不著癢處。我建議,不如直接去學中國人面相術比較快。以後見到眼神閃爍、三白眼、三角眼、鼻尖無肉、鷹勾鼻、鼻歪、人中歪、舌頭尖長、牙齒不齊、牙間多縫隙、耳後見腮之人,便知此人當屬無情無義狡猾奸惡良心欠奉之輩,快閃便是!

星期四, 1月 18, 2007

鞋貓小步倒退嚕

我家摺耳公貓小步最近愛上玩拖鞋。晚上回家時,碰巧又看到牠穿著拖鞋,一付想脫卻脫不掉的樣子,超級可愛。橫看豎看,我都覺得小步比走紅日本的貓小八帥氣,不服輸的主人在下我,當場決定剪支片子來較量一番,以下就是鞋貓小步的搞笑短片啦。請多指教。喔,配樂是Piano Circus的「Lithuanian Spin」。

星期三, 1月 17, 2007

相原一雅的大師朋友

相原一雅在東京經營傢俱店、咖啡館、酒吧和融合藝廊與日本料理的餐廳。以餐飲為主,總共開了「Organic Cafe」(中譯版推出時,此店已因都市更新計劃而暫時歇業)等四家店。他也和爵士樂評家三澤隆宏合作經營西裝品牌並召開現場演奏會。在日本書商暨作家松浦彌太郎的企劃下,相原先生藉由「設計x咖啡」一書,回顧了自己由傢俱商轉型為餐飲業者的歷程,以及過往加入日本帆船代表隊的經驗對自己人生所造成的種種影響。

中原慎一郎一樣,相原一雅在開設咖啡館之前,也是以尋覓二十世紀中葉西洋骨董傢俱再轉手出售的採購與店鋪經營工作,做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對於現代傢俱與現代設計史的熟悉度自然不在話下。書中提到他追尋韋伯(Kem Weber)的經典作品-航空椅(Airline Chair)最後終於到手的過程,以及前往世界各地知名收藏家的倉庫裡挖寶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和丹麥知名建築師和傢俱設計師維諾潘頓(Verner Panton)竟然也有所往來。

上個月我才懷抱著滿腔熱血去台中參觀了潘頓的傢俱展,回家後寫參觀心得文時,還提到「其實Fantastic Plastic Machine(田中知之)的Luxury專輯封面,就是取材自Verner Panton的fabric作品。」今天讀完「設計x咖啡」一書後,才明白田中桑之所有擁有那樣一張專輯封面的淵源始末。

話說擔任傢俱採購商的相原一雅,經由英文能力非常好的妻子的安排,在位於德國、瑞士交界處的潘頓家中初次與大師會面。潘頓的家就在舉世聞名的Vitra設計博物館附近。在造訪之前,相原先是去Vitra將潘頓展品目錄的第一版所有庫存買下,再拿去給他簽名,後來當然是賣得一本也不剩。當時,想加印目錄的潘頓,還是由相原的老婆穿針引線,才得以用便宜的價格在新加坡印製了第二版的目錄呢!之後相原受到咖啡店內常客田中知之的委託,請潘頓為FPM(Fantastic Plastic Machine)設計第一張專輯的封面。「我想這大概是潘頓的最後一項工作吧。」相原說,「還好當初我有去拜託他。」

多年前我見到這張專輯封面時,還以為田中知之是直接取材潘頓早年的圖樣作品咧,因為不管是風格或配色簡直是一模一樣啊。直到書中提及:「儘管是直接使用以前的模式,不過在印刷方面,卻全是根據DIC(印刷特色的種類)來選擇顏色。由於希望呈現出復古的色調,所以想到運用DIC讓他直接重現。就我個人看來,這一項工作是經過相當深思熟慮的。」我才曉得,喔,原來這是以既有風格為基礎再重製的一張封面呢!

相原在書中還提到,「當時的潘頓運氣真的很背。他是個異議份子、改革者,好像還牽扯進各設計師之間的紛爭中。因為這樣,他從丹麥搬到了瑞士。一直到七零年代,潘頓可說是設計界的泰斗,而且是幻覺風設計者中的第一把交椅,只是後來隨著時代而沈寂下去了。不過大概在我們拜訪他的兩年後,他再次引起世界矚目,尤其是在英國等地,其盛況熱烈到甚至在康蘭(Conran)爵士的美術館舉行展示會。只是在決定舉辦展示會後沒多久,他就與世長辭了。潘頓在這樣的時刻結束了一生,真的令人相當扼腕!他辭世後,其回顧展於世界各地舉行。」在台中參觀了潘頓的回顧展後,又有幸在這本書裡讀到關於大師尚健在時的小軼聞,竟有種淡淡的幸福感呢。

星期一, 1月 15, 2007

中原慎一郎的生活風景

中原慎一郎是日本知名的傢俱商。他是鹿兒島長大的鄉下小孩,大學時代因為進入一家同時銷售英國骨董傢俱的咖啡店打工,並隨店主去英國進行採購,因而對傢俱產生興趣。畢業後前往東京發展,原本想繼續念設計學校,卻因為再次進入知名傢俱店打工,也再次隨店主高板(木字旁請改成土字旁)先生赴美採購二十世紀中葉的經典傢俱(Mid-Century Modern),從而確認了自己想成為一位傑出傢俱商的心意。

憑藉著過人的鑑賞力與美學品味,不會畫精準設計圖的中原慎一郎,靠著偷師與自學功夫自立門戶,並順利地以室內設計師、傢俱設計師的身份活躍於業界,也曾多次籌辦與傢俱傢飾相關的展覽,近幾年還成為傢俱傢飾店和咖啡店的老闆。透過由松浦彌太郎企劃、中原慎一郎執筆的「我們生活的風景」這本書,作者試圖告訴大家他的成長與創業過程,以及他如何在設計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點。

中原先生的工作有很大的比重是在進行採購,也就是到各國的骨董或傢俱傢飾市場挖寶,然後再轉售出去。在書中他提到許多業界前輩曾經給予的寶貴經驗談,如今他也成為業界小有份量的前輩(雖然不過才三十五歲),因此除了對於想進入相關業界的年輕人提出一些建言,對於日本的同行以及整個大環境也提出了一些願景。我特別將書中一些觸動我的段落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去採購時)無論如何一定要買一些東西。或許經過幾年之後,會覺得自己當初怎麼會買這些沒水準的貨色,但是這些都是成長的証明。…便宜貨也好、或是吸引自己目光的物品也行,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審美觀相當重要的經驗累積,買下擁有或是使用它才是最重要的,之後即使破損、送人或者賣掉,這都是物品的命運,但相對的,回饋於自身的成長,卻可以長長久久。(的確是如此啊。看著衣櫃裡的衣服有時也會生出「以前怎麼會買這種衣服啊?」的心情而深感懊惱,但如果能以「是自己的品味提升了」的想法來看待,也就不會認為自己是個敗家女了,哈哈。再者,東西買來就是要「用」的,我最不解的就是將高級餐具收起來,請客時才拿出來使用的人了,請相信自己值得使用好貨而自然地使用它們吧!)

★傢俱可以分為中古品以及高格調具設計感的傢俱,在這中間存有很明顯的分界。…骨董等級的珍品和複製品受到相同的待遇,是日本的現況。並非指複製品不好,而是有必要以不同的價值觀來對待,但這點卻是完全不被理解的事情。不僅與中古品之間沒有界線,就連與新品之間也沒有區隔。對於日本的消費者而言,似乎認為只有經過歷史考驗的東西,才具備收藏價值。但大家仍是抱持著輕率的態度,認為反正可以用就好,正確的價值觀或是歷史觀、還有當時這件物品為何具有重要性等問題,大多數的人並不在意。…就算也在日本舉辦展覽,若無法認同歷史與價值,我認為傢俱業界的未來會走得很辛苦。(我一直認為傢俱是日常生活中必須長時間共處的夥伴,你可能沒有選擇家人和同事的權力,但是你可以選擇傢俱。以挑選生活夥伴的態度來挑選傢俱,或許就能讓台灣消費者放棄對於傢俱所抱持的無所謂的態度了吧。不過書中也提到一件有趣但更令人無奈且啼笑皆非的事情。中原先生曾參與籌辦美國知名傢俱設計大師Eames夫妻檔的日本特展,可能由於媒體報導的浮面以及參觀者的誤解,竟有年輕人打電話到他的辦公室,想請他將電話轉接給早就去世的Eames呢!)

★希望在日本也能夠增加懂得均衡組合搭配的人。拜訪一些美國傢俱商的住宅時,讓我深切感受到在日常居家環境裡就可以看到巧手打造的室內設計與擺設,覺得他們非常愉快而平常地在使用所謂好的東西,不僅是購買好東西的「擁有感」,而是更實際的「使用它」。並且還學習物品應該放置在它應該被擺設的位置這件事。(物品為什麼沒有被放置在它應該被擺設的位置上?這已經是教育、美感以及個人對於使用美好物品所給予的priority的問題了)。

★相較為傢俱存在意義定位的高板(土字旁)先生那個年代,我們這個世代,則是確認傢俱形式的世代。

★對於那些光是購買便宜商品就覺得還不錯、只想不出差錯的運用金錢的年輕人,我想奉告你們的是,「下定決心買吧!」、「即便借錢也要買!」不僅購物是如此,旅行也是如此。(這句話的重點在於美感的養成,而非卡奴的養成。)

★自己擁有一家店,最快樂的事情就在於自己的員工能夠獨當一面。(如果有「搞不好會為自己培養出新的業界競爭者,最好還是留一手吧!」的心態,大概也很難培養出獨當一面的員工吧!)

★雖說「這時候不忍耐,將來還是會不斷重複發生同樣的事情」,但是沒有將困難解決的經驗,便無法真正體會這句話的道理。…我認為不論就何種工作而言,堅持下去都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如果不堅持下去,人生就會形成一種pattern。這是我要學習的課題!)

★可以看見對象,對於事物的思考也會變得容易。(處在糟糕的環境,使用徒具功能性的醜陋物品,又怎能設計出好的產品,或者期待有品味的客戶上門呢?)

★對我而言,所謂的「基準」,應該就是歷經多種體驗後所成形的東西吧!直到最近才意識到,持續「只有自己才辦得到」的事,或許就可以說是我的基準吧!…認真持續一種工作,中途即便驚覺到與自己的基準不符,例如「這不像我要的店面風格」,也可以在早期進行修補,只要能順利調整方向,自然就能與自己所期望的型態更為接近。具備認定「就是現在!」這個重要契機的能力,是生意人的要件之一。(究竟什麼是「只有我才辦得到」的事呢?或許想出來我就能明白自己的「天職」是啥了。)

★到了海外,很自然的就能夠回歸真正的自我,因為拋開工作之後的自己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存在,能讓自己處於更謙卑的狀態。

★說到可惜這件事,對於自己所能理解範圍以外的事物就加以否定的人,我覺得非常可惜。即便現在無法理解,也應該要養成把他保留在內心某處的習慣。

星期四, 1月 11, 2007

強勢的「弱勢者」

嗯,我要說一件事。一件不曉得其他人是不是也會遇到的事。有時候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倒楣所以會遇到,而其他人應該從來不曾有過這種經驗。又或者,可能是因為我看起來比較好欺負,所以原本不會如此對別人的人,卻因為這樣的緣故而讓我變成苦主。又或者,大家其實都曾經遇到,只是懶得說出口也沒放在心上,偏偏在下的心眼較小,容易對這種芝麻綠豆大的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願意花上一小時把它變成文字。

其實,我要說的就是,「我被弱勢者欺負過好幾次!」這裡所謂的弱勢者,指的不是我這種「提款卡可支配現金相對弱勢者」,而是一般社會大眾認知中的肢障人士。肢障人士之所以肢障,可能是由於先天殘疾、意外事故、職業傷害、疾病截肢,或者很歹命的被瘋子砍到。不過很顯然,除了多年前曾有位因為幼時罹患小兒麻痺症而必須拄著拐杖走路的肢障主管,我的週遭不曾出現任何因為上述緣故而肢障的朋友,因此這輩子的我還不曾是造成他人肢障的直接或者間接原因,正因為這樣,我十分懷疑自己老是遇到會欺負人的肢障人士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因緣?

我第一次被肢障人士修理,是在夜市裡的小吃店。那天晚上得加班,七點多,我手裡捏著六十塊錢和有相同命運的同事一起到臨近的夜市覓食,而地板油膩、價格便宜的黑白切麵店是我們的目的地。我們挑了最角落的位置坐下,一面向老闆點好財力許可範圍內的麵和小菜,一面抬槓。此時,一個椅座背後掛滿抹布、面紙、牙刷、原子筆等毫不吸引人的日常用品的肢障者,「開」著電動輪椅進到店內。由於沿桌兜售卻被食客們一一拒絕,他最後終於停在我們那張桌子旁邊。

「先生小姐你們要不要買抹布面紙?」呃,老實說麵店的桌子不用我抹、桌上也擺了廉價的桃紅色餐巾紙,我們短時間內完全用不上這些產品,於是便搖了搖頭。「那你們要不要買牙刷?」說著,這位肢障老兄便將一束約莫半打數量的牙刷拿出來展示。我們又搖搖頭,誰會想在回去加班的路上很蠢地握著大把牙刷啊?上班族外出用餐只會帶錢包和手機啊。在這家小吃店毫無斬獲的肢障者似乎有些不爽了,基於某種深不可測的理由,他選擇背對小吃店大門等著吃麵的我做為推銷對象,「那妳要不要買原子筆?」我看了看,第三度搖頭。

「為什麼?」這位肢障老兄竟然擺臉色反問我為什麼不買!在我搖著頭拒絕的同時,腦海裡也浮現出四個問題。一,為什麼你們老要兜售這些雞肋商品?難道你們不明白消費者可能是基於同情而買,而非實際上需要,買回去有時反而還會造成困擾?再者,消費者難道就該因為自己懷有同情心,而活該去承受高於一般賣場售價的定價嗎?第三,難道就因為消費者基於同情心不去追究品質不佳的商品,你們就不必負擔賣方的責任嗎?第四,店家難道不是基於同樣的同情心,包容你們隨意地進到自己的店裡打擾客人嗎?

「我沒錢耶!」說真的,被這麼不禮貌的反問我有點愕然,而實際情況也是我身上真的只有六十塊錢,於是我便簡單扼要地回應,況且,我想我也沒有必要向他解釋我只有帶六十塊錢出門,以及辦公室的抽屜裡還有數不清的原子筆吧。「沒錢?」這位肢障老兄用嘲諷的語氣地對我說:「那妳怎麼有錢吃飯?」說完,便「開」著輪椅調頭就走,一路上還不停地碎碎唸。對此,身邊的同事們只是沈默以對。

有時我會想,這些以推銷為目的在小吃店裡穿梭的肢障者,當然也期待社會大眾以平常心對待或者彼此尊重吧?那麼他們是否也該把自己當做平常人,拿出賣家應有的態度、以平常心來對待消費者呢?甚至在批貨做小生意之前,是否也該像一般店家一樣花點腦筋想想:什麼樣的時間在什麼樣的地點販售什麼樣的物品是最有利潤的?如果完全不去思考,拿出爛商品推銷就頑強地認定消費者非買單不可,豈不是和勒索沒兩樣?再者,政府若能夠推出某些不二價的地方特色小物,以這些領有手冊的肢障人士做為限定銷售通路,並為他們設定適當的停駐地點,或許就能改善這種怪現狀也不一定。總之,那回我真是被突如其來的狀況搞得心情很差,而且不禁感慨自己究竟是招誰惹誰了!

最近的一次惱人經驗,則是前天搭捷運時遇到的。話說下班時間人潮洶湧,我因故搭上最後一節車廂。進入擁擠的車廂時,裡頭已經有位乘坐輪椅的女學生和一對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夫妻,大家只能圍著佔去大量空間的他們緊貼著站立。到了下一站,又有位歐巴桑在戴著白手套的站務人員指引下,推著輪椅進入車廂,為了挪出空間給她,大家很費力地往四周後退,我也跟著退到不良於行的女學生前面,頂著她的輪椅腳靠站立。歐巴桑的輪椅頗大,在空間有限的情形下,我的大腿被迫挨著她的扶手。只是列車才一起動,歐巴桑便毫不客氣地用可能因為長期推動輪椅而變得非常有力氣的左手一把將我推開,還一邊說道:「妳不要碰到我。」

被人推了大腿一把,後面又是另一輛輪椅,我差點重心不穩。我覺得即使是肢障人士,也不能仗著自己「弱勢」就以這種態度待人,何況還動手。基於過去老是被弱勢者欺伍,決定硬起來的我於是告訴她:「如果不是人這麼多這麼擠,難道我會故意貼著妳站?妳不能這樣就推別人吧?」歐巴桑聽了我的話,脫下原本將整張臉全部遮掩住的養樂多媽媽帽,惡狠狠地以四十五度角的毒辣眼神直瞪著我看,一瞪就瞪了三站之久。在那段時間內,車廂內的空氣彷彿凝結,所有的乘客似乎都當做自己不在現場,我覺得我的腦門上方有束巴洛克式的聚光燈射下,背後的攝影機正沈默地獵取這充滿戲劇張力、令人屏息的八分鐘長鏡頭。

如果我年輕十來歲,也許就會再回應那眼神一句「妳瞪什麼瞪啊?」可是這麼一來我就必須冒上兩種風險:一,遇上台灣女性捷運版的「巴士大叔」,然後被一個壓力大神經質滿嘴粗口的前老年期肢障人士痛罵一頓;二,被認為我「欺負弱勢者」的乘客當場數落,或者被其他乘客以鄙夷的眼光靜靜地制裁,而以上兩者我都不樂見,因此我選擇閉嘴,畢竟誰也不願意被扣上「欺負弱勢者」的大帽子。只是,我也不禁思考,當大家默許「弱勢者」公然欺負平常人、「強勢」地佔平常人的便宜,而一般大眾卻因為同情、因為包容、因為怕被扣帽子以致懶得、或者不敢、或者不想提出異議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時,社會公義又在哪裡呢?

星期三, 1月 10, 2007

設計師名椅瘋!

昨晚朋友送我一本書,名為「東京閱讀空間」。我信手翻了翻,立刻被作者介紹的一家咖啡店給吸引,因為,這是一間擺滿了設計師名椅的咖啡店,名字就叫做「Seat Mania」!剛才進一步上網搜尋,發現店家的官方網站和我的blog新版型一樣,擺了好多設計師名椅的小圖示,並由此得知店內還陳列了不少縮小版設計師名椅,哈哈,真是深得我心啊,下次有機會去東京肯定要衝去坐個過癮。

「Seat Mania」店裡一共收藏了(下圖左上起)LC3、RAR、Diamond Chair、Organic Chair、MR10、La Chaise、Egg Chair、Swan Sofa、LCW、Swan Chair、DCM、LC1、Marshmallow、Ant Chair、Coconut Chair、Barcelona Chair、Emeco 1006、Panton Chair等名椅,除此之外還包括兩盞由知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所設計的燈飾。我好奇,假使這些單品都是新的,那麼開這樣一家店,光是椅子(不含運費)的成本會是多少,於是便依retromodern.comunicahome.com…等購物網站上的價格以今日匯率算了算,結果竟然高達新台幣128萬!其詳細價目如下:


「名家設計的椅子不僅是造型特別,坐起來也各有不同的感覺,當然在價格上也不是一般人會去買來擺放在家中,更不可能去買許多張不同設計師的椅子擺在一起。所以想要同時或在同一個空間裡,看到這麼多設計椅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把它集合起來在店裡,讓來店的客人可以坐在名家設計的椅子上用餐或享受下午茶,不是很好嗎?」(以上引述自書中內容)熱愛設計師名椅、本身也學設計的老闆松野夫婦,就是以這般渴望分享的心情,開了這家以椅子為主題的可愛咖啡店。只是我也不禁為他們擔心,萬一碰到不識貨的「奧客」弄傷椅子豈不虧大?!

Seat Mania
交通:涉谷站下車後,步行約15分鐘
地址:東京都涉谷區3-1-9
營業時間:11:00-20:00
店家網站:http://www.seatmania.jp